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严防论文写作的四大坑 [打印本页]

作者: 栾大妈    时间: 2019-7-10 08:58
标题: 严防论文写作的四大坑
  严防论文写作的四大坑
  对于任何人来讲,辛辛苦苦一阵子写出来的论文被拒,一时都难以接受,可是细细品来,论文之所以被拒,完全是作者在写论文时自己挖的坑把自己给掩埋了,如果审稿人再深挖一下,估计就爬不出来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坑掩埋了一篇文章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种:
  坑1
  措辞不严谨
  作者写的论文都是基于自己的实验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大部分的研究可能与创新搭不上边,所以只能是实验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发现或者得到了一个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所以写作的时候应该从这个意义出发,娓娓道来的将故事说得条理清楚即可。
  而很多的写者则是洋洋洒洒,自以为是,自认为很了不起,喜欢用“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语句,好像自己的研究已经得到了认证似的,当被问起确定目前还没有……,文献查清楚了么?得到的答案则是大概差不多。这一句大概差不多就等于挖了一个小坑,要是审稿人刚好是这方面专家,你就等着人家埋你吧。
  国外的审稿人大都和蔼,以前就看到过审稿人指出这个论断的问题,还会提供几篇文献佐证;当然遇上犀利的审稿人,直接就认为你连基本的概念、技术与方法都没有搞清楚。所以一个“大概”,一个“据我们所知”,还是要细细斟酌的。
  坑2
  老套守旧不更新
  各个学科各个行业不管是指导方法,还是处理的数据,亦或是其他的原则,都是不断更新变化的。
  譬如生物医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所以一些指导性的法规或者原则也在不断的更新中,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要注意自己参照的“原则”是不是最新的,一般这个错误会出现在文献引用上,文字表述按照最新的指导原则进行,参考的文献却是几年前师兄文章中上一版的指导原则。这个坑也挖好了,审稿人处理方式同上,你就只能期待他给你建议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严谨,所引用的方法压根不是专业领域的方法,或许是参考了年份比较久远的文章,而自己没有再认真分析一下这个文献中所列的原则是不是以前的版本,这就给自己无形当中挖好了一个大坑。
  坑3
  不会变通
  众所周知,论文写作时,需要引用一些参考资料,但是有些人对参考资料生搬硬套,不会变通。曾经有一个研究生的论文,正文结尾都没问题,可就是前言总觉得读起来怪怪的,但每句话又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于是上网一搜果然找到了问题的出处,学生将不同文献中自己可以用的文字做了拼接处理,由于每篇文章的表达特点不同,所以他“拼接”的前言就让人觉得长短句特别不和谐,更加严重的是,别人引用了什么文献,他也一样引用,要是查重,这和抄袭没有什么两样了吧。
  这个坑可以说是比较大的了,要是到了审稿人手里,可想而知的结果,要么就是没有发现,要是遇到刚好做这个的专家,再一对自己的文献,那真是分分钟掩埋啊。h t t p : / / w w w . c n i ta l y . c om /
  坑4
  错误的数据
  有些作者写论文的时候就是不谨慎,明明原始数据摆在面前,而他却因为不懂或是大意生生的在文章中给弄错了。
  曾经有一个人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为了锦上添花,提供了统计分析的部分数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说这样看上去真实可靠,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了么?他还信誓旦旦的点头。经过演算,果然又是一个坑。没有搞清楚人家文献上统计的方法和意义,都敢写?要是审稿人看到,岂不是要问,为何数据与统计处理对不上?而至于中文数据拷贝到英文表格中串行更是时有发生。而且这些问题如果在投稿之前没有被发现,那么就一定全部变成了坑,成为论文被拒的一项利器。
  避免跳坑的办法——认真
  俗话说的好:小心行的万年船,写论文做研究更得如此,谨慎、认真是必不可缺的。万事万物都有相应的联系,学者更需要培养多种能力,语言表达与文章写作也是他们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而写作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是与思维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认真才能在实验研究结束后,继续开足马力的完成研究成果的表达。
  只有认真了,才会阅读大量的文献去积累必要的确切的表达,才会通过分析文献形成自己文章写作的思路,才会将数据呈现的完美无瑕,才会使得审稿人看到的是一篇“值得”的文章,才会一击即中。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