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从《我不是潘金莲》扯起 [打印本页]

作者: 和你看未来    时间: 2017-2-20 10:03
标题: 从《我不是潘金莲》扯起
  剧情回放

  李雪莲跟秦玉河因生二胎(电影中改成因买房)之事假离婚,孩子生下来之后,李雪莲发现秦玉河已再婚,假离婚变成真离婚。她去法院告状,请求判原来的离婚是假的。法院重审判离婚证有效,她败诉。她觉得自己被秦玉河骗了,想杀了秦,又听人说杀他是便宜了他,应该折腾他个天翻地覆,折腾他个生不如死。于是想到告状。

  各级官员觉得她这是芝麻大的小事,先把离婚判成假离婚然后再判真离婚,瞎折腾,对她的纠缠很恼怒,甚至责骂。李雪莲觉得把假离婚判成真离婚是判错了,所以判错案的王公道成了她要告的第一人。她被人撺掇来找法院的董专委,吃了她老母鸡、留了她棉花的董专委骂她刁民,成了她要告的第二人。法院院长荀正义喝醉酒也骂了她,成了要告的第三人。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的史为民县长因急事骗她逃走不管她的事,成了她要告的第四人,脑子里只有“精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蔡市长说把她弄走,结果层层下来变了味,李雪莲被拘留一周,蔡市长成了她要告的第五人。她觉得这些人当官不为自己做主都不是什么好官。李雪莲折腾一圈下来,把人都得罪了也没有收获,想就此罢休,就回到原点,只要秦玉河承认她是对的,承认当时离婚是假离婚,她就偃旗息鼓。没想到,火上浇油的是,秦玉河不仅不说她想听的那句话,还当众骂她是潘金莲。

  本乡本县本市没人信她,她觉得必须去北京告状,她误打误撞幸运地偶然惊动领导人,惊动领导人的案子不管是判对还是判错,惊动领导人就是大事。领导人觉得一件离婚的芝麻小事搞到了人民大会堂,说明李雪莲是被层层推诿的各级官员逼上梁山的。省长储清廉觉得领导人有备而来故意找碴,他很生气,自己的下级官员把事情闹到这种程度,不是给全省抹黑吗?升职的节骨眼上出了岔子。自己被李雪莲害惨了。储省长一生气便把被李雪莲提到的各级官员都撤职,这真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这个笑话让李雪莲尝到甜头,原来北京告状最有效。她想,怪不得说大官好见小鬼难缠。你们下级官不为我作主,北京官会为我作主的。这给了她每年执着告状的动力。

  由于李雪莲的北京告状,蔡市长、史县长、荀院长、董专委等都撤了职。李雪莲成了告状名人,也成了各级官员的心病,万一她再去北京告状怎么办?各级官员的官帽子岂不是难保?可能从第二年始,每年北京开人代会时,李雪莲就要经历收礼、谈话、看管、逃跑、北京上访之路,原书说李雪莲告了19次,第20次时借助大头的帮助逃出四人看管的家,开始了最后一次曲折坎坷的上访路……,上访之路最终以秦玉河的死划上了句号。
作者: 追笑    时间: 2017-2-20 10:10
  谢谢分享
  
作者: 4    时间: 2017-2-20 10:16
   tFRBfx767b7b5jFy
   Ot8XHx3xtzC8AHbs
   S0NLnW7nDn7Gbngq
   bAttahigj6jJU6r2
   xvEw2WKSHpkh2Lh3
作者: 和你看未来    时间: 2017-2-20 10:22
     

  狠下了一番功夫啊,佩服
  —————————————————
  谢谢。扯着扯着写多了,何不说说您的看法?
  
作者: 4    时间: 2017-2-20 10:28
  狠下了一番功夫啊,佩服
  
作者: xinsi    时间: 2017-2-20 10:34
   (, 下载次数: 6)
作者: 司令    时间: 2017-2-20 10:40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6)

  李雪莲说“牛不让我告状,是说告状没用。你们不让我告状,是让我继续含冤。你们跟他们一样,来找我,糊弄我,怕我去北京告状,撤了你们的职。”
作者: 4    时间: 2017-2-20 10:46
  从《我不是潘金莲》扯开去


