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ang 发表于 2018-11-7 10:11:32

平辈万福 长辈行作揖礼

眼训猫 发表于 2018-11-7 10:17:26

“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这些礼节规范着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行止坐卧提供了准则。这些理解都是人们观念的反应,因此一个简单的礼节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趋

趋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传统礼节。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卑者、贱者、后辈、地主,自觉遵照法律的规定或约定的习俗,用低头弯腰、小步快走的方式,向尊者、贵者、前辈、宾客表示恭敬。





(二)拜

拜是古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一种传统礼节。据《世说新语》和《荀子》的记载,古拜屈跪地,头不至地,头与腰如衡之平。又,据《礼记·内则》的记载,古拜两手相交,男尚(上)左手,女尚(上)右手。这是由于左主阳,男属阳;右主阴,女属阴的原由。其实,古代的拜并不是一种,而是有九种之多,即所谓“九拜”。《周礼·春官·大祝》云:“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九拜种,前四种世日常生活种的交往礼节,后五种只有特殊情况才使用,其中吉拜、凶拜是丧礼种的拜礼,肃拜是军旅和妇人所行的拜礼。



稽首是古代臣子对君父的拜礼,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尚,头缓缓伏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是拜中最重的礼节。



顿首又称叩头,行礼的方法和稽首相同,只是触地的时间很短,头触地即抬起,是平辈之间的拜礼。



空首也叫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指头不着地。这是男子常用的拜礼。



振动,也叫振董。施礼的方式是屈膝跪地,两手相出,然后再叩首。这是一种较轻的跪拜礼。



跪拜礼的实施,具体情形还有特别之处,如再拜、三拜、罗拜等。再拜指拜两次,表示极度的尊敬,多用于臣对君,子对母。三拜是指主人对众宾客拜三次,以示对客人的普遍行礼。罗拜是罗列而拜,围绕着下跪拜,表示高度的尊荣或敬畏。



据《礼记·曲礼上》的记载,卑幼陪伴尊长吃饭或饮酒,凡遇到长者亲取菜肴或递酒给你时,你就得拜而后食或饮。但穿戴盔甲的人不便于跪拜,故只要蹲一蹲身,便算拜了。又,古代朋友,幼者见长者必拜。



明代庶人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先施礼。子孙弟侄甥舅等晚辈见尊长,学生见老师,奴婢见家长,如久别不见四拜行礼,近别则行揖礼。其余亲戚久别行二拜礼,近别行揖礼。





(三)拱手



拱手,亦称捧手,双手合抱举胸前,立而不俯,表示恭敬。





(四)作揖



两手抱拳高拱,身体略弯,向人行礼。如果是参加追悼会,与人作揖,或进或退都要离开原位,即所谓“揖人必违其位”。



“捧手”与“揖”是古代两种不同的相见礼仪。古时还有时揖、天揖、土揖、特揖、旅揖、还揖、三揖、长揖等礼仪。



时揖是古代军王向姻亲关系的异性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从胸前平推,并致前。



天揖是古代君王对同姓亲族所行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手往胸前微微向上推举。



土揖是古代君王向没有姻亲关系的异性亲族所幸的揖礼。行礼时,俯身,推手微微向下。



特揖:是士对孤卿每人单独行揖礼。



旅揖是爵位等同者对众揖之,指大夫所用之揖礼。



还揖是古代君王对故土、虎士、大仆、大右所行之礼。因这些人皆在王之后方的左右两侧,故行礼时回身微向后,左右揖之,还为回转之意。



三揖是王对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各一揖。行礼时,拱手作揖,或上下,或左右,或推行。



长揖是用于稍尊于己者的揖礼。行礼时,站立俯身,双手相合高举,自上而下。





(五)唱喏



唱喏是古代男子所行的一种礼节。作揖是同时出声致敬。



(六)长跪



长跪是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所以叫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臀部紧靠脚后跟。伸腰及股而两膝着地为跪。长跪旨在表示敬重和庄重。





(七)鞠躬



两脚并拢,两手下垂于股部两侧,委屈上身表示敬意。





(八)寒暄



亦作暄寒,是问候起居冷暖的客套话。





(九)叉手



叉手是唐朝与人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用左手紧握右手,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大指向上,其余四指甚至。如果用右手掩其胸,需离胸八九厘米。





(十)仕女见男子礼俗



男女之间的日常礼节是传统礼仪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比较严苛的部分。“男女授受不亲”,是最为突出的准则。此外还有许多的规范。比如,从周朝到晋朝(西晋末年例外),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见男子多以帐自蔽。唐代美人初入,也用帏拥之。



