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学路(原创)
漫漫求学路(原创)
童年的我,家境贫寒,但让我懂得了人间真情;求学路上的我,吃尽了千辛万苦,历经磨难,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成年的我,走向社会,常学常新实践着我的梦想。
——题记
这段题记算不上警句名言,也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对我来说,它却是我人生30多年的深切感悟和生活写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的这两句铿锵有力的诗句,曾激励过多少代中华儿女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而拼搏。30多年风雨人生路,大都已忘却,但往往那段苦难的日子,是我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如今,每当我想起屈大夫的这首诗,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令我荡气回肠的往事。那漫漫求学路,艰辛而崎岖,始终令我魂绕梦萦、感慨万千,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是我为人生、为理想而顽强拼搏、上下求索的真实体验和见证。
我从孔子的诞生地——尼山走来,踏着圣人的足迹,虽未曾“周游列国”,但却从上学一开始,就学会了长途跋涉,历尽了艰辛。
上小学时,学校离家五里路,早上上学,中午回来;中午再上学,下午回来,每天要走这样的路4趟,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相对于七八岁的小孩子,是有些艰难的。然而,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对于一个农村娃来说,这并不是最艰难的。中午回家来回走十里的路程,只为了一个地瓜干煎饼。记得总是在放学时,就已经饥渴难忍了,但也只能强忍着。最困难的是贫穷,印象最深的是家里无钱给我交学费,为了5元钱的学费,母亲还要去借人家的。为了贴补家用,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捉蝎子、挖药材、放羊来换钱,以便使自己的学费有着落。小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重点中学,是那届我村唯一一个考入乡重点中学——尼山乡中学的。
上初中时,学校离家二十多里路,我那时刚刚12岁,仅有1米4多一点,在别人眼里完全是一个“小不点”。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步行上学,既要翻越尼山,还要淌过尼山水库的支流——黄土河,从学校走到家,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学习,只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的宿舍建在尼山脚下,是一排排的石头屋,屋里没有床,是用水泥砌成的台子,7、8个人挤在一起。这些房子构造的最大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天,宿舍奇冷无比,外边有多冷,屋里就有多冷;夏天,蚊虫肆虐,往往使人无法入睡,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哪个倒霉蛋运气不好的话,床上就会爬上蝎子、蜈蚣之类的,令人毛骨悚然。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只供开水,每周日从家里带一些地瓜干煎饼、咸菜,够一个星期的生活所需。冬天还好些,可以带点炒菜,如自家地里生产的白菜、萝卜之类的,但夏天就不行了,时间长了,炒的菜就馊了,只能带些腌制的咸菜,搁得时间长久些。每天的伙食就是吃地瓜干煎饼、喝开水、吃蔓菁咸菜,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初三。初三时,由于包产到户,生活有所改善,能吃上白面馒头了,冬天可以带些玉米面到教师食堂做玉米面糊糊喝,感觉太幸福了!
如果说学校里的生活是清苦的,那上学路上,更是充满了艰难,甚至生命危险。为了节省路程,冬天,我们同村的几个学生,往往不顾家长的反对,选择抄近路从封冻的尼山水库冰面上走,走在冰面上,稍不留神,就会摔个“仰面朝天”,如果遇到天暖冰面变薄的话,就有可能掉进冰窟窿里而葬身鱼腹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有些后怕。除此之外,寒冷也是致命的。常言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最冷是初晴的早晨,我们几个人穿过尼山水库后,走在空旷的山路上,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上背着几十斤的行囊,包括一周的口粮和书包。记得我有一次走到学校时,两只耳朵都已经冻得生硬,毫无知觉,听大人们说,这时候千万不能动,稍微一摇就会掉了耳朵,等到第一节课下来,两只耳朵都出奇地肿大了一倍,同学们都吓得惊讶不已,然而,疼痛这时候才刚刚开始,到了中午,两只耳朵都变成两只硕大的水泡泡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一二次而已,那是经常性的。夏天,是多雨的季节,家里穷买不起雨衣,我总是穿着爷爷留下的蓑衣去上学,穿着那个时代早已被淘汰的雨具,常常被同学们耻笑。但就是这样的雨具,也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件像样的雨具呀!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羞耻感,而是拼命地学习,总是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没有像样的雨具不能阻挡我对知识的渴求,同样,洪水也阻断不了我的求学梦。记得我上初二的那年夏天的一天,暴雨下了整整一天,河水暴涨,雨刚刚停过之后,我们几个人就上路了,走到黄土河边,没有丝毫的犹豫,认为像平常一样可以过去,就手牵着手过河了,但是,由于刚下过雨,河水浑浊、水流急、水位深,到了河中间,便分不清东西南北,被洪水冲倒了,冲散了、、、、、、幸亏家人及时赶到,把我们救起来,不然就命丧黄土河了。
上高中时,学校就更远了一些,是在离家七十多里远的曲阜一中上的(也是整个曲阜一中离家最远的学生)。这时候,每两月回家一趟。那时,全村只我一个人在曲阜一中上学(曲阜一中从建校,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在那里上学的人),上学回家路上没有同伴,孤单一人,周六若是按点放学回家,半路上就已经天黑了。在静无生息的山路上,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与心跳。当时,怕的倒不是有什么坏人,而是怕突如其来的野狗、野狼之类的。我那时,手里拿着一个柳树棍,嘴里哼着歌曲(为自己壮胆,也不知道唱得什么歌),只要有人出现,才有了最大的安全感(这跟城里的安全感是不一样的)。路上的寂寞、劳累慢慢的被我征服了,但水土不服又差一点要了我的命。记得我在刚上高一的那年夏天,晚自习课结束后,由于口渴难耐,就对着自来水龙头猛喝一气(我们老家井里的水打上来,我就习惯这样喝),没想到,半夜里上吐下泻,伴随着发高烧,直至昏迷后被同学们送进医院。
面对这些困难,我也曾退缩过,也曾想到过放弃,但每当看到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想起他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半辈子,就是想让我能跳出农门,能出人头地;母亲那和善而慈祥的脸,老人家一生不畏艰辛,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面对二老的殷切希望,我怎么能退缩呢?我只有努力起来振作精神,以优异的成绩、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和勇于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来报答所有关心我的人!
是的,人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并不感到那是艰难,而往往会在那样的环境中迸发出一种欲望,一种求生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我们坚定地走下去的动力。而且,往往是在一种艰难的环境中,会产生一些克服困难的灵感,这灵感虽然不会一下子改变现实困难,但却会形成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它将指引人们改变命运,变革现实,甚至将生命升华,走向辉煌。
15年艰难困苦的求学路,锻炼了我的恒心和毅力,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作风,塑造了我坚忍不拔的品质,也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使我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人生的航船是没有铁锚的。即便是挣扎在惊涛骇浪中,我都不曾放弃、不曾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天道酬勤”,高中毕业后,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直至现在成为一名机关干部。
人生的路有尽头,求学的路却是无止境的。人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学习是件辛苦的事情,但学习也是快乐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坚持学习,终生学习,常学常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知道,我的求学之路还很长,有更多新的知识等着去探索,去掌握。我会义无反顾地坚持学下去,我坚信这个时代需要学习,需要知识,我更相信只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就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人生的命运是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这是我的座右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