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林建华新书出版:谈及“坦诚面对,才能解决问题” ... ...
[摘要]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新书《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2018年5月)中阐述了二十年大学管理经验之所得,其中谈到“坦诚面对问题,不要怕误解”的管理心得。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新书《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2018年5月)中阐述了二十年大学管理经验之所得,其中谈到“坦诚面对问题,不要怕误解”的管理心得。澎湃新闻经东方出版中心授权,摘发这部分内容。
林建华
学校出现问题甚至危机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以什么态度应对,就是学校价值导向的问题了。一些人怕事,遇到问题躱着走,不能坦诚面对,结果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如果直面问题,勇担责任,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化解在萌芽状态的。事实上,问题和危机也是改进工作的机遇,抓住机会,完善制度,再遇到类似问题就有了标准解决方案,学校也就进步了。
几年前,发生过一件对社会影响很大的事情:一个学校的几位学者的论文被发现造假。事情被揭露出来之后,由于涉及的人比较多,担心影响声誉,这所学校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使得事件持续发酵,演变成对学校甚至对中国学术诚信体系的质疑,造成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失误时,坚持价值底线,以坦诚的心态直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困难越大,越艰难,越要勇敢地坦诚面对。遮遮掩掩、文过饰非,或想以某种方式拖延掩盖是行不通的,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复杂,把事情越搞越大。
重塑大学的公信力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中国大学发展和进步很快。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大提升,我们在一些领域的学术研究也进入了国际前沿,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国际同行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感到惊讶和赞叹。在快速发展的表象之下,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反思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成为世人敬仰的一流大学。从现在的情况看,中国大学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培养和校风学风。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但这两者应当是最大的短板。
中国的发展非常特别,短短几十年里,人们经历的变化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几代人所经历的。社会快速变化冲击了传统观念和人们的道德基础,而新的观念和思想体系还来不及建立,这种状况容易使人困惑,也使一些不良风气找到了蔓延的土壤。实际上,这些都是社会变化和进步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也是新社会观念形成中的阵痛。大学虽是一方精神净土,但也难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近些年,社会上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急功近利、浮躁媚上等不良现象也在大学出现了。另外,有辱师德、有辱斯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不良风气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出现在大学这块人们心中的圣土上,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情感,也影响了大学的社会公信力。
重塑大学的社会公信力是一个艰苦和长期的过程。首先,应当扎牢制度的笼子。我们的制度要体现学校的价值导向,要向社会和师生员工申明学校的底线,明确哪些事情应当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们一直通过道德楷模传播价值观,而对制度的导向作用关注不够。人们赞扬楷模,为楷模的精神所感动,这的确给予人们高尚的价值追求,但制度是价值导向的保障,当大家都能够自觉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校风学风自然就会好转。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并非没有制度,而是没有严格执行,这会使一些人心怀侥幸,视制度为无物,而这种心理会像瘟疫一样,快速在社会中传播,形成不良风气。过去,我们也常讲反腐倡廉,制定了很多制度,也要求各级都建立责任制,但由于执行不够坚决,特别是遇到重大问题时,不能坦诚直面问题,使腐败风气愈演愈烈。近年来,中央从规范身边小事做起,从申明底线做起,真管真抓,持之以恒,使整个社会的风气大为改观。
以坦诚面对问题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难免在工作中犯错,以坦诚的心态,勇敢地面对问题,是解决问题最简单、也是唯一正确的办法。大学是知识阶层聚集的地方,大家对是非曲直还是有明确的判断的。但如果制度底线界定不清,人们就会在一些制度的灰色区域放松要求,就容易出问题。作为领导或同事,我们要以坦诚的心态,及时提醒,避免酿成更大的失误。特别在选人、用人和干部选拔方面,要树立正气,态度鲜明,要让大家感受到,学校鼓励和关注那些认真,自己本职工作的人,而不能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
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曾有一位很出色的年轻学者,为人做事都很好,因为违反了师德有关规定,学校必须做出处理。这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因事关学校声誉,也关乎教师的个人前途,学校既要慎重,又必须坚决。学校一方面申明态度,另一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处理方案。学校为此还组建了主要由教师组成的教师纪律委员会,制定了教师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的文件。通过这件事情,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行为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处理程序,如果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有标准的处理程序和办法了。
