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解析东野圭吾小说《沉睡的人鱼之家》中,母爱元素的双重否定性 [打印本页]

作者: Fillmore时代    时间: 2019-12-18 13:48
标题: 解析东野圭吾小说《沉睡的人鱼之家》中,母爱元素的双重否定性
作者:达琳的精神家园
《沉睡的人鱼之家》是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一位名叫熏子的母亲展开。熏子在女儿瑞穗遭遇意外后,拒绝承认脑死等于死亡的事实,用昂贵的医疗器械维持女儿的生命体征。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熏子为了让自己安心,利用先进技术摆布女儿。在瑞穗的情况恶化后,熏子终于选择放手。

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抛出一个问题:当陷入情感与道德的两难境地时,我们该如何取舍?这部作品在价值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人生体验的极限。本文将简述小说的价值走向,分析《沉睡的人鱼之家》中价值达到双重负面的过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种价值挖掘故事的深度。

(, 下载次数: 10)

1.小说的价值走向

一部成功的小说,不仅要有精彩的故事,也要有能引起人们思考的深度。在深刻的小说中,故事往往都得到了充分发展,这种充分发展就是要让小说的价值达到双重负面,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相对价值和相反价值中。

一般来说,小说中的首要价值是正面的,如:爱、正义、成功等。随着情节的深入,相对价值和相反价值会逐渐显露出来,如:与爱对应的冷漠和恨;与正义对应的不公和非正义;与成功对应的妥协和失败等。相对和相反价值拓宽了小说的广度,而双重负面性价值让小说具备深度。双重负面性价值是两个层面的否定:表象的反面价值;包裹在反面价值外的伪正面价值。以“爱”为例,它的相反价值是“恨”,如果将“恨”包裹在“伪爱”中,就形成了“爱”的双重负面性价值:“以爱为面具的恨”。

在《沉睡的人鱼之家》中,熏子不愿接受女儿脑死亡的事实,用器械维持女儿的生命体征,同时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希望奇迹会发生,这是作者奠定的正面价值:“母爱”。而作为旁观者的医生和亲人,深知在脑死亡的瑞穗身上不会发生奇迹,所以表现出了“冷漠”的相对价值。

熏子为了不让女儿的肌肉萎缩,用磁力刺激装置帮女儿活动手脚。但是,熏子没有因此满足,她要让计算机控制女儿做出各种表情。故事进行到这里,达到了相反价值“自私”。在熏子强迫别人接受女儿没死的价值观、用希望女儿更像正常孩子的借口满足自己的私欲时,表现出的就是“以爱为面具的自私”,让母爱元素有了双重否定性,也让小说达到了双重负面性价值。

(, 下载次数: 8)

《沉睡的人鱼之家》价值关系图
2.《沉睡的人鱼之家》中,价值是如何达到双重负面的?


小女孩瑞穗在游泳时不幸溺水,医院判断她已无限接近脑死状态。但是根据日本的相关法律,在父母同意器官捐献之后,才能进行脑死判定测试。母亲熏子与父亲和昌握住瑞穗的手与她告别时,感到瑞穗的手指“轻轻抽动了一下”。因此熏子执拗地认为女儿还活着,并决定将女儿接回家照顾。她学会了一系列复杂的护理手法,并请来母亲一起对瑞穗进行24小时看护。小说在开篇就确定了正面价值:一位母亲对女儿无私的爱。

与之相对的,是代表客观事实的医生进藤的意见。他向熏子解释了“拉撒路现象”:患者被判定脑死之后,只要碰到脊椎的特定位置,部分病患的手臂就会动,只是“脊髓反射的现象”。所以,进藤还是认为瑞穗已死亡。熏子知道进藤只是“陈述客观事实”,但还是觉得“他的意见很冷漠”,是“叫自己不要做白日梦”。故事体现出外界冷漠的相对价值时,熏子依然没有对女儿丧失信心。在这里,作品展现出正面价值(无私的爱)与相对价值(冷漠)的碰撞。

