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18-4-22 11:44:19

赵丽宏《疼痛》1年出7种译本,手稿捐给静安区图书馆

[摘要]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著名诗人赵丽宏诗集《疼痛》外语译本朗读会暨手稿捐赠仪式在静安区图书馆举办。
4月21日,世界读书日前夕,著名诗人赵丽宏诗集《疼痛》外语译本朗读会暨手稿捐赠仪式在静安区图书馆举办。
《疼痛》是赵丽宏最新出版的一部诗集。出版一年多,在世界各地已有七种译本。本次朗读会邀请来自国内外的白领用包括中文在内的8种语言朗诵书中的诗歌。活动中,赵丽宏还将《疼痛》诗集手稿,他未出版的散文集手稿,以及收录他作品的语文教材捐赠给了静安区图书馆。


赵丽宏将自己的一些手稿捐赠给静安区图书馆
“一部当代诗集出版一年,被翻译成七八种文字,由不同语言的人来朗诵,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赵丽宏在捐赠仪式上表示,中国长期以来致力于将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学作品翻译引入中国,但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近20年来才日渐打开局面。莫言等作家的作品现在在世界各地的书架上销售,越来越多中国作家开始在海外为人所知。自己的诗能够如此迅速地被译介,走出国门,他十分欣慰。
赵丽宏以一首《我的影子》开场,用中文朗诵了自己的这首诗歌。其后,中外白领陆续登场,用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保加利亚文、塞尔维亚文等多个语种演绎了《疼痛》中的诗篇。朗诵者的情感透过陌生的文字传达出来,在场观众虽然不能听懂全部语言,却都静静坐着听诗。


赵丽宏朗诵自己的诗歌《我的影子》
“尽管我听不懂,但我很感动。”朗诵结束,赵丽宏说,“希望我的诗能触动你们的心灵,大家能聚在一起,被文学感动。”
当天,赵丽宏将《疼痛》的手稿捐赠给了静安区图书馆。随之捐赠的还有他一部未出版散文集的手稿,以及作家本人搜集的一套收录了他作品的语文教材。
赵丽宏回忆自己1992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之后就几乎没有手稿了。“但是有一个例外,写诗的时候,我还是用笔写作的,要逐字琢磨、慢慢去写,在电脑上写不出来。”
《疼痛》2016年底出版,收录了51首诗歌。每首诗都是赵丽宏在随手拿到一个简单的笔记本上写出来的。两年时间,他都随身带着这个笔记本,坐飞机的时候写,坐火车的时候写,用空余时间完成了这部诗集。
笔记本空白处,布满了赵丽宏对诗作的涂改和涂鸦,“我喜欢一边写诗一边在笔记本上涂鸦。”赵丽宏表示,把这部手稿捐给静安区图书馆是自己早已想好的一个决定,“我在图书馆的书房去年落成的时候,就在这里举办了一次《疼痛》朗诵会。所以我一直想把《疼痛》手稿捐给静安区图书馆。”



《疤痕》手稿

赵丽宏的诗歌被很多语文课本收录,仅仅是作家本人收集的有他作品的语文教材,就有一百多本,其中有中国大陆的课本,也有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来自保加利亚Milcho Kyurkchiev用保加利亚文朗诵《疼痛》《疤痕》
前不久赵丽宏整理了家中这些语文课本,“虽然不全,但确实不少。我想这些书最好的归宿就是捐赠给静安区图书馆。希望有心人能整理下,也很有意思。”
另一件捐赠物是赵丽宏大学时代所编自己的一部散文集手稿。这部手稿从未出版,甚至他自己都不记得它的存在了。但赵丽宏95岁的母亲却认真保存着儿子的所有手稿,不久前拿出这些珍藏给他看。
“我插队时候写给她的信、我中学毕业非常幼稚的手稿、每一张我写字的纸她都留着,我又吃惊又感动。”赵丽宏感慨,妈妈大概是收集他手稿最全的人,也是最在意他的人。这次,他也特意从这些旧时珍藏中,选出较为完整的一部散文集手稿,捐赠给图书馆。
由赵丽宏和静安区图书馆共同发起的“文学的声音”项目也在当天正式启动。这项活动将聚合沪上知名作家的珍贵音频,通过聆听作家朗读自己的文学作品以及向公众推荐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如果有天堂,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赵丽宏引用了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作为结语,“希望大家多在天堂里相会。”(文/杨宝宝)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丽宏《疼痛》1年出7种译本,手稿捐给静安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