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网络流行文化“带偏”你的生活
来自荧屏的热播剧和综艺的“佩奇文化”、“小奶狗”文化正风靡时下年轻人的朋友圈。往往有趣的病毒式传播,来得快去得也快,常常我们会忽略了其背后的营销,以及会带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怎样的影响。当然也不太会以质疑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扬子晚报记者张楠A霸道总裁被“小奶狗”抢风头?
最近,张翰在电视剧《温暖的弦》中,将霸道总裁的人设重新带回荧屏,剧情甜虐吸引人。又帅又多金的深情霸道男友人设,没想到遭遇“劲敌”,目前还无法重现当年《何以笙箫默》般的追剧狂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原因是,继佛系、保温杯之后,90后中年少女们又迷恋上一个新的物种“小奶狗”。
当红“小奶狗”高甜又吸金
说起“小奶狗”的这波爆发,始于日剧《宠物情人》,红于几篇刷屏级爆文,又被热播韩剧《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送上巅峰。剧中丁海寅饰演的男主,就是这一形象的热门具象化。孙艺珍饰演的姐姐主动牵手青春男生,这个年轻男性角色没有太多恋爱经验、忠诚、体贴、阳光又帅气,对于拥有体面工作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所谓“剩女”来说,代表了对于爱情和理想伴侣的渴望。
处于“风口浪尖”的“小奶狗”甚至带动粉丝经济大潮。近日有网友爆料,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半夜发了个付费照片,60块才能看原图,结果有8万人支付了,早上起来“睡后”收入480万。后来尽管有澄清,用户支付的60元并非针对单次图片付费,而是享受半年的微博V+明星会员专属服务。咱还是确认了,从网综《偶像练习生》中走红的“小奶狗”吸金能力惊人。
物化男性的消费倾向令人质疑
然而,“小奶狗”听来比从前的“小鲜肉”还要令人反感,即便不过是恋爱中的情趣而已,这个词儿出发点并无恶意,但物化男性的倾向还是挥之不去。省妇女权益维护中心专家、南师大教授金一虹告诉记者,过去我们不喜欢“小鲜肉”这个说法,觉得浅薄,还有消费对方的嫌疑。如今“小奶狗”虽然听来觉得挺好玩,但细究之后,恐怕也有令人质疑的地方。在经济实力决定发言权的当下,拥有经济实力的女性也逐渐在两性关系中占据主动。过去女性颜值被夸张,而如今审美倾向发生转变,但仍旧是消费与被消费关系的话,令人产生不好的联想。金一虹也说,现在因为好玩,大家很容易就会接受一些潮流观点或者网红消费,最终不知不觉就被市场推手操纵。不管我们在追逐潮流,还是追星上,都要有一定理性。要有一些质疑和不同的声音。
健康审美应是两性平等相互尊重
金一虹表示,健康的两性关系应该是“用爱来得到爱,两性平等相互尊重”,而把这种男生由过去的“暖男”过渡到“小奶狗”,“虽然让人想笑,但恐怕还是有审美导向方面的质疑。”前段时间,刘昊然应对媒体“你更像‘小狼狗’还是‘小奶狗’”的提问里,非常耿直地回应道:“我就不能像个人了吗?”可以试想,如果是某个男性称呼女性为“小母狗”,恐怕迎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抨击吧。“我们尊重的并不是哪个性别,而是作为人的平等和价值,人人皆得以被尊重。”
B被传封杀的“小猪佩奇”经历了什么?
最近“小猪佩奇”不仅表情包随处可见,连儿童手表、贴纸、包包、玩偶,这些原本面向低幼群体的衍生品也成了年轻人的新宠,连明星也各种“带货”蹭热度,但玩一玩就过火,之前《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批当下由“社会人”带出的仿冒和攀比现象,“毕竟,小猪佩奇不能去毁掉孩子的童年,不能逾越规则和底线。”一部简单益智有趣的动画片,怎么就画风突变成这样呢?
版权方审慎面对二次创作“跑偏”
2015年,央视将《小猪佩奇》引入后,就备受儿童和家长的喜欢。去年,在社交媒体上,这只长得像吹风机的粉红小猪,时常以“精致的猪猪女孩”等话题和表情包的形式,被网友拿来自嘲和娱乐,之后便逐渐流行了起来。据悉,为了让佩奇更具网感,表情包的火爆背后其实也离不开版权方的营销。2016年10月,版权方eOne公司就联合微信,推出系列表情包,两周内下载量超过100万次。
今年,这只网红猪意外被与“社会人”神秘联系在一起。有网友晒出小猪佩奇纹身。强烈的反差萌很快吸引关注,之后有人剃了小猪佩奇发型,随后“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的口号就流传了起来。网友的“二次创作”凶猛,诸如第132集吹口哨的片段以及片头的家庭介绍,被恶搞为种种方言版本广泛传播。
最近在某平台甚至传出被封杀的消息,虽然辟了谣,但“小猪佩奇”为跑偏的“社会人”背锅,已经引起了版权方的警惕。
本来eOne宣布计划要于2019年猪年在北京、上海授权运营方推出小猪佩奇的主题乐园,还将开始长达三年的小猪佩奇巡回演出,但目前由于“社会人”话题不断发酵,版权方对于舆论的态度十分谨慎。扬子晚报记者试着向英国版权方发出采访提纲,但经过几番沟通,对方最终出于“敏感”谢绝了采访。
家长担心“社会化”佩奇带坏孩子
专业人士认为,这部动画片在年轻社群的传播中,意义发生了形变和解构,从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变成一个带有高度调侃和戏谑意味的“社会人”形象,背离其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引导作用。尤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当中,小猪佩奇被异化成青年亚文化的独特符号,充满了成人世界的世俗想象。
经常让孩子看《小猪佩奇》学英文的家长则充满担心,本身动画片并不存在内容上的问题,它传递的价值观、家庭观和情感观都是正向积极的,但经过“改编”,会不会教坏小孩子?相比尚有自己判断力的“跟风”青少年,学龄前的儿童则更容易被所谓的“二次创作”影响,甚至混淆自己尚未成型的世界观。
谁来为孩子“被社会”买单?
网红事物出现,随之而起的是声势浩大的跟风行动。比如网红奶茶、全民养蛙的社交方式,年轻人用各种方式融入时代潮流。当“小奶狗”的风潮来袭,瞬间改变了全民审美。对当下热点的追逐没有终点,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不经意之间,网红文化的负面效应也应引发理性思考。
关于“社会人”、“小奶狗”等流行文化引发的反思,跟风背后是年轻人精神上的“无所依附”。有评论就不客气地认为,说到底,就是刚进入社会的人群还没有立起自己的三观认知,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会从日常吃喝玩乐,到精神世界的伴侣朋友,一再被网络营销左右拉扯。确实,从营销号到新媒体平台,“‘小奶狗’正在毁掉中国女孩”、“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各类“活色生香”不断在“引导”我们的生活。说白了,让小猪佩奇变得“社会”,背后的推手才是“社会人”。流行文化为了流量和利益,把孩子的精神食粮玩成成人产品,却忽略不同年龄层次之间能不能兼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