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穷苦的出身不是原罪,偏见才是 [打印本页]

作者: 爱在西街等我    时间: 2020-4-12 00:05
标题: 穷苦的出身不是原罪,偏见才是
龙次郎写的《苦孩子》让我想起了一部青春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觉得影片中的主人公阿正就是龙次郎笔下的苦孩子,他过早地认识了人生,过早地背负起了所谓的重任,他幼年丧父,母亲对他的爱近乎苛刻。他的童年没有所谓的快乐和自由可言,有的只是对于成功的一种强烈渴望,正如他所言,他的人生是一座只能建一次的大厦,容不得有丝毫的差错,他的得失之心太重了,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为了前途放弃爱情,为了绿卡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结婚,为了成功他可以不择手段。
也许是穷孩子的悲苦体验使他不能甘于平凡,他要获得别人眼中的世俗的成就以掩饰自己内心强烈的自卑感。
像龙次郎所说的那样,那些常把道家的“无为”或“自然”这类话题挂在嘴边的人,如果不是天才,那多半就曾经是一个苦孩子。这句话放在阿正身上最合适不过。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狠话”:“嫁人千万别嫁穷孩子。”支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穷孩子他们的人生目标永远都是如何获得成功而非爱情。”“如果你觉得自己在他贫困的时候没嫌弃他,就一定会获得他的回报,奢望他会对你好,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孩提时期的环境和教育,能极大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他们对于物质的理解肯定是不同的,现在大家对多多少少“富二代”抱有一些成见,认为他们多是坑爹不思进取的人,这种误解与无良媒体喜欢搞噱头抓典型来夸大事实的做派分不开,说难听点大多数人在潜意识里都有一种仇富心理,所以一旦看到这些所谓的富人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这是一种以舆论为推手的自欺欺人的假象。事实上不管是“豪门”还是“寒门”都有可能出败类,父母都喜欢把成才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但有一点常与事实偏离,就是大家都想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不想在物质上苦了孩子,于是拼命工作或者背井离乡去谋求发展,殊不知这种时间和距离造成了家庭角色的缺失,让小孩缺乏关爱,疏于管教,在他们人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缺少合适的人来做教育和引导,孩子变得不爱学习,甚至误入歧途都有可能。

穷孩子在教育和家庭方面所获得的安全感远不如富孩子,于是也就有了“穷孩子的人生目标永远都只是如何获得成功而非爱情”这种论调。但俗话说得好“三分靠天命,七分靠打拼”,只要努力,未来还是有无数可能的。任何人都不能给一个群体轻易下定义,“苦孩子”不是谁谁谁的代名词,它仅代表着这类人要比别人更努力,需要更多的关爱而已。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