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把年华泡进书香里 [打印本页]

作者: 如果千    时间: 2019-5-18 17:37
标题: 把年华泡进书香里
好久没有空下来认真读书了。
闲来翻看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其中有段令我印象极深的话“记得在青岛夏令营时,我与领队那个小小的女老师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那个女孩却突然哭起来。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的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
什么都“懂”,就一定什么都懂吗?我陷入了沉思……
不知你是否留意,充斥着“大数据”的当下,接踵而来的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每天清晨,一睁眼,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涌来,让你整天疲于阅读各类真假头条,无法喘息。我抿了一口妈妈才沏的茶,舌间的茶香经久不散,我贪婪地吮吸、回味。世间的茶有千万种,但能让人留恋的,毕竟是少数。一份好茶泡出的茶水,才会有浓郁的馨香,入口才会有甘甜与清冽。人生原本是一杯无色无味的白水,只有用那些在时间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名作浸泡,才会泡出生命的纯与真、宽与广。读书如泡茶,亦需取舍,亦需时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科技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却也使人的思维渐为懒惰。传统的纸质书籍日渐萧条,图书馆门可罗雀;网络文学、快餐文化却异军突起,占领了人们的视线。但你可曾想过,一个失了曹雪芹,无了巴尔扎克的世界?那样的世界,恐怕冬日未至,却已冰霜广布。
所幸,这个世界仍有温度。
家附近有一家大型书店,童书、传记、小说均有涉及。从年少起我就爱在那找一个角落,背靠着书架,一点一点去唤醒沉睡在厚重封页下的世界。每当那时,我就以为我拥有了全世界。在书店的多个角落,都堆积着大大小小的身影,但多为学生,少有成人与幼童。昨日再去时,却发现儿童图书区的一角,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坐在里边,母亲坐在外边靠楼梯的位置。我瞥了一眼他们手中的书,母亲捧了本《穆斯林的葬礼》,眼眶已有些淡淡的潮红;孩子看的是彩绘版的《安徒生童话》,但显然他认不到那些方方正正的东西,眼睛就盯着那些彩色插图转,小嘴在那嘟囔着。两母子静静的在那翻看着,互不干扰。我在那书店呆了两小时,走时留意了一下那个角落——母子俩还是在那静静地看书,不过小孩手里的书换了一本,他好像对那些图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必是从小的教育,才使他在年纪尚幼时,便能安静地“看书”。我想当他知晓了那些小方块的名字,从小培养的习惯便起了作用,他也会如儿时一般,坐在小小的角落,眼睛盯着小方块转呀、转呀,而他从前对图画内容的猜测,都会被一一证实。毕竟书香气,是用时间泡出来的。
那是否,没有大块的时间,或是不在书店这个特定的场所,就没法阅读了呢?答案,否。学习间的空隙,工作时的短暂休息,都是可以看书的。你可以利用手机亦或KINDLE浏览大家的散文随笔,或一些当代作家的小推送,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呈现方式,就否认了它存在的价值。如果你能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气质与学识也会在不断地浸泡、烹煮中得到升华。常年泡茶的茶具,是会自带馨香的。
把年华泡在书香里吧,你才能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情画意,你才能品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勃勃生机,而不是说:看,那有一群鸟!
把年华泡在书香里吧,你才会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出租车司机,王尔德也不是王姓中国诗人,别再闹出“荆轲是女的”这般离谱的笑话了。
把年华泡在书香里吧,多看看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名著,手机上的浮光掠影的快文化还是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吧。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书成了你的家人,读书成了你与家人的聊天方式。毕竟,读书真的是很划算,泡一壶茶的时间,就汲取了名人们的毕生智慧。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壶茶和着书香一起泡着,泡出了人生的五味。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