虽然和昌也思考过,瑞穗的手之所以能动,可能是因为熏子或自己的手将无意识的抽动传到了瑞穗手上。但是,为了让情节进行下去,作者让和昌产生“熏子是坚强的女人,自己根本望尘莫及”的想法,从而让他帮助熏子为女儿延命。在熏子的提议下,和昌又找来部下星野帮忙,在女儿身上安装磁力刺激装置,帮助她活动手脚,避免肌肉萎缩。

但是熏子并不满足于这种状态,她还想让女儿产生丰富的表情,于是拜托星野帮她实现愿望。如果说为女儿活动肌肉是促进代谢的必要手段,那么用计算机控制女儿做出表情就是纯粹的自我满足了。星野的前辈提醒过他,“用计算机和电气信号”控制脑死患者的做法,“只是利用失去意识的病人身体,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作者在这里安插了一个推手:让星野喜欢上熏子,用先进的技术帮她满足内心的幻想。这样,故事就顺利到达了相反价值。

熏子不仅不接受女儿已死亡的事实,还要强迫别人认同瑞穗还活着的想法。在公公提出熏子的做法不妥后,她立马“气势汹汹”地发火,不容别人质疑;面对不小心用错词的妹妹和外甥女,熏子请她们立马出去……熏子甚至推着瑞穗出席了小儿子生人的入学典礼,导致生人被同学欺负。生人知道,“姐姐很久以前就已经死了,只是妈妈还当作姐姐还活着”。

得知生人的真实想法后,熏子“甩了生人一巴掌”,发疯似的强迫儿子给姐姐道歉。又拿起菜刀、叫来警察,让警察回答刺死女儿算不算杀人的问题,试图以这种方式强迫大家接受“瑞穗还活着”的价值观。熏子以“爱”为名,一步步地将女儿变成了一个满足自我幻想的提线木偶。这种以爱为面具的自私,就是故事的最深价值层面——双重负面。

与熏子长期分居的和昌,在一次回家时看到女儿的诡异表情,被吓了一跳,终于命令星野停止对熏子的帮助。

瑞穗的身体机能也在三年后恶化。这次,薰子终于选择放手,决定捐出女儿的器官。瑞穗的死也使熏子抽出身,开始关心生人的状况。故事循环一圈,回到了正面,这种价值的落差也让整部小说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 下载次数: 15)

东野圭吾
3.如何用双重负面性价值挖掘故事的深度

《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天才、手艺和知识等其他一切因素完全相等时,一部作品的伟大在于作者对负面的处理。”

双重负面性价值是挖掘故事深度的重要工具。要想让作品变深刻,首先要找出故事的正面价值,然后随着情节一步步地探究出相对和相反价值。如果情节的发展遇到阻碍,我们也可以像东野圭吾一样,加入几个推手,让价值的转换变得合情合理。在达到了前三项价值之后,就可以向价值的负面之负面挺进,找出人物行为的本质,再把它包进糖纸里。最后,撕开一层层伪装,将本质暴露在读者面前。

在结尾处,我们可以顺着双重负面性价值把故事塑造成悲剧,也可以像《沉睡的人鱼之家》一样,让价值回到正面,造成悬殊的价值差距,从而让读者自觉回顾全文,一直追溯到最初正面价值出现的时刻。当我们探索了价值的所有层面,就可以抵达故事的最深层,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结语

《沉睡的人鱼之家》是一部关于“死亡”的小说,但它探讨的是比死亡更残忍的问题,挑战着情感与道德的界限。东野圭吾在小说出版之后,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写出这样的故事真的好吗,我现在仍然在烦恼之中。”不管怎样,读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人生体验、进行深刻的思考,这就是一部小说带给世界的意义。

当你的故事平淡无奇、虚弱无力时,与其增添情节,不如试着找出故事的双重负面性价值。这样,作者就能将自己的思考传达给读者,不仅带领读者到达了人生体验的极限,也让作品摆脱了平庸。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