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档案管理越来越严格,自从执行了更严格的情况申报和登记的手续以后,我身边的许多人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档案中的那个自己,和自己一直认为的自己,其实是有差别的,不一样呀,至少,不完全一样呀。
原来我们都以为,我自己的一切,自从懂事起,至少从填了入团申请书、有了第一分档案开始,此后的一生,都被档案忠实地一着不拉地记录着,一步一个脚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说百分百准确,至少也是差不离的。
有什么事解不开的,找档案便是。
档案就是我们的证明,档案就是我们生存的依托。
可是后来,当翻开一些尘封的记录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些问题是曾经被我们忽略的,不以为然的。
比如我回想起来,有一段时间,我们家的户口本上有五个人,其中三个人出生于二月一日。而事实上,我们家五个人中,没有一个人出生于二月一日。但是三个“二月一日”,就这样伴随了我们一辈子,一直到现在,我的身份证上仍然是“二月一日”。
可能是父母亲年轻时没在乎这些事情,明明知道是错的,也无所谓啦,改什么改呀,不改也照样过日子嘛。那时候又不像现在这样,无论老少年纪,到了生日就得点蜡烛吃蛋糕吃面条。哪有这条件。所以生日也就没有那么重要。
于是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那毕竟只是一张纸上的一个日期一个数字而已。
再说另一张纸上人人都要填的内容,就是档案里的籍贯这一栏。其实籍贯这是个铁一般的事实,并不复杂,可是实际上在我许多年来填过的许多纸上,籍贯却是变化的,不统一的,如果把这许多表格拿出来看放在一起对比,会觉得很尴尬,很难为情,因为我一会儿填苏州,一会儿填上海,一会又填南通。记得前些年有一本作家词典之类的书,那上面我和我哥范小天的籍贯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苏州,一个是南通,人家还以为我们兄妹俩中有一个是领养的呢,呵呵,我们可是嫡亲的哦。这主要是我们自己许多年来填了许多表,不知道到底应该填出生地,还是成长地,还是祖宗地,所以几乎每次都不一样,一会儿填苏州,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是苏州人,一会填上海,好像是要冒充上海人似的,一会儿又填南通,大概觉得不能数典忘祖,呵呵。
我的父母亲是在一九四九年从江苏苏北南通地区调到苏南工作的,我的出生地是上海松江。当然,在我出生的时候,那个地方还属于江苏,是江苏的松江地区,后来这个行政区一拆为二,一部分划入上海,松江就成了上海的,另一个部分留在江苏,合并到江苏的苏州地区。我父母的工作地就到了苏州地区,我们全家从松江搬到了苏州。那一年,我三岁。事情就是这样的。
当然现在好了,分了出生地和籍贯,就清楚了,出生地上海松江,籍贯江苏南通。但是人家又奇怪了,你明明是苏州人,怎么这样看和苏州什么关系也没有呢?和苏州当然有关系,一个人三岁开始就待在的地方,能和它没关系吗?
我没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档案,我不知道在我的档案中还会有什么样和实际情况不一样的内容。记得我父母从前说过,原来他们给我取的名字是范夏青,后来因为在家里小青小青地叫,就叫成了范小青,以后就填上了范小青这个名字,父母也懒得去纠正,可能他们那时候觉得,名字也算不了什么吧。我不知道范夏青这个名字是否曾经出现在我的档案里,或者在我的出生证上,或者在最早的户口本上。
我从来没有填过曾用名,但是如果范夏青这个名字曾经出现过,那我该不该在曾用名这一栏里也填一下呢?
其实填不填我都是“范小青”呀。
再回到现实,现实的生活中,假的东西很多,比如一张纸,身份证,驾照,房产证,户口本,档案材料,学历证明,出生证明,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纸,都可以造假。
于是我们碰到难题了,一个真的人,持一张假的身份证,你认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无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至少我们不会再相信他了。
这样看起来,我们是更相信更看重一张纸哦。
反过来,如果一个假的人(比如骗子),他有齐全的手续和证明,你看不出任何漏洞,无疑你会选择相信他。
虽然我们知道一张纸不等于一个人,也不等于一座房,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张纸你试试。你是谁,你不是谁,你有房,你没有房,没人能说了算,就是一张纸说了算。
总之,一张纸就是有这样的力量。
那么到底是人重要,还是纸重要?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出。
回答不出的问题,我就写成了小说,小说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去完成的一个东西,或者,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探讨、共同思索却仍然完不成的东西。
我们处于新旧交替的剧变时代,许多旧的规则正在打破,但又没有彻底改变,许多新的规则正在建立,但又没有完全完善。于是,在新旧交替之间,出现了许多裂缝。这些裂缝,就是我们写小说的人要钻进去的地方。来源:《人民文学》 范小青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