  《我不是潘金莲》首映礼上刘震云老师的发言:“目前,世界上有两个悲催的妇女倍受世界关注,一个是希拉里,一个是朴槿惠。从CNN到BBC,到我们每个人,我们都在关心她们命运的发展,但是,当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她想纠正一句话,说:我不是潘金莲。花了20年功夫,她没有纠正过来,但是也没有一个人关注到她。文学是干什么的?就是把被全世界忽略的那些人的情感一点一滴地打捞出来。我是一个作者,我知道这一点,当全世界忽略这个人的时候,全世界的脚步和车轮,都毫不在意的从她的情感上碾压过去。我是一个写字的人,我是一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我知道文字和文学的责任,我可以用文字把这个妇女的叫法重新说一遍,当我用文字说这个妇女叫法的时候,我发现可笑的不是这个妇女,而是另外的人和这个世界背后的道理,当我想把这个妇女她叫李雪莲从泥泞中拉出来的时候,旁边响起了一个声音:‘兄弟,我也搭把手!’我扭头一看,是小刚。小刚不是一个人,他带了200名的精锐队伍,接着,大灯亮了,小刚说:‘开机!’于是,今天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关注的,就是这个妇女,就是这个普通的中国妇女,而不是希拉里和朴槿惠。希望大家愉快地观赏这个影片!”

   gK3GIOzpkf83MFMI


  电影看完了,原著也看完了。作者刘震云写的是件本该当事人双方解决的芝麻小事,而演变成几十年如一日去北京告状的傻事。人的一生真的很短,谁会为不值得的事耗尽自己的一生?李雪莲简直可笑至极,看完电影忍不住哈哈大笑。但看了刘震云的推介,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让我们观众关注这个中国普通妇女?这个妇女如此荒诞如此不可理喻,有何关注的?
  全书有一个最想得开、活明白了的人,就是史为民县长。所有的观众都为他抱冤叫屈,但是他却听天顺命,遇河过河遇水趟水,让当县长就努力“为民”服务,当个好县长,撤职就回家努力炖好一锅汤,跟邻居们打打麻将乐呵乐呵,顺其自然,逍遥自在一辈子。史县长是真冤枉,为什么他却不告状?我觉得史县长想明白了,人生短暂,折腾不如乐活。


   pzG4q2GzgbMUPq14

  思考一  去北京上访的人都这么荒诞吗?

  《我不是潘金莲》中,李雪莲的案子没有判错,不是冤案,她的告状就是一出荒谬剧。仔细想一想,难道现实生活中那么多执迷不悟上访的人都这么荒诞吗?他们不傻吗?据说每个省每个县几乎都有。据说每年两会期间,各地确实有一部分警力是用于对付上访户的。这些上访专业户也是因与各级官员赌气而去告状的吗?
  为此,我特意上网查了告御状,在古代告御状一是彰显皇帝的德政,二是息讼。清朝有个杨乃武姐姐告御状成功的案子,清朝那时候叫走“京控”,这个案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京控之路有多难?且不说告状的艰辛,单是滚钉板,想想也会吓退无数告状人。“滚钉板”是给有极大冤屈的人一个申诉的机会,光着身子从一个钉满钉子的木板上滚过去,那样定会皮开肉绽,痛得死去活来。不是抱着“死也要申冤”决心的人是会退却的。只有滚过钉板后,官府才会接状受理。杨乃武的姐姐通过滚钉板告御状后才被受理,最后在慈禧太后的亲自过问下才得以平反。
  在滚钉板那样的前提下,京控的一般是极大的冤案。一个叫王英夫的京城小官曾对此悲愤无奈地记载:走京控程序的人哪里是刁民?他们只是有冤屈的老百姓啊!否则他们为什么要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来北京呢?
  那么问题来了,李雪莲哪有什么极大的冤情,为什么她要几十年执着地走京控?

   ixkgE8k3ADmZ8EMo


  思考二、古代为什么沉冤得以昭雪的微乎其微?

  即使真的知道是冤案,就可以昭雪了吗?那是因为昭雪的阻力极大。
  还来继续说说杨乃武的冤案。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申报》功不可没,《申报》是英国人办的,《申报》密切追踪案件进程,案犯被送到北京的过程、审讯的过程、官场的反应……全程被无遗漏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刑部不敢有丝毫疏忽,办案人员全力以赴,最终真相大白。后来到了该放人、严惩渎职官员的时候了,麻烦又来了。放人是小事,可是因此事卷入杨案的大小官员太多,多达100多人,该怎么办?
  与此事无关的四川督抚丁宝桢大闹刑部,认为此案不可翻,必须维持原判——如果这个铁案要翻,将来就没人敢做官了!意思是判错个案子是很正常的,屁民冤死几个算啥?况且刑讯逼供下的冤案多了去了。官官不相护,怎能跟屁民站一队?涉及100多官呢?怎么能翻?
  看到了吧,想翻一案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真相大白之后阻力尚且如此之大,那真相大白之前呢,这100多个官组成的阻力团的能量想想都可怕。最后慈禧太后放话了,那100多个奴才,包括杨昌浚这厮,撤职。
  试想,如果没有公众舆论压力,没有《申报》的全程报道,没有胡雪岩等无数人的帮助,没有光绪帝及老佛爷的重视,杨乃武案怎会昭雪?沉冤昭雪本就是奇迹。
  (以上内容参考自网络百度百科、知乎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044124?from=singlemessage