授受不亲或蔽面等都可以看作是女子对男人的回避,如果非直面不可,也有相应的特殊礼节。如肃拜与手拜即是。



所谓肃拜,是低头下手而不至于地的拜。妇人以肃拜为正。所谓手拜,是拜时手至地,而头至手。妇人以手拜为丧拜。妇人参加吉礼或君主的上次,都用肃拜;作尸(为祖姑的尸)而坐,亦不用手拜而用肃拜;在丧事中,主妇居丧,则不用手拜而要磕头。



道万福也是属于古代女子礼节。唐宋时妇女与人减免行礼之时常口道“万福”,意为祝对方多福。行礼时双手手指相扣,放至左腰侧,弯腿屈身以示敬意。

眼训猫 发表于 2018-11-7 10:22:24

女子对长辈,或者表示尊敬时,通常行柔美的万福礼,右手压左手搭在左腰边,右脚后支,微微屈膝,口说礼节性用语,同时微低头。



汉家女子常礼:

女子对互相熟悉的同辈,日常见面时,可用简单的常礼,右手压左手,放在胸腹之间,互相打招呼时,微微屈膝,同时微低头。

enjoymusic217 发表于 2018-11-7 10:24:02

小白求普及关于明代女子行礼

一直处于潜水看各位同袍前辈 补各种知识的状态,过些天出去旅游或许会和当地同袍见面,所以来请教关于礼仪的问题。百度看的我很乱,敛衽为礼和万福等等都说法不一。
见到平辈的男子和女子是如何行礼?长辈呢?
提前谢谢同袍的指教。

眼训猫 发表于 2018-11-7 10:27:46

一、立容、行容、跪容、坐容。
1、立容(男女通用):身体肃立,袖手或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从容优雅;
2、行容:
(1)男: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从容,庄重大方;
(2)女:身体肃立,袖手(礼仪场合)或手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步伐较小,步履庄重;
3、跪容:
(1)跪立(一般为跪、正坐起身时的准备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膝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目视前方;
(2)跪坐(一般为拜礼时的姿势):
男:取跪姿,双膝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女:取跪姿,双膝着地并拢与头同在一线,上身(腰以上)直立,足尖立起,臀着于足踵之上,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
4、坐容(包括经坐):上身(腰以上)直立,袖手或手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膝上,目视前方,如为经坐,则足背平放于地,臀坐于脚后跟上;

      二、揖礼,女子福礼,欠身礼,茶礼。
      (一)男子揖礼:拱手当心以作揖。王见诸侯的作揖礼式。《周礼·秋官·司仪》:“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所以别亲疏内外也。” 郑玄 注:“时揖,平推手也。”
      1、 长揖:肃立,俯身,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移至最低,俯身90度,是谓“长揖至地”。
      2、 天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 时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 土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
      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二)女子揖礼、福礼
      1、 女子揖礼:用于日常行礼。
      身体肃立,双手叠抱于腰前,右手在上,手心向内,欠身约20度。
      2、 女子福礼(又叫:万福礼或道万福):用于同辈着汉服日常见面,辞别时。
身体肃立,两手相扣,右手在上,放于胸前或左腰侧,微俯身约20度,微动手,微屈膝。
      (三)男女坐时欠身礼(包括正坐)(男女通用)(饮茶礼):一般用于还礼时。
      端坐,袖手或手自然垂放于两膝,欠身约20度。
      (四)奉茶、受茶、还茶礼:奉茶者双手执奉茶盘或茶盏,上举齐眉,同时微俯首,微欠身(约20度);受茶者双手接茶盏,口称谢,微欠身(约20度),如奉茶者将茶盏、茶盘置于几案上,则受茶者行欠身礼;还茶礼如受茶,接盏变为还递盏。

万健汽车玻璃 发表于 2018-11-7 10:33:35

挖坟~
感觉收获了许多知识啊

enjoymusic217 发表于 2018-11-7 10:38:56

谢谢。百度有人说汉族万福是女子手置于左腰,满族礼仪是置于右腰。和我认识的同袍说的不一样啊。

xzang 发表于 2018-11-7 10:44:14

回复 @明之轩媖 :基本我只记得这些 具体我忘了

enjoymusic217 发表于 2018-11-7 10:50:13

回复 @西汉大学士 :已经谢谢了。

enjoymusic217 发表于 2018-11-7 10:55:07

谢谢,又是受益良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小白求普及关于明代女子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