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6年,看最会撩人的悬疑小说家“杀”人于无形
20年前,还用着本名“赵延”的那多辞去了国家公务员的铁饭碗,跳槽到媒体,成为一名记者。后来他干脆辞职在家,开始一心写作。那多的想象力向来丰富,真实的世界总能不经意地投射在脑海里,形成奇妙幻境;而新闻写作的训练又让他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剧烈的反差终于在2001年的一天找到了突破口,火山般爆发后结成一个个神秘的侦探故事。“公务员+新闻记者”那多,变身为悬疑推理作家。
紧接着,《三国事件簿》《那多灵异手记》《悬疑解剖专栏》……这些“奇思妙想和文质彬彬的结合”,每一个系列都成绩不俗,动辄销售百万册。那多成了大陆的“卫斯理”。
一帆风顺之际,打击来得猝不及防。2013年,那多的父亲赵长天患病去世。赵长天曾任《萌芽》杂志主编,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创始人,对新生代文坛影响至深,更是那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重创之下,那多停止写作,开了家餐馆。直到2018年,他终于回归,带着辛苦耕耘的新作《十九年间谋杀小叙》。
新作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医学院的毒杀案,被害人文秀娟是多才多艺、成绩优异的委培班班长。在一片祥和的校园中,一场谋杀正悄无声息地进行——半夜从上铺垂下的双腿、轻轻掀开的蚊帐、垃圾桶中的酒精棉、矿泉水瓶上的针孔、银耳羹中的碎照片、越掉越多的头发、诡异的解剖室、小树林中的迷雾……小说的开头,就立马将读者卷进深沉的黑暗。
相比于设计精巧的杀人诡计,小说迷宫般的叙事技巧更能撩拨读者的神经。那多将信件当作工具,让被害人与谋杀者通信。文秀娟发现自己在劫难逃时,伪装成下毒者和真正的下毒者通信,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以求一线生机。而这些跨越19年的信件,表面上看似给故事打上了层层叠叠的结,实则抽丝剥茧牵扯出一宗又一宗的旧案,串联起愤怒、悲伤、不甘、眷恋等各种情绪。编剧史航如此评价:推理小说有一种恐怖是利刃式的,还有一种恐怖是注射器式的。那多手里拿的就是注射器,而且他的手很稳。
在百转千回的故事架构之上,那多刻画了一个个被卷入案件的人:深爱妻子却牺牲孩子前途的父亲、为了读书不择手段的优等生、因为胆怯而放弃对好友施救的弱女子……
与其说《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是一个侦探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讲述人性的故事。作者埋下重重伏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只为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晦暗和明亮同在,脆弱和坚硬一体。他笔下的这些普通人,会被蒙蔽、会被伤害,却还有勇气去面对、去追寻、去正视自己、去战胜内心的抑郁和恐惧。那多写出了平凡人疲惫人生里,依然保留的英雄梦。
那多感谢自己经历过的跳跃人生,感谢磨砺留下的痕迹。“不如此,我写不出这样的小说,这样的人物”。岁月确实给了他礼物——一位好作家不会是从书斋里苦读出来的,他一定体味过人间百味,看过世态万千。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毛予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