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4-12 12:56:3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摘要]我喜欢电影里的开场,喜欢这种叫人浸在一切回忆里的。
今天去附近的一家老书店逛了一下,书店琳琅满目的是畅销书,这些书有的让我如饥似渴,有的让我反感,但在我准备出门的一瞬间,在书店的角落里有一张我曾经熟悉的电影画面。
这一张旧旧的海报,让我想起来初一的那些过往的趣事。本打算出门了,犹豫的还是停留了脚步,在我脑海里浮现的这样这一首我耳熟能详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这就是我对于《城南旧事》记忆的全部,歌曲的第一句词相信很多人就可以哼出那熟悉的旋律,虽然未必知道这是奥德维的名曲。
这一首歌名叫《送别》,但我更愿意叫它《骊歌》。隐隐约约的记得关于这个电影的部分,好奇的我还是去“度娘”了所有的相关资料,才想起来这是李叔同填的词,不知道为什么和我们小时候唱的《送别》不同,但我记忆里的《城南旧事》的开头就是抱笙加竖琴的《骊歌》……

《城南旧事》这一部分电影和书籍,是我初一学习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的大屏幕说看完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林英子住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南城,在他们家院子附近住着一个疯女人秀珍,秀珍的丈夫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杀,孩子也不知所踪,因此落下了疯病,时常把英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小桂子”看待,英子也喜欢秀珍,答应帮她找回小桂子。
在整个电影里英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有个苦命的女孩,在学戏时常遭干爹打骂,英子偶然发现妞儿有小桂子的胎记,帮助她们母女相认。英子上小学后,一家人搬到了厂甸。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一个小偷藏赃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英子却不把他看作是坏人。不久,女佣苏妈返乡,父亲去世,英子的童年,彷佛一下结束了…
电影的背景音乐也是我所喜欢的。喜欢音乐里该有的穿透力的,一段插曲把“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点染开去,或许,当我在一次翻开一张发旧、珍贵而无法重拍的老照片,内心可能是复杂的情绪。

僻巷的驼铃、挑担剃头的情景,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小学生放学的画面,丝丝入扣,一路下来使人陷入无言的哀伤。看着影片寻着林海音的心里情绪,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勾画出淡淡的的并不面目狰狞的悲剧场景。
记忆中那黑沉沉、雾蒙蒙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单调而复沓的街口的井槽,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在悲剧氛围中弥散着纤美的忧伤与诗意。

《城南旧事》传递很多细节是关于童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和画面浮现。当码起这一段的时候,我特别的庆幸我是生在90后,因为我们身边小一段年纪的朋友童年已远远失去了乡间的小溪和热闹的新年,那温情欢快的童年往往寄托于一个符号,符号在岁月和时代的河里已消隐不见。曾经的那些美好对于过去的人或者是我们这些人来说时光都会支离破碎,直至只剩下回忆把它们的缺憾一一填补。
电影里的很多具体的细节在现在翻看这一张海报的瞬间,我感觉我缺少了很多的故事。也知道自己所经历过的许多大事,都淡忘了。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永久地刻印在我们的心头。

这部二十多年前就拍摄的电影,不仅仅描写童心最为动人的一部。不思量,自难忘。我喜欢电影里的开场,喜欢这种叫人浸在一切回忆里的。
在然后可以身临其境的看着片头吱扭的水车,片尾香山的红叶,老北京的城墙,都从几十年后远居台湾的英子回忆里走来,近了阵阵驼铃,又远去了这清脆的铃声,远去了“曾经有我”,真真切切的城市的变迁。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贺冬益 发表于 2018-12-28 20:15: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