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8-13 10:30:02

梁晓声等知名作家在京畅谈“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

中新网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尹力)如何打造文学精品,如何继承文学传统……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于12日北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李敬泽,知名作家梁晓声、梁鸿与网络文学作家蒋胜男、董哲、红九就上述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刚于近日公布,作为该奖项中篇小说奖评奖委员会主任,李敬泽对于这一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文学的标准是非常复杂的,总的原则在于,第一,要在伟大的文化和文学传统下来考量作品的价值,第二,要对当下所有人具有的生活的、审美的、精神的价值的意义上来考量”。

《芈月传》的作者蒋胜男则认为,对优秀作品的确认是具有“延时性”的,很多历史上的经典如《红楼梦》等,都是在很久以后才被确认。她相信经典是一种“怀旧”,唯有经历过时间的检验留存下的文本最终被确认为经典,好的文学作品既是对当下时代的映照,又可以超越时代和更长时间内的读者共鸣。

网络文学是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在李敬泽看来,“网络文学”“传统文学”这些被媒体广泛使用的定语具有某种误导性。当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学时,其实指的是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新文学,它们是现代文学。网络这个词很新,但是“网络+文学”也可能非常成熟,它们其实也是“五四新文学”脉络里被压抑的通俗文学脉络的复兴。

梁鸿认为,今天谈论的网络文学,其实是某种意义的通俗文学,而文学的标准因文学而异,“如果在这样的意义上、风格上把人性优秀的地方,把人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纠缠能够写好,就是非常好的作品”。

谈及现实问题与文学理想,李敬泽指出,在网络文学的梦幻机制中其实包含着某种现实焦虑,“哪个时代的作家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经验进行书写时,都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网络文学在这方面还需要探索和思考”。

作为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家,梁鸿指出,实际需要探讨的是,如果你是一个作家,面对所谓的通俗文学,任务是什么?当你在补偿或满足一些大众心理的时候,同时还要做什么?“好的文学不单单是一个理想化的表述,也不单单是张扬人性的某种理想。它会让读者突然觉得原来的生活还可以这样理解”。

作为第一代网络作者,董哲坦言,这些年在网络文学行业中,理想或许正在逐渐消亡,这与当前网络文学平台以流量经济为诉求有关。但他也提到,拐点或许正在出现,因为很多人正重新回头关注内容和理想,关注作家究竟要说什么,文学作品要表达什么,而不是要挣多少钱。

最后,梁晓声表示,本次讨论虽然使用了“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这样的主题,但却达成了文学的共识,那就是无论载体怎么变化,文学的核心一直没变,它涉及人性、理想以及责任。

自1998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年的历程,如今它正以强有力的态势迅猛发展。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主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梁晓声等知名作家在京畅谈“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