   Pb70tj1P62J6Tgij

   ZGsQ0Bzq546cSzPH



  思考三、现如今,冤案得以昭雪的件数为什么如此之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冤案得以昭雪。“国家赔偿”这个词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感叹,怎么这么多的冤案?难道几十年的新中国阶段会比五千年的冤案还要多?难道中华大地多冤魂,改革开放尤其多?我个人觉得绝不是这样的。
  冤案得以昭雪,说明法治中国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法治社会里,才能有冤有处申,有冤得昭雪。冤案得以昭雪本身就彰显法治进步的力量。现代人的维权意识、媒体网络的正义力量、巨大的民众舆论压力促使事件还原其本来面目,任何一个人,不管是多大的官,在法律面前,在民众的舆论面前都是渺小的,在这样的法治环境下,冤案才有了昭雪的可能性。正是由于媒体、网络的广泛传播和公开曝光,让某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藏不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不再是一句空话。
  当然,这并不能说申冤不再难,每一件冤案能得以平反昭雪都是奇迹,其难度令人咋舌,其经历不堪回首,折磨得告状人“不死也要扒层皮”。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念斌案,念斌姐姐念建兰用八年的时间为弟弟平反昭雪,也是在北京找律师上访,后来有全国的律师团举全国之力帮助她,最终为念斌翻案。她这八年上访路吃的苦不堪回首。试想,如果把李雪莲告状的缘由换成念斌案的案情,我们还笑得出来吗?
  李雪莲是荒诞可笑的,但生活并不好笑,无数上访户为申冤眼泪流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惊动全国的无数冤案如念斌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等等,他们的想法跟李雪莲是一致的,假的怎么就成了真的?无辜被冤死的呼格吉勒图被当作强奸犯枪毙,年仅18岁!真的比窦娥还冤!倘若没有当事人亲属几十年的执着坚持,没有各种媒体的支持和律师团的帮助,怎么会有沉冤昭雪的那一天?
  在上访过程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告状难!求人难!翻案难上难!翻案阻力太大!沉冤昭雪的时候,会有一系列相关人员被处分,这时候,他们对“不对老百姓负责,才是对上级的最大不负责”会有深刻的体会吧。念斌姐姐说,活在当下没有冤情的人真的很幸福!我很赞同,我要加一句,沉冤昭雪的人不仅幸福而且幸运!
  关于念斌案的视频
  http://mp.weixin.qq.com/s/8JTCvj5ddP23pG56-Lbyfg


   nksCiBbBxBcklrnI

  思考四
  官民信任危机,谁之过?

  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草根教师,有一个问题我实在想不通。有冤情的人本就苦,为什么告状人的当地政府会百般阻拦?古有秦香莲等告御状,告到最高法院才得以解决,今人申冤去北京为什么会被由政府出动的警察像抓“通缉犯”那样去抓捕?动用警察抓捕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怎么能让这个妇女相信抓她的那些人是好人呢?在电影中,各级官员都无恶意,都为保住自己的官帽子,而李雪莲只是农村普通妇女,在与官员的斗智斗勇中,她成为了“刁民”。为什么官民之间的信任裂缝深如鸿沟,不可逾越?剧中有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是不是产生信任危机的根源?有些当官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当官的不走后门就办不成实事,官民互信度越来越紧张,官民矛盾已经激化到严重的地步,大有“水火不容”之势,谁之过?

   w6OcbqvYlQnVMLb3
作者: 4    时间: 2017-2-20 10:51
  说说各级官员的无奈无能


  1、有种解决办法叫“隔靴搔痒”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第一次北京之行后,各级官员们再也不像曾经被撤职官员那样对李雪莲无理。撤职之事成了各级官员的心病,只要李雪莲上访到北京,北京领导就会觉得是各级官员把她逼上梁山的。但此时非彼时了,官员们已经让李雪莲不再信任了,再做工作比原来难上百倍。
  李雪莲说“牛不让我告状,是说告状没用。你们不让我告状,是让我继续含冤。你们跟他们一样,来找我,糊弄我,怕我去北京告状,撤了你们的职。”不管是王公道还是郑县长、马市长都被李雪莲说着了,确实他们就是怕她去北京告状而来的。即使马市长工作做得再细致手段再高明,跟自己的下级目的是一致的,是让她不告状。所以马市长再高明也没有成功。这种解决办法无异于“隔靴搔痒”。隔靴搔痒的结果是越骚越痒。每年人代会,又是谈话又是派人看着她,逼得她不得不上访。


   z9tA9929ysVCOsIi


  2、有种官僚作风叫“眼高手低”

