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在看我们的小说的时候,为故事里的人物而喜,也为故事里的人而悲。 精准戳中读者的每个哭点、爽点、虐点…… 用成语描述这种状态就是:荣辱与共,见哭兴悲。 01 对比 | 反衬 对比和衬托可以使用的场景是很广泛的。 比如你想写主角很特别,可以通过写一个高人很冷漠,但对主角高看一眼,反向对比出主角的过人之处——这是通过反衬来增进读者对主角的认知。 除此之外还有心理状态的对比。比如女频小说里,女主怀有极大的期待和盼望来等待成婚之日,但到了情绪最高点的瞬间,却得知自己被最亲近的人欺骗,这种情绪上的层层递进和对比,能够让读者更深地被感染到。 比如:甄嬛传里甄嬛知晓“菀菀类卿”的场景,刚好发生在她封妃大喜之时。 读者/观众还没有从封妃的爽点走出来的时候,就被皇帝的“菀菀类卿”伤到,这无疑增强了情节的感染力,也为甄嬛之后的行为增强了可信度。 (这里说得有点浅了,只是简单举个栗子,具体写的时候肯定还有很多描写的细节需要斧正) 除了心理对比,还可以通过环境的对比来体现矛盾冲突,让读者有更深的代入感,产生对主角的同情心。 比如可以写主角被他的敌人害得很惨,整个人孤苦无依、凄凉无比,但他的敌人却热热闹闹、风光无限的场景。这样不仅让矛盾冲突更为激烈,还能让读者更怜爱主角,让作品更有感染力。 当然,在写心理和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细节和重点,做到把笔力分配得详略恰好。 02 心理层次 心理层次分为两种,一是要考虑到文中人物的心理层次,二是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层次。 【人物的心理层次】 在一本小说里,比较重要的场景往往都会对主角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比如家破人亡、江山被毁、人生被毁……
当一个人遇到这些很大的挫折的时候,他的心理活动肯定是多层次的。
第一层反应通常都是不肯相信、拒绝相信,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做梦。作者可以通过这种拒绝相信的心理状态,把角色的悲惨深化。 第二层反应可能就更多跟角色性格、事件细节相关了,有可能是绝望寻死,有可能是悲伤欲绝,有可能是复仇宣泄。之后可能还会有接受现实、以及这件事给他带来的改变等等一系列的心理层次变化。 但无论如何,人的心理和情绪一定是会随着时间和事件改变的,甚至有时候旁人的一句话都能左右他的情绪。在处理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层次感写出来,才能让读者感觉到足够的真实。
【读者的心理层次】 重大的场景往往也最能影响到读者的情绪,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读者的心理层次。
一是埋下悬念,让读者有全身心的代入感,一颗心吊着——跟角色同步感受到震撼、喜悲……沉浸式体验的要点就是不能剧透。 二是在情节的设置上,一定要注意到每个细节——当然,一本书那么长,每个细节都琢磨透也不那么现实。但是起码,在这种重大的关头,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个情节的合理性,还要在细节上考虑到读者的喜好。 千万不要把自己感动得眼泪汪汪,却把读者给写恶心了。鲸鱼网文丸子出品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