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电声"图书同步发行 一本书,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关于做电子书这件事,中国大大小小的出版社曾经有过顾虑,“害怕冲击纸书,担心纸电同步影响纸书销量……”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权与数字出版总监汤家芳说。而现在,亚马逊Kindle中国区数字内容总监付孟若能列举出很多数字,证明国内出版社的态度在发生改变:合作的出版社从5年前的不足200家变成现在的700多家、电子书店里的书籍总量较2013年增长近10倍、2018年上半年有近七成重点新书实现纸电同步发行……做电子书有必要,正在成为出版界的共识。
读者需求和数字化潮流是主要推动力
老牌的商务印书馆在2014年将标志性品牌图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200余种电子书在亚马逊上线,宣示已经准备好踏入“全媒体出版的时代”;上海译文出版社设立专门部门深耕电子书业务,目前已上线近1300种电子书;市场经验丰富的中信出版社近两年纸电同步率增长迅速,去年已经达到70%……
读者的需求和数字化的潮流是最主要的推动力。调查显示,纸电一起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阅读方式,他们为电子书付费的意愿和愿意付费的单本金额都在上升。
而从数据看,市场的反馈也没让人失望,电子书不仅没有冲击纸质书,反而提振了整体销量。付孟若解释,这是因为纸质书和电子书的读者既有重合也有差别,在纸电两个维度上做推广营销,可以叠加书籍的影响面和曝光度,“触达更多读者,反而对书籍销售起到正向拉动的作用。”
除了将过去的经典书籍等旧书数字化以外,平台和出版社还开始尝试纸电同步,也就是让新书的纸质版与电子版同步上市。
“做纸电同步,一开始是来自平台的推动,他们传导读者需求,举例说明好处。”汤家芳说,“对平台来说,纸电推广可以联动,事半功倍;对读者来说,一个平台同时有纸质书和电子书的选择,体验比较好;对出版社内部来说,同样的材料准备一次就可以了,也能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最近一次让人惊喜的成功尝试是今年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以纸电同步的方式,推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悬疑小说《刺杀骑士团长》,预售和正式发售都很火爆。事关编辑、发行、市场、出版、数字等多部门,商定预售定价、确定时间节点、平台沟通推广等多环节,汤家芳将这形容为“纸电同步概念水到渠成,多部门合力的结果”。
观念和流程是纸电同步发行的难点
观念、内部流程,这是付孟若口中的高频词汇,也是他眼中推进纸电同步最难的地方,“坦白讲,中国的纸电同步还处于爬坡阶段”。新事物的发展总会遇到阻力,出版社各有各的难处,但这些难处有相似之处。
“一些编辑和作者认为电子书的出版会降低纸书的销售,因此在获取版权和售出版权两个维度都曾遇到障碍,此外,出版社原有的生产流程与数字出版并不适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投入和产出难以达到平衡,导致编辑部门的积极性不高。”商务印书馆副总经理王齐觉得,困难的根源出在观念上。
由于要让读者同时读到新书的纸质书和电子书,纸电同步对时间节点的要求很高,这就对出版社的内部操作提出了挑战,要转变观念,意识到纸电同步的益处,同时理顺流程,才能达成。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磨合的过程。“除了机制上的变革,我们组织沙龙讲座,讲媒体融合的大趋势,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王齐说,“现在,我们所有的编辑室都会从选题策划的初期开始,策划全媒体出版项目。”
不同部门间更紧密的沟通,也确保了流程的顺畅。中信出版社电子书团队负责人赵厚璐介绍,产品部门会介入文件把控环节,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可以尽早拿到能用作加工的文件,保障了时效性,电子书团队和编辑团队的整体配合度也有了较大改善,这推动了纸电同步率的增长。
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大牌作家的权利比较难谈。”汤家芳说。中信出版社则感受到,电子书的版税成本压力在变大,补签和续签也需要改进,“一些畅销品版权到期按要求下架后不久又得知补签或续签成功,可以恢复上架。但产品一旦下架,之前积累的关注度就全部归零,即便再上架,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之前的销售水平。因此,需要在补签和续签工作的着手时间上做出足够的预备期。”赵厚璐说。
亚马逊中国年中图书销售数据显示,重点图书的纸电同步发行正在成为中国出版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在Kindle付费电子书新书榜前十中有7本都是纸电同步发行,而且图书涵盖的品类也渐趋多元。
探寻图书在纸电声之外的更多可能
不过,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大伟看来,与我国每年庞大的纸质书出版数量相比,做成电子书的比重依然很少。
“出版社有紧迫感,但是行业规则没有建立,电子书价格相对较低,许多作者和出版社担心图书做成电子书后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图书在读者心中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商业价值比较高的书,所以他们有时宁愿不去做。”张大伟说,另外,作者、出版社、平台三方之间没有建立起利益平衡的分配模式,也不利于电子书的发展。张大伟觉得,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是构建良好的版权环境。
对电子书来说,面临的对手又何止是它自己。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愈发多元,尤其是这几年,知识付费、有声读物火热,蛋糕越做越大,会冲击电子书吗?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书认为,不仅不会冲击,反而会提升图书销售,“上学时,老师授课结束后,我们需要通过课下的大量阅读和学习,才能真正吸收知识,知识分享属于课程的范畴,只会激发更多阅读,形成增量。而且,有些书适合有声化,另一些更适合书面。”
赵厚璐也觉得,有声书的崛起不会影响电子书的发展态势,对于经管类、经济金融类等图书来说,单纯的“听”很难让用户对内容产生深刻理解,不过,对于文学类等故事性强、适合听书的阅读形式的品类,则需要探索有声书和电子书的更好结合模式。
上海译文出版社已经有所行动,从5月开始陆续上线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5部作品的有声书,目前已有将近80种全本有声书,解读本和学习类图书的有声课程也在开发中,多方面扩大品牌影响力。
当下,纸电声几乎是一本书的标配,人们的阅读场景不断丰富,单一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从纸质书到电子书,看起来是形态的转变,背后则是出版行业对阅读的探寻:发掘新的阅读模式和结合方式,找到更多可能性,把好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读者,让阅读者享受各种阅读之美。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