  北京领导人曾说“是谁把她逼到大会堂的?是那些喝着劳动人民的血,又骑到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下级官员没有把老百姓的事情做到让老百姓服气是下级官员工作简单粗暴,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不仅领导人是这样想的,连市长马文彬也是这样想的。马文彬见李雪莲的那段写得很精彩,到哪里吃饭吃什么,谁去请李雪莲,谈什么怎么谈,马市长的做法确实让他的下级服气,太细致了太高明了,让李雪莲感觉遇到了知音,遇到了政府的好官。可是即便如此,马市长最终把李雪莲定为无可救药者。李雪莲说她听了牛的话,马市长更无法理解了,做群众工作非常细致非常高明的马市长觉得被李雪莲骂了。马市长觉得与李雪莲的对话无异于对牛弹琴。马文彬喜欢创新,喜欢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到头来别人做不到的,他也做不到。恼怒恼怒在这个地方。他恼怒自己也是眼高手低。工作方法即使不简单不粗暴,还是没有解决李雪莲的事儿。即使是替李雪莲做主的老领导人解决她是潘金莲的事了吗?他官大发脾气就推给下级了,下级又层层推给下下级。最基层的王公道历经20年还是没有解决“是不是潘金莲的事”。最基层派出所的那些小干事不得不夜里挨冻,只为看着李雪莲,怕她出门上访去。不得不说有种辛苦叫基层,挣钱最少做事最多挨骂最狠。


   V3j8JuuujMUkNpqS



  3、有种冷漠叫做“换棵树吊死”

  当我看到范伟演的承包果园的农民跟李雪莲说“换棵树吊死,耽误不了你多大功夫”还说“你要真想死,帮个忙,到我对头那地儿去死去,帮我做件好事。”看到这里,我不由笑了,范伟的出现是喜剧,他能把悲剧变成喜剧。“换棵树吊死”这真是全书点精之笔啊,一语道破天机。
  李雪莲的事,除了她自己看着比天大之外,其他任何一个人都觉得是芝麻大的小事。尽管某领导人挺重视,那不是说李雪莲的事儿是大事,是李雪莲离婚这样的芝麻小事告状到北京是见微知著的大事。对于别人来说“你李雪莲想告状、想死”是你的事儿,但因为你而影响了我就是你的不对了。所有人关心的不是你李雪莲的死活,而是自己的死活。
  马市长的话道出真谛:“我们是真想帮助李雪莲,还是想保自己头上的帽子,我看还是后者居多吧,为了保全自己的帽子,必然不敢担当,只对上面负责不对下面负责,其实不对老百姓负责,才是对上级的最大不负责。”
  这二十年来,李雪莲的告状严重威胁着各级当官的命运,官员们阻止李雪莲告状就是怕她坏了自己的好事,所以把李雪莲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她消失。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她为什么要告状,她为什么郁闷,她为什么想不开,没人在乎。各级官员都觉得她想不开是精神病,是魔怔了,是不可救药。她成了各级官员的心病。特别是到了每年北京开全国人代会的当口,各级官员纷纷来给李雪莲做工作,做不让她上访的工作。只要她一日不承诺不上访,官员们就多一日寝食难安。工作做不通,又怕她上访,只好派人看着她。当听到秦玉河死讯时,各级官员都松了口气,他们觉得秦玉河死得好,解决了大事,李雪莲终于不影响他们的仕途命运了。其实不管秦玉河死还是李雪莲死,各级官员们都会暗暗叫好,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清除了。


   M5L77zBvNbAfcf3A
作者: 晴晴女    时间: 2017-2-20 10:58
  说说李雪莲的疯狂


  1、有种自尊叫“咽不下这口气”

  面子是中国人的尊严,被骗是丢面子的事。秦玉河把假离婚说成真离婚并再婚,让她有口难辩,她憋着一口气,气得想杀了秦玉河解恨。她找各级官员申冤而挨骂,被公安局扣留一周让她丢人现眼,秦玉河当众骂她“潘金莲”, 这对她是天大的耻辱。对于女人来说,她是潘金莲这事更让她无颜活下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她彻底丢失了尊严,她的名声都毁了,她觉得窝囊死了,她成了本市本县的笑料,她让各级官员逼得没有退路了,“咽不下这口气”变成了“折腾”。这口气一直堵在心口,脑子就钻进了死胡同。 她的人生只剩下一件事,与人治气,折腾个鱼死网破。