我们有一些校办企业,由于疏于监管,内部管理比较混乱。虽然学校很早就发现了一些迹象,但因情况复杂,又关乎学校的社会声誉,没有坦诚面对和及时处理,使公司的状况持续恶化,公司受损严重,一些人还走上犯罪道路。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最近,国家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人采取更严厉的责任追究,目的就是防止不负责任、滥用权力和谋取私利的行为,这更要求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坦诚地直面问题。当然,只要做工作,失误总是难免的,我们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对于工作中的失误,要分清性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地调查和处理。既要纠正错误,也要爱护和保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北大比较敏感,社会公众也十分关注学校发生的事情,其他学校很小的事情,在北大就可能是一场危机。最近在研究生考试中,试题出现了错误,引起媒体的关注。研究生院及时发布信息,承认工作失误,并承诺给出合理解决方案,化解了可能引发的危机。遇到棘手问题不能躲着走,回避矛盾,不愿诚恳面对,只会使问题越来越大,最后就可能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境地了。
不要怕误解
担任领导工作,就难免被人误解,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子虚乌有的传闻,受到无端的批评和指责。化解的最好方式,就是以坦诚心态,直面问题。人们常讲的"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有道理的,只要不谋私利,大可不必患得患失。
在重庆大学工作期间,我们对学校的人事制度、学科和治理结构、校园规划都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革。除了建立吸引优秀青年人才的"百人计划",还在十多个院系展开对外招聘院长、系主任的工作,聚集了一些优秀人才。当时重庆大学的精神面貌和发展势头都非常好,全校师生员工都信心满满,埋头苦干,希望用几年时间,打好基础,实现成为中国最好大学之一的目标。但改革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他们没有直接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实的指责。网上帖子的主要观点有两方面:一是指责不顾重大的历史传统,试图用北大的方式来改造重大;二是指责在校园设施和环境改造上花费太多、太豪华。
《校长观点:大学的改革与未来》
当时很多同事对这种做法很气愤,要求从网上删除帖子。但我认为,只要我们心中无愧,不应当太在意别人说什么,清者自清,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且,帖子放在那里,可以使更多的人去实地了解情况。一次下班,碰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他看了学校的办公楼,认为很好,古朴大方,保留和展示了很多学校的历史遗迹,是重庆大学传统的物质化的展现。还有一些老师为此专门去看改造后的第八教学楼和食堂,参观安装好空调的学生宿舍,大家都很高兴学校的变化,赞赏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当然,那些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也反映出我们与师生沟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更多地向师生员工介绍学校发展的思路和想法,让大家有更多的正常渠道直接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际上,打破偏安一隅的封闭僵化和自娱自乐的满足,聚集各方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如果迈不出这一步,只能走向精神的萎缩和颓废。校园是师生的家,如果学生们天天看到的是破窗烂椅,垃圾成堆,怎么能够成为有理想、有品位的人呢?大学有责任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我到浙大上任也遇到了一起风波。一些校友在网上发文,反对任命,他们认为浙大校长过去一直都是由院士担任,我不具备任职资格。这些质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各种评论不断。也有一些人对网上的评论实在看不过去了,写了一些反驳的帖子。我当时的心境还是比较平和的,既然已经同意赴任,就要以坦诚的心态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与其花时间解释,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解释和辩解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误解,伹要真正得到信任,还是要靠行动,靠今后的工作和合作的诚意。虽然有一个很不平静的开头,浙大的一年多却是我最惬意和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浙大人敬业,也很职业化,大家都专心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很少有勾心斗角、相互拆台的事情,能够在浙大工作还是很幸福的。
人们常讲兼听则明,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应当敞开心扉,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在北大工作时间比较长,人也比较熟悉,过去经常有一些教师和工作人员,半路拦住我,述说他们对学校发展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种非正式的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家的意见和基层的情况,也会让人感觉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感觉到家庭的关爱和温暖。(文/林建华)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 ‘坦诚面对问题,不要怕误解。"真是让人寒心。 中国的大学系统,连最基本的“坦诚面对问题”都不能,都在虚伪地活着,都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一套。怎能有资格教育下一代。他们愚化学生多年,都成了本能啦。 怪不得,有钱人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不是与你们连做人的基本“坦诚”都做不到有关呢?!国家花大钱养着你们,你们还狠狠地敲学生家长的竹杠,你们生活的都很惬意。还有你们那群眼睛盯着纯真女孩流哈喇子的教授们,动不动就把她们搞到床上去,是你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吗?! “坦诚面对问题,不要怕误解” 这就是北大校长林建华的原话。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无法坦诚面对问题”真是如今很多大学校长的大问题,他们很难做到,又担心遭到误解,又担心自己的职权受到影响,这是左右为难,左支右绌,难以权衡啊!鄙人表示理解,才写了这么多。这是最后一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