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知否》开播不温不火,能否摆脱“宅斗”困境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9-1-1 13:21
标题:
《知否》开播不温不火,能否摆脱“宅斗”困境
改编自“关心则乱”的网络文学作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的同名电视剧于2018年12月底开播,尽管没有再现《延禧攻略》的全民热议,但这部剧因“正午阳光”这个招牌、男女主演冯绍峰赵丽颖结婚、男二号朱一龙因网络剧《镇魂》爆红等因素还是令观众有所期待。
(, 下载次数: 5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原著小说作为“种田宅斗”类型中的代表作之一,改编成电视剧后“种田”(指借助史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力求事无巨细复原古代生活风貌)部分已经融入了布景、服装、化妆、礼仪设计等,而“宅斗”的特质就通过剧情凸显出来了。
不过,《知否》并不是“宅斗”题材电视剧的先锋。早在2001年,陈宝国、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就是大宅门几家几房的往来与明争暗斗,近十年也有《娘心计》《爱情悠悠草药香》《卿本佳人》《花灯满城》等电视剧,包括《乔家大院》《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也包含了许多宅斗范式中的要素。围绕着利益展开的人际斗争是家斗、宅斗共同的核心,以《大宅门》起算,宅斗比家斗出现得都更早,却一直没有形成题材创作的流行趋势,而正在播出的《知否》似乎也难以摆脱“宅斗”题材创作的困境。
有距离、无“爽”感令宅斗不成气候
2012年开始,类似《婆婆遇上妈》《夫妻那些事》《媳妇是怎样炼成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电视剧开始“家斗热”。
家斗原本脱胎于“家庭伦理剧”,婆媳、亲家、兄弟等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个体,围绕着财产、第三者等问题斗争越来越激烈,个体战斗意识高涨,家不再是传统观念中“温馨的港湾”,而成为职场之外的又一人际斗争战场。
家斗通常反映的是当代人的婚姻生活和现实问题,子女教育、房产遗产等等,都是普通观众关切的家庭事务问题,与观众距离最近。
多数宅斗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高门大户既不是普通人家又不似遥不可及的皇室宫廷,这一类型既有对遥远过去中的富贵大户人家生活之想象,又有家斗熟悉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第三者插足、子女教育、房产遗产等问题,乍看上去似乎融合了诸多特点,实则却囿于角色和场景的定位,即无法把角色处理成绝对的棋子,像《延禧攻略》中魏璎珞那样打怪升级,也无法贴近当代观众心理需求。距离感和无法畅快游戏的“不爽”令宅斗不成气候。
《知否》故事背景设定在北宋,为表现宅院生活人际关系的复杂,故事线多,事件琐碎不集中,且尚未进入到谈婚论嫁如何识人择人的阶段,只有波澜没有风浪,因而一直不温不火。
宅斗剧需平衡戏剧感与写实追求
无论是宫廷内帷、朱门庭院还是普通现代住宅楼里的故事,只要将故事的重点落在“家庭”这个关键词上,就会牵涉到女性意向。在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下,家庭生活一直被视为是女性主宰的领域,尽管这类题材剧不排斥甚至不乏大批男性拥趸,但主要面向的收视群体仍然以女性为主。无论是宅斗还是家斗,都以展示女性对抗女性过程中所遭受的苦楚与磨难为主要内容,女主角在结局时刻或许能迎来圆满与胜利,但整个过程并不宜人。
立足现代都市情感的家斗,女性在其中的能动性和活跃范围都更广,施展手段的方法和空间更宽阔,处于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宅斗则不然。
随着观众对古装剧创作中“复原”和尊重史实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物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知否》中就出现了盛家三个女儿因擅自闯入前庭偷窥被发现,而遭到盛家家主责罚的段落,“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和女子足不出户的限制将主要角色限定在了封闭的地域空间中,变量不足意味着戏剧化刺激的缺失,对于追求畅快观感的现代观众而言,即无法全然理解剧中女性角色委曲求全的行为动机,也等不得三十多集才一朝伸展洗冤雪耻的节奏。宅斗剧如何拿捏平衡戏剧感与写实追求,《知否》踏出了探索的一步,然而长路漫漫修远,且须上下求索。 新京报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