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北京日报:历史正剧重热,充当精神出口 [打印本页]

作者: 萧盛    时间: 2017-2-23 14:20
标题: 北京日报:历史正剧重热,充当精神出口
 《大明王朝1566》历经十年之后,反而备受观众喜爱,所以绝非偶然。这样的历史正剧,具有了艺术高度,纵然一时市场受挫,时间终究不会埋没它们。

  曾于2007年播出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时隔十年之后在网络重播,竟出乎意料地火了。这部“老得掉牙”的剧,短短几天内,网络播放量突破千万。不少人还大发感慨,跟眼下那些花枝招展的穿越剧、仙侠剧相比,这部正襟危坐的历史剧才是“良心剧”。而当下粉丝众多的“小鲜肉”偶像,有颜值无演技,早已屡屡遭到诟病。担纲《大明王朝1566》的实力演技派们,则让人看得心服口服,更把“小鲜肉”们甩出几百条街开外。

  观众看腻了轻佻、浮夸的偶像娱乐剧,势必回归相对严肃厚重的历史正剧,这也是一种潮流。历史正剧曾红极一时,但后来也逐渐泛滥,遭到观众厌弃,沦为一根鸡肋。但是,当无病呻吟、唯美虚假的偶像剧霸屏,人们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那些历史正餐了。中国本来就有久远的史官传统,历史一向为人们所器重,以史为鉴、后世评说,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大众不太可能都去读史书,而历史正剧充当了一门公开课,占有一席之地。《大明王朝1566》再度走红,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在众多历史正剧中,《大明王朝1566》的豆瓣评分高达9.5,无争议地占领榜首。大浪淘沙见真金,这也是值得玩味的。历史正剧讲究大体不虚、细节不拘,既不能演变成戏说历史,也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以往的古装历史正剧,多以歌颂历史人物为主,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之类,往往溢美有余而反思不足。这类剧虽然一定程度上张扬了民族励志、自豪感,但视角偏单一,艺术性仍不够高。

  又有一类古装历史正剧,极力渲染权谋之术、宫廷斗争,而缺乏应有的现代处理。比如,前几年的电视剧《三国》虽在刻画人物上有新意,但也偏于张权谋、耀武力,看不到权谋和武力的悲剧,剧中对曹操、司马懿的权谋之术炫耀有余,而批判不足。又如正在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也有自身的缺陷。该系列剧过度赞颂秦帝国崛起,却对秦国残暴不仁的军事化管制、奴役百姓,选择性地加以轻描淡写,其视角也过于单一,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相较之下,《大明王朝1566》是历史正剧一大突破,也是编剧刘和平的突破之作。这部剧中的人物更具有复杂历史性,很难简单以褒贬定论;剧中的权谋斗争,也更具有历史悲剧感。比如,剧中倪大红饰演的明朝第一奸臣严嵩,完美诠释了“大奸似忠”,而倪大红的表演堪称教科书案例。剧中赵立新饰演的沈一石,身为红顶商人,却生在难容他的封建社会;身为向往闲情雅趣的清高之人,身份却是官商。这是一个矛盾的悲剧人物,能让观众为之唏嘘。

  即便是剧中的两大主角海瑞、嘉靖,也完全不是脸谱化的历史人物。在剧中,嘉靖是封建体制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也是这个制度的受害者,最后自己变成一个“囚徒”和“孤家寡人”。“孤家寡人”的日子好过吗?剧中嘉靖这个人物形象,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一个极致。海瑞的政治理想是君臣共治天下,而现实是嘉靖藏在幕后执掌朝局。即使扳倒了严嵩势力,海瑞的理想依然于时局无补。海瑞赢得了“直名”,而他的理想在封建体制下,却无实现的可能。

  刘和平的历史观无疑深受史学家黄仁宇的启发,《大明王朝1566》也明显有着《万历十五年》的烙印。事实上,刘和平原本计划在这部剧之后,要续写《大明王朝1587》,1587年也就是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在书中认为,从万历皇帝、张居正、海瑞到俞大猷、冯保等人,均未有好结果,这并非个人原因所能解释,乃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已山穷水尽,天子、臣民均受其害。刘和平的剧中,也表现了大明王朝的光明和黑暗两面,有着较浓的历史反思。

  这样的历史正剧,人物更显血肉丰满,性格、行为、情境有其合理性,也更能感染观众。历史正剧要立得住,关键还得看自身的质量,有没有思想的深度,有没有令人感慨的地方,通过历史人物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精神和情感的出口。《大明王朝1566》历经十年之后,反而备受观众喜爱,所以绝非偶然。这样的历史正剧,具有了艺术高度,纵然一时市场受挫,时间终究不会埋没它们。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