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写作中如何达到扫地僧的境界 [打印本页] 作者: 栾大妈 时间: 2019-8-1 09:24 标题: 写作中如何达到扫地僧的境界 先忍不住要夸一下TESOL大会,需要干货的小伙伴可跳至分界线后:
上午TESOL大会的Keynote Speech绝对是超级吸引人眼球,突然看到那些教科书里的名字的真身,激动地不能自已。大咖们把理念结合生动的例子娓娓道来,高屋建瓴。对于一线小老师的我,更想把这个称为前菜,开胃,让我跳出常规教学,静下来去感受语言教学应该有的样子。
下午的分会场才是教学盛宴的开始,菜品超丰富,大厨们风格各异,绝对能满足任何需求。第一天下午一共72个专题,形式有featured speech, panel, workshop, paper presentation, poster session,课例展示,说课。演讲嘉宾除了那些教科书里的大咖,还有一线中小学教师,国际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教师,教研员,国内外大学教授和企业。(下一届在DENVER,小伙伴们是不是有很充足的米国游的理由呀?)
当然,对于贪心和有选择障碍的我来说,要在同一个时间段的15个分会场里做出选择绝对是个折磨。于是头天晚上看了所有专题的摘要和嘉宾介绍,圈定了我感兴趣的关于写作,阅读,和戏剧教育的几个专场。
—————————————————————————————————————————
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写作(包括中学教材常见体裁和大学的学术写作),我听了三个专场。包括一线中学教师,教研员,国内外大学教师。话题词汇匮乏以及语法错误的问题都没被讨论,估计深知我们中学老师都是火眼金睛的改错高手,且词汇+语法不等于写作。这几位老师提到的中国学生(包括很多中学生和国外求学的大学生)在写作中的共性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不懂套路。
有人会说,中国学生最懂套路了,背模版,背套句。但这些都只是外围的东西,好比一副好看的皮囊,更糟糕的是有些令人捉急的孩子,生搬硬套,东施效颦。今天专家们讨论的是关于骨骼和血肉的问题。所以此套路不等于套句+套模版。敲黑板,划重点:
中国学生的不懂套路主要表现在:
1. 缺乏文体意识
2. 缺乏篇章结构意识
3. 段落内部缺乏逻辑意识
4. 缺乏句间衔接意识
说到底,是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解决方案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概括浙江省的这几位老师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以读促写。以常见语篇体裁为载体,从宏观层面对语篇类型和语篇结构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进行语言衔接,小句衔接,意义推进等写作微技能训练。这个专场内容很打动我的一点是扎实。三节初中教师的课例+大学老师的理论分析+教研员的三年的宏观数据统计,用成绩说话,检验做法的有效性并成书出版。h t t p : / / w w w . q i n g d a o l u l i . c o m /
帮助学生学会写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概括一下老师需要做的事情是:
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知识再重新捡起来
积累典型篇章,并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知识去分析
文本细读。不仅要停看到字面意思,还要挖掘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意义。此外,帮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内容结构化,视觉化(我是视觉动物,亲测有效),辨别文章的语篇模式,建立篇章结构意识。
系统指导。针对不同体裁的写作,设计系统的微技能写作训练。把文章分解成一步一步,教学生写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写主题句,扩展到段落再到篇章,循序渐进。
补充一点我自己带高三的体会:
5. 和学生同步写作。这样你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和困难。
这两天总想起美荣老师说的“从有法到无法”是学生最需要老师的时候。如何从“有法”到“无法”呢?教学生套路只是开始,套路意识+不同话题的频繁训练=条件反射的写作输出。作为老师,要做的不仅是将语言学的理论知识烂熟于心,还要能运用出来,比如运用主述位理论分析学生写作中跳线的问题(分析阅读篇章结构也超管用哦),我们不必告诉他语法术语,但可以告诉学生怎么修改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在修改中学生才能慢慢体会中英文表达的差异,逐渐形成英语思维。
当然,写作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修炼武功,除了一本人人争抢的武功秘籍,还需要修炼内力。说到底,要想成为无招胜有招的扫地僧,还需要大量阅读,提高对结构,对语言的敏感度, 也让自己的头脑充实,有话可说。
关于语言的美,下次再写。开学之后可以再攒点小素材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