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悬念通常是某个元素被故意隐藏起来。 这个元素,有可能是原因、有可能是过程,也有可能是结果。 舍此无他。 无论是运用的手段也好,动机也好,其实都可以被概括进这三个范畴之中。 为什么? 因为一个故事,它首先是一个事件。 既然是事件,就必须有原因、过程、结果这三个要素。比如说: 校长把一条野狗撞死了,当天晚上很多野狗一个接着一个,一口一口撕他的豪车,把他豪车撕成了碎片。 这个事件, 原因:校长撞死了一只野狗。 过程:野狗们一口一口地撕裂校长的豪车。 结果:校长的豪车被撕成了碎片。 因此你会发现,这三个要素要是缺少任何一个,他都会引起人的好奇心理。 当然在故事情节中,这会表现得更明显。因为事件不一定能构成情节,但情节一定是事件。作为情节,这三个要素的逻辑程度会更加严密。 第一种,隐藏原因。 当你知道了事件的三个要素,因此如果想隐藏故事的原因,你就可以先说过程或者结果。 靠,校长的车居然被人砸了! 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故事环境)中,校长作为最高权威,无人敢挑战。 因此,如若有人去挑战这个权威,必定会引起人的惊叹、好奇。尤其是,这个挑战已经成为现实,那就更加让人奇怪。 当你说结果的时候,作为事件的原因和过程都是被隐藏起来的。 校长的车被撕了,为什么被撕了?还撕成了碎片,是怎么撕的?原因和过程都足以引起人的好奇。 不但是新手写小说,其实大家写小说,都会用这个方法。 如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开头就写“我”匆匆忙忙地赶路,因为有一个希望催促着。 这个希望是什么,这就是悬念。 还有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开头也是几个盗墓贼在盗洞前拉出一只血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下面,也是悬念所在。 (2)先说过程。 当你说只说过程的时候,原因和结果都被隐藏了起来。 如: 当天下晚自习的时候,我看到一群野狗正在一口一口地撕裂校长的豪车。 这是一个过程,你是不是很好奇,这些野狗和校长的豪车什么仇什么冤? 野狗这样撕,最后会把车撕成什么样子?撕了校长的车,这些野狗最后会有什么下场?这个结果也足以引起人的好奇。 第二种,隐藏过程。 知道了事件的三要素,你就知道要隐藏过程,就可以先说结果或者原因。 (1)先说原因。 如: 那天,我看到校长的豪车碾死了一只野狗,然而缘分总是那么奇妙,他碾死的是野狗之王。 在你只说原因的时候,过程和结果都被隐藏了起来。 读者就会想知道,这位暴殄天物的校长最后怎么样了,会不会被野狗报复。 如果被野狗报复,野狗会怎样的报复,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2)先说结果。 见上。 第三种,隐藏结果。 如果要隐藏结果,就需要先说原因,或者过程。 方法上面都已经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悬念足以引起人的好奇,那这个事件越离奇越好。 反应在情节三要素中,便是: 一、隐藏原因时,越费解越好。 故事中有某些桥段,不但普通人会用,就连央视都会用。 如: 九旬大爷突然健步如飞。 如: 我有一个朋友,腰缠万贯。 二、隐藏结果时,结果越危险越好,越难以处理越好,这就是所谓的“危机”。 如: 初中时没人报名长跑。 如: 算命先生给自己算了一卦,算到自己某一天会归西。 三、隐藏过程时,越神奇越好。 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被某一个人完成了,这个是怎么完成的,这过程也足以引起人的好奇。 如历史上真实的事情,王阳明上任时,没有一兵一卒,就平定了朱宸濠策划了几十年的叛乱。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