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学期刊高峰论坛举行 老牌文学期刊如何与时俱进
由《十月》杂志社主办的“北京·国际文学期刊高峰论坛”近日在京举行,这是国内文学期刊与世界其他国家、语种的主要文学期刊首次进行集中交流。俄罗斯《外国文学》、西班牙《客迈拉》、法国《现在》、日本《昴》与国内的《人民文学》《收获》《当代》等期刊的主编、副主编们在论坛上介绍了各自的发展现状,并就“传统文学期刊如何面对网络时代冲击”等问题展开探讨。用优秀作品引导读者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学期刊造成了极大冲击。如西班牙《客迈拉》杂志主编费尔南多·克莱默特坦言,《客迈拉》的销量如今已经减少到上世纪80年代的1/10。费尔南多·克莱默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期刊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如何使优秀的文学区别于目前充斥在社交网络上的低质量读物,如何保持对读者的初心,“做好筛选工作并且展示优质文学,才能让我们与网络读物有所区别”。《收获》杂志副主编钟红明附和称:“技术的进步从来不会阻止人们对于优质内容的追求,不管未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原创优秀的文学作品、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一定还是大家所需要的。”
《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对此有些不同的看法,他说:“有人说是网络文学的冲击,但我觉得这种冲击不是直接的,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文化包括生活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被分解、分流。在人们有了更多文化娱乐项目可选择的情形下,文学期刊读者的减少到发行量的减少都是自然而然的。”日本《昴》杂志主编羽喰涼子则提出,正因如此,文学期刊才更该与时俱进,谋求新的发展思路。“读者现在可以通过手机免费读到很多内容,文学期刊做的却是让读者花时间又花金钱去读书,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还只是刊登一些不温不火的文章,那无疑是自寻绝路。因此每次编辑新一期刊物时我都会仔细考量,这部作品算得上优秀的纯文学吗?它有向世人传播的价值吗?我想,用优秀的作品去引导读者,是文学期刊的编辑们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用鲜明个性吸引读者
对于文学期刊未来的方向,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树才认为,重在找出个性:“一个文学刊物的品质、影响力和能量,经常是跟其主编的个性、能力和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特别希望各位主编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从而把刊物做得更加具有个性和吸引力。这种特点是符合文学本身特质的,文学需要的就是有鲜明的个性。”《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指出另一个重点,就是要适应年轻作者的需要:“年轻一代的创作和我们已经熟悉的传统文学明显存在一些区别,那么我们这一代办刊人应该如何甄别、如何选择、如何开发这样的作品,使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年轻作者能够接续成为我们的创作力量,这是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
参与这次论坛的嘉宾当中,最年轻的就要数南京老牌文学杂志《钟山》的副主编何同彬,何同彬是一名80后,对于新媒体对传统期刊生存造成的影响,他的感受更为强烈,也已开始尝试从年轻人的角度去做出改变。“《钟山》也在做各方面的努力,希望尽量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在封面设计上,为了适应年轻人对于美学的新需求,我们专门请90后设计师重新设计了一套系统并加以推广。另外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们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平台乃至微店,还有电子投稿系统等等。这些新媒介形态的介入,都是为了适应新的阅读时代,试着去让更年轻的阅读者接受我们这样一个老牌的文学期刊。”
仍然有很多人对创办文学杂志满怀激情
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各位主编们最终还是达成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观点:无论什么时代,也许载体会发生变化,文学却永远不会缺席。如法国《现在》杂志的创办者、主编雷吉尔·加亚尔所说:“仍然有很多人对创办文学杂志满怀激情,我觉得文学杂志最重要的是对语言的关切,它能允许作家通过他自己的语言,去和世界上各种各样对语言的损毁和漠视做斗争。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存在于文学表达之上的。一本文学期刊的发行量现在可能只有几百册或一两千册,但只要这个声音仍能持续不断地发声,就能够给人们带来对于文学的新体验和新感受。《现在》每年出版3期,已出版46期,或许它将终结于第50期,但这不是真正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因为我已开始策划创办新的杂志了。”来源:北京青年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