   (, 下载次数: 4)



  2、有种自私叫做不择手段

  李雪莲是可怕的一个人,法盲,难缠之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她一介草民,大不了豁出命去跟当官的拼个你死我活。为了达成一己私利,她可以不择手段。她觉得人人该为她服务,不帮她就是与她为敌。她是一个耍小聪明的人,她钻法律的漏洞,为了生二胎,她与秦玉河离婚,生下孩子后再与秦玉河复婚,她的小算盘打得很精明。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她被秦玉河骗了。她倒打一耙,埋怨当时给她判离婚的办事员“怎么就看不出是假离婚呢?”为了达到她告状的目的,她给董专委送礼,被拒绝就用“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要挟他;知道自己美貌,用“睡觉”为筹码让胡屠夫帮她杀人;利用大头暗恋她在北京留宿,实施告状,不顾大头可能受到牵连;造假身份证入京;利用大头想跟她结婚,做计灌醉看守逃离;大头骗她结婚上了身,当她知道大头拿她做交易恨不得杀了大头……每个人都是她用来达成私利的工具,被她缠上要么为她所用,要么为她所恨。


   (, 下载次数: 6)


  3、有种执着叫“死磕”

  在她一级一级告状的过程中,无论是王公道、董专委、荀院长、史县长、蔡市长都不跟她一条心,都在推脱,没有一人真心替她考虑,不替她考虑的人就是她的敌人。只有北京的领导人相信她的冤,她的苦。北京领导人是好官。北京领导人替她惩罚了那些不为她作主的“贪官污吏”。
  她不再相信各级官员,在后来的20年之中,她告状19次,劝她不告状的那些官员没有一个是真心替她考虑,不让她告状也就是为糊弄过全国人代会这一段时间。越不让告,她就偏要去告。这时的死磕更多的成份是赌气,矛头不是前夫秦玉河而是各级官员了。对她来说,去北京告状就是出一口气。她就这么执着地死磕,最终耗去了她20年的大好光阴,在折腾各级官员的同时,也搭上了自己的一生。赵大头说,你本来想折腾别人,没想到恰恰折腾了自个儿,你不该在告状上赌气,早该学秦玉河重新找个男人嫁了能热乎乎过20年。她的一生因为自己的折腾而成为坎坷不幸的一生。

   (, 下载次数: 6)



  4、有种折腾叫“与人斗其乐无穷”

  看到20年后王公道拿猪腿去李雪莲家,我无语了。难道她由小白菜变成“钉子户”了?难道各级官员越阻拦,她告状的动力越大?守株待兔的人因为偶然得了一只撞树的兔子,以为这好事会天天有?
  李雪莲在北京告状中偶然成功,这让她有了成就感,她成了告状英雄。其实她该解气了!一杆子官员都受不白之冤。告状让她获得高人一等的待遇,她捏住了各级官员的命脉,他们都怕她告状!该与秦玉河治气变成与各级官员治气。毛主席说,与人斗其乐无穷。那是说与阶级敌人斗啊。被李雪莲拉下马的各级官员,哪个是她真正的阶级敌人,只是她的假想敌。20年来,她的对手从法院院长到市长,他们谁也不敢小瞧这个告状成精的女人,她被重视程度之高让她兴奋,她与对手们斗智斗勇成了习惯,官员们一边劝她,一边不信她说的话。官员不信她,她就生气“如果是这样,今年我还得去告状。”她就是觉得是各级官员们逼着她去告状的。即使是当她准备与赵大头结婚的时候,她脑子里还想着再去北京折腾一回,她得先出了这口气。此时的她,真的成了“刁民”了。她在与各级官员的斗智斗勇中获得存在感,不告状她不知道怎么活了。忽然我想起一个词“某闹”。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医闹校闹这个闹那个闹就是出于这种心理,折腾!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医院学校政府抱着尽快息事宁人的想法,出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对折腾者提出的种种不合理要求不得不接受。


   (, 下载次数: 10)
作者: 4    时间: 2017-2-20 11:03
  从《我不是潘金莲》扯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gzODEyNw==&mid=2247483726&idx=1&sn=24e157ce94f5b689bd9a1b48dbbb441e&chksm=9b698fceac1e06d8a1c0f4e1560789108c5c0b4b60eb454935ca8c67ca91069a41011f26a465#rd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