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尽管生存压力巨大,但深度图书阅读仍不可或缺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9-4-24 11:17
标题:
尽管生存压力巨大,但深度图书阅读仍不可或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在京发布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近八成的国民都已是通过手机上网,网络活动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的原因不难想见,无论是996工作制的争论,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拥挤的城市通勤,都给当下的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并日益消耗着人们的生命,令人身心俱疲。在时间被挤压,精力不济的情况下,人们很难亲近那些较为严肃的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文学等等。
(, 下载次数: 6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另一方面,整日绷得太紧的神经需要放松,手机获取信息的方便,又有很多人处于另一种情况的“阅读”:层出不穷的娱乐信息,让人欲罢不能的网络小说等等。这类的信息获取,不需要思考,就能获得阅读快感。
阅读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深度图书阅读却是一个综合工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的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包括基本的生存需求,即衣食住行以及基本的福利待遇等等。在这些需求尚未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层次难以提高。知识可能改变命运,开卷当然有益,然而缓不济急,并且需要极强的自制能力,以及持久的恒心和毅力。
正因为如此,深度图书阅读行为越发显得难能可贵。被称为“流浪大师”的沈巍突然爆红,恰恰因为他阅读了《战国策》等高大上的传统文化典籍。而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安德义的伪国学演讲,却受到一边倒的批评。显然,人们在批评奇葩观念的同时,也在自觉维护知识的尊严。它也说明,人们对于高大上的知识仍然有敬畏之心。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学生能够揭露伪国学大师,也正是因为他们做到了胡适所说, “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深度图书阅读,就是炼就防身本领的重要途径。
当下人的时间珍贵,阅读也难以完全摆脱功利之心。但是,深度图书阅读或许更能让人解惑。如果对996不满,想弄清楚这一现象的原因,经济学和社会学、现当代史等方面的知识就不可或缺,一旦理解资方和劳方不同的利益诉求,甚至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就能明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对于中国现当代史深刻了解,就能认识当下的社会结构。如果知道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以及国外争取民权的进程,就知道劳方权利的获得方式。甚至,从哲学的意义上说,你不妨先想清楚自己对人生有怎样的追求,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拒绝过度劳动。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某个以持续加班为常事的企业,通常不愿招聘学历稍高或太聪明的员工,因为它所需要的只是为它赚钱的的机器。
如果对高房价不满,想知道其中的逻辑,就需要了解世界各国的土地所有制,房地产政策和税制等等。同时,也需要知道其他国家对于房价问题不同的解决方式等等。至少需要知道,最具中国特色的建筑面积是香港人李嘉诚发明,然后被中国大陆引进内地。
在当下中国人的种种焦虑中,知识的焦虑也是其中一种。若无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放在眼前的机会或许将白白错过。相对于其他的焦虑困境和焦虑,知识的焦虑更容易得到缓解——只要保持一定的深度图书阅读即可。《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快递小哥雷海为一举夺冠,而后进入一所学校,向学生教授自己喜爱的诗词。阅读和求知让他某到了喜爱的职业,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从宏观的角度看,求知欲是人类文明产生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个人而言,更有营养的深度图书阅读无疑能够让人的精神更为丰富,也更能明智和理性地生活。
文章作者:张弘,凤凰网主笔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