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古董局中局》插播广告过多 遭到小说原作者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9-1-24 14:05
标题: 《古董局中局》插播广告过多 遭到小说原作者批评
  剧中人突然放下手中的古董,拿起手机做起了直播,还说“这才是无价之宝”……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网剧《古董局中局》这几天成为热门话题,不仅因为剧情抓人,更在于由剧中角色参与的广告引发了争议。甚至马伯庸也坐不住表示类似的广告是种“流行病”,作为观众他不得不提个意见:广告内容能不能和剧的格调、角色的人物设定上保持统一?

  马伯庸批评的这类广告,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剧中剧”广告,是指在影视节目播出过程中,中断节目转而播放由剧中人参与演出的商业广告。这种新颖的操作模式曾一度引领潮流,成为商家喜爱的插播广告方式。但是随着“剧中剧”方式的普及,批评这种广告角色植入生硬、对剧情产生破坏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 下载次数: 57)
  意外诞生的新模式,从戏剧桥段到广告界宠儿

  剧中剧广告一般由片方直接拍摄,场景、服装、化妆和电视剧保持一致,正是其高度还原的特性,让它一度成为业界宠儿。

  剧中剧式插播广告最早出现在2006年播出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之中。为了增加喜剧效果,郭芙蓉与祝无双两个剧中人,会忽然在剧情进行过程中插入某些生造的所谓植入品牌,对着镜头推销产品,其中包括不粘锅、皂角粉、壮骨粉等。主创团队坦言这些广告只是剧情所需,并非商业操作,但是无心插柳,《武林外传》之后类似将剧情和剧中人逆向植入广告的模式,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从“无心”到“有意”的转变发生在2013年,喜剧《龙门镖局》延续了《武林外传》插播广告的呈现方式,但此时的广告已经从生编硬造的品牌变成了真实存在的产品。

  到了2015年,网剧《暗黑者2》中的类似广告已经有了更为完整独立的情节,剧中剧模式升级成“小剧场”。在剧情进行到一半左右时,以原剧中的背景和人物为基础,演绎了一段充满趣味的情景短剧,并将品牌产品融入其中。此后,从《老九门》到《楚乔传》再到《夏至未至》,在电视剧集中插播“小剧场”广告的现象蔚然成风。

  这类广告的报价也水涨船高。2015年的《暗黑者2》中插广告每条50万元,三年之后,类似广告的价格迅速翻番,百万起拍已是常事。而在由吴秀波、刘涛主演三国题材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其小剧场插入广告不仅价格创下新高,销售速度更可谓是被商家秒杀,而拿下这些广告的不仅有传统的乳制品、家电品牌,也包括新兴的互联网应用App等。

  注意力经济时代,切莫因知名度透支“美誉度”

  几年前,这样的广告还被称作“新颖”“有创意”,如今遭遇观众不满甚至作者的批评,业内不得不开始思考,“剧中剧”广告出了什么问题。

  有人总结,注意力经济时代,话题容易上热搜,点击量遥遥领先的热播剧本身具有吸附注意力的优势,加上插播广告让剧中角色参与商品推销,这样的 “剧中剧”或“小剧场”方式,能为观众提供一种尽量不中断、不出戏的体验,减少观众的反感。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出现这样的广告模式,观众发现种种问题也不断浮现,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剧情脱节的内容。比如《三国机密》中,满宠这个角色阴鸷深沉又忠心耿耿,他窥破主角的计划,引发了一连串的事件,但是在插入剧集的“小剧场”广告里,他却成了一个搞笑代言人,竟突然拿着广告产品载歌载舞。又比如《猎毒人》中一名犯罪分子反思自己如何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是因为之前钱被毒贩抢走……这时忽然插入“你当时为什么不用某某借贷”,原来这是某互联网借贷的广告。

  许多观众对类似广告一笑了之,但是也有不少观众坦言,角色人物设定反差如此之大,而且广告是插播在剧中的,的确很容易出戏。“这样的广告第一次看觉得很新鲜,后来知道套路了,也就觉得平平,不会再从头到尾看完,反而成了剧集中的‘护眼时间’。”

  有评论表示,作为新生事物的“剧中剧”“小剧场”广告,的确有吸引人的一方面,但是如何将品牌信息、剧集情节、角色特点融合好,如何使内容看起来有趣、有料还很自然,这都是影视广告从业者要付诸大量心思去琢磨的事情。浙江财经大学广告学者唐武峰表示:创意本身就有半衰期,再优秀的创意也有被透支的可能。作为影视剧内容的衍生品,直接套用角色的广告作品,尤其要注意在利用其知名度的基础上保护好美誉度,唯有知名度和美誉度两条曲线都上扬的广告作品,才是对品牌负责对角色负责的好作品。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