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跟网络文学不是对手 那文学的对手究竟是谁
月12日,在十月文学院迎来了第二届“网络文学+“大会的现场采访六家谈。本次六家谈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这两股并存已久的文学势力,从形式、内容到发展状况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和讨论,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学未来的发展。为此,大会力邀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梁晓声(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鸿(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等三位传统文学作者,以及蒋胜男(知名作家、编剧)、董哲(著名影视编剧,第一代网络小说作家)、红九(晋江文学城超级作者)等三位网络文学作者来到了现场,我们也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作为中国第一代网络文学作者、同时又是一名创作过《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宏大历史性作品的职业编剧,在问到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两者中,哪个更优这个问题上,董哲表示:“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存在一种受争议的论点,认为网络文学因为没门槛而导致作品质量参差,不如传统文学的质量保证。这种以忽略内容品质为前提讨论一种文学形式的优劣是对文学的不公允。以“出身”定贵贱的观点不仅放在一个“人”身上不适合,更不要说放在由人来创造的文学身上了。
因此,董哲道出了一个大家需要正视的问题:“要搞清楚谁才是竞品。”在董哲眼中,不管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不管文学以哪种形态存在,文学就是文学,以内容为本质的核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现在大家讨论了很多年,似乎默认网络文学的竞品是传统文学。但实际上,这些年来,网络文学出现了《悟空传》、《诛仙》、《明》等品质精良,构架超凡的精品;而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作者也矜矜业业地潜心完成了《繁花》、《暗算》等同样广受好评的作品。读者还是那一批读者,选择好的作品购买阅读,这两股平行的势力怎么突然变成竞争关系呢?
对此,董哲发现了一个现象:因为当下计算稿酬的方式,会导致部分作者出现无视创作需要而延长连载的情况。这从另外一方面扼杀了好作品出现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刚起步,很多网络文学爱好者奔着自己的诉求而创作。大家发现有这么一种自由的创作模式,可以自由支配时间、题材,只需要自己同意,鼠标一点,你的作品就能面世。这种新型的文学方式是互动而自由的,它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文学作者创作的自由空间,这样的环境是促进文学发展的。
然而,随着网文事业的发展,当受众增多时,便会出现另一种追求,将作品商业价值最大化,这时候便会有专业人士从商业角度介入,对作品的创作进行引导。凡事都有两面性,高水准的专业打造不仅能激化创作者完成出更好的作品,也能促进作品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如若遇到专业引导与网文作者自身不契合,这往往扼杀的便是作者本身的创作灵感。
董哲不无感叹:“网络文学它的真正的竞品不是传统文学,是网络自身。”因此,如何在这经济利益与创作精度上取得平衡,这成为第三个十年需要正视的问题。
为此,董哲提出了自己的期望:“2018年是网络文学的第三个时代的开端,我们重新回头关注内容,我们重新回头关注理想。”
网络文学二十载,网络文学作者为之倾注的青春和激情成就了这二十年的辉煌。越来越多的读者在关注网络文学。在纷纷扰扰的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谁更根正苗红的讨论中,在大家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论调中惊醒时,是否找到了真正的航向。读者想看自己喜欢的作品,作者希望写出自己的诉求,产业缔造者希望将商业价值最大化。他们带着各自的希冀,最根本还是希望看到美好作品的诞生。因此,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爱不爱文学,也不在于够不够才华,其实症结在于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去探索,找出产生真正活力的“度”,为我们的网文事业的未来添上一盏灯。来源:北青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