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读好书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沧月v泪痕
时间:
2020-3-14 21:11
标题:
读好书有感
作者:艳透红尘
读好书有感
很高兴今年我能读到三本写得极好的小说,姜戎的《狼图腾》,蔡智恒的《槲寄生》、沈鱼的《朝九晚五》。这些优秀的小说,把我们的思维带到了现代。有优秀的作品对社会生活进行总结提升和反思,我们的社会就能进步。
在这三本书中,《朝九晚五》对我的感触特深。她把复杂的职场,错综的感情,芸芸的众生相描述的那么清晰可感,文笔是那么精美绝伦。体现了一部好小说应有的特点。
具体来说,《朝九晚五》明显的好处有:一、对职场生活非常熟悉,沈鱼本人即是高级猎头顾问,描写专业化;二、感情真实,如泣如诉,让读者的心与作者一并沉浮跌宕;三、文字简洁洗练,精妙绝伦,读来十分享受;四、人物栩栩如生,事件平凡却不琐碎,毫无做作牵强;五、个人的遭遇也是对社会的思考,是非对错观点鲜明,对年轻人做人做事都有指导作用,是一部优秀的教科书。总的看起来,就象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在现身说法,普度芸芸众生。
如果小说的情感最核心部分真是作者的经历,经过写书,经过痛苦的沉淀,解析,我想,作者应该完全解脱出来了,生活就象白云山上的日出,重新开始,光辉灿烂,祝福沈鱼!
《朝九晚五》似乎没有写完,网上查了一下,希望看到第二部的人非常多。我想,沈鱼不会赶写,这不同于那些挣银子铜板的小说。如果小说真就这样结束,对读者是遗憾,对故事是缺憾,但未必就真是坏事,故事太完整了,有时会失去它的真实性。我倒是希望沈鱼有强烈的写作欲望则写,没有写的欲望,搁笔也罢了,留下的空白让读者的想象去发挥好了。
比较一下那些一开始就选择写作为职业的作家,社会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底蕴就没有如此深厚,往往需要为了故事而编故事,事件和情感表达都显虚浮,“无巧不成书”的习惯思维总脱不了。很多作家成名作写得很好看,而后来的文章就不怎么样,原因就是有没有“底蕴”。这跟出版界的思维走向相背,出版界是先要名气,再要文章,往往要到的就是那种没有“底蕴”的东西,读者就跟着倒霉。我痴想,如果文化部硬性规定,一个出版社一年不发现推荐十个八个新人,就关停;推荐出来的新人品味低劣也关停,那现在的文化现象就不是这个样子。
事实上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天才肯定也非常多,数起来应有成批成打。如果政策得力,又多出几个伯乐,我们读者就能经常看到如沈鱼那样带有火热情感的文字,过上心灵的生活。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