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成功的小说在于它能够留得住读者,这是作者们要尽一切努力去做到的事情。 威廉·福斯特·哈里斯在他的《小说写作公式》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吸引读者,使他紧握书本不放,不管内心有多蠢蠢欲动,焦虑无助,读者都会期待着故事的延续。” 当然一本足够吸引人的小说有很多因素,剧情文笔佳是一方面,在悬念的设置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悬疑片为什么能够吸引观众,就在于它给观众带来的悬念感,勾起了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悬念就是悬而未决的状态,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 前面设置好悬念,在故事发展中亮出谜面;在后面解释悬念,给出谜底,让读者的期待得到满足。 01 在设置悬念这一块上,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导演希区柯克,这位被世界公认的悬念大师,他设置的悬念故事惊险曲折,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 他的名字俨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手法,他本人也成为了惊悚悬疑代言人。 他对悬念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定义: “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 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 这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希区柯克炸弹效应”,他在设置悬念时经常会先把谜底揭开,告知观众,但剧中主人公仍然蒙在鼓里,这样就让观众成为了上帝视角, 这种情况下,观众与剧中主人公掌握的信息不对等,会让观众开始焦虑起剧中人物的命运,为他们担心不已,极大化让观众融入到剧情中去。 这种悬念方式有个专业术语叫“期待式悬念”,也就是指观众所掌握的信息比剧中人物多,观众站在上帝视角,看着剧中人物身处迷局而不自知, 观众就会产生“主角什么时候能够发现真相、主角的命运会怎么发展”的担心焦虑,从而产生悬念感。 比如在一些恐怖惊悚片中,一行人到一个偏远的荒山或者是废弃的某个地方游玩,观众都会有预感一定会发生些可怕的事情, 而剧中那些人却毫不知情,这就不得不让观众对这些人的命运产生担心。 希区柯克就把这种悬念手法运用到极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在《迷魂计》中,希区柯克把原著中本来应该放到后面来揭示的真相先于当事人告诉了观众,让观众对人物命运和事态发展有了了解后产生了一定的期待。 这种手法会极大化调动观众或读者的情绪,让其融入并参与到剧情中去。 02 与“期待式悬念”相反的另外一种悬念设置手法则完全反过来,即剧中人物掌握的信息比读者还多。 这种悬念的技巧在于主角掌握了一定的信息但是没有透露给读者,这就需要读者去猜测,引起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继续往下看。 在《名侦探柯南》中就惯用这种悬念手法,当柯南发现了某些重要线索后,会偷偷去调查进行下一步查证,但在所有谜底解开前,并不会提前透露给观众, 这就让观众很迫切地想要知道他到底发现了什么重要线索,幕后真凶到底是谁, 利用观众的这种心理在谜底揭开之前吊足他们的胃口。 这种悬念方式,观众不再拿着上帝剧本,真相只有主角和凶手知道,观众只能跟随着主角的侦查过程去猜测真相。 悬念设置不仅仅只在推理悬疑小说中使用,在其他类型的小说也可以作为吸引读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设置好一个悬念,紧张刺激感就油然而生了,读者也会产生一定的期待值。 |
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