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业余写作者进阶之路:上班摸鱼码字的野生作家们 [打印本页]

作者: zangjinweiaa    时间: 2020-5-3 17:46
标题: 业余写作者进阶之路:上班摸鱼码字的野生作家们
作者:新京报
整理|董牧孜

原创 董牧孜 新京报书评周刊 今天

众所周知,很多文艺青年既是996的“福报青年”,也试图在工作之余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创作者。业余小说家、民间学者,当下也往往与“斜杠青年”的标签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们理解的作家往往是从事职业化的写作的人,不过,历史上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作家也都是“兼职写作”:美国诗人T.S.艾略特是银行的评估员,卡夫卡是公务员。社会中始终存在大量的野生作家和民间学者,尽管他们各有谋生的本职工作,但却持续创作,有些甚至转型成为“职业”作者和学者。

#本期主播阵容

(, 下载次数: 27)

#本期嘉宾阵容

(, 下载次数: 24)

*文章整合自本期反向流行播客嘉宾的发言,欢迎收听完整版节目。

反向流行已经在书评周刊的微信小程序,以及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等多个音频平台上线,在以上平台搜索“反向流行”就可以听啦!

【嘉宾画像】

danyboy:在金融行业做战略规划工作。日常爱好阅读、写作,云养猫、养娃以及喝酒,豆瓣“网红”danyboy。

暗号:拿着一份小说开发和影视策划工作的工资,在业余时间自己写小说的北京打工仔。

01 “全职是不可能全职的,这辈子不可能全职的”

作家,如何变成了一份职业?

董牧孜:界面文化曾做过一个系列访谈,介绍当代中国的“野生”作家们的写作状态。定义“野生”作家的参照系,恐怕也与中国有“作家协会”这样的官方认证的作家机构有关。

danyboy:严格来说,“野生”这个词有一点贬义,但在实际的语境中,各种写作者又往往喜欢用“野生”来形容自己,强调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以及非主流或边缘化的身份。“野生”不仅去掉了职业的束缚,还去掉了成为一个职业作家的理想,更强调的是“我”的在场。“我”一边工作还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写作。只不过在今天,“写作”不太被看作一个正经工作

(甚至不太被看作一个爱好)

,而是一种“不务正业”。

暗号:找一份正经工作,其实是我们国家比较看重的品质。事实上一些全职的作家,往往要么因为赚到了钱,要么家里本身就比较殷实。于是,“全职是不可能全职的,这辈子不可能全职的。”

(, 下载次数: 20)

主业办报,写武侠小说只是金庸先生的业余爱好

雅琴:作家是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职业的?有了“作协”之后,我们会认为作家也是一份定薪的工作。但在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本身属于受教育的特定阶层,本身肩负着写作的使命。

danyboy:今天所谓的“职业作家”,除了指体制内有薪水的专业作家,另一种则是以写作为生的人。

作家职业化的出现,严格说还是要追溯到商品社会,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兴起之后。早在明清,有一些小有田产或积蓄的江南士大夫,回老家做一个吟诗作赋的乡绅。到了晚清民国时期,才有张恨水这样在报纸或杂志写作通俗小说的作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开始把一些写作者收纳到体制中去。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正面的倾向,大家会认为如果一个作家还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那么他的笔肯定要为资本所支配。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作协,作家们没有生存之忧了。改革开放之后,作家的身份不再被官方垄断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民国时候“野生作家”层出不穷的状态。

02

野生写作重镇:

“网络文学家”与“网络民间学者”

董牧孜:刘慈欣在电厂上班时“摸鱼”写作,后来成就了中国科幻界的一代领军人物。今天的业余写作,跟大刘那个时代的业余写作也不太一样了?

暗号:科幻这个门类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在以前,真正全职写科幻小说的人很少。大刘以前是工程师,工资其实是很高的,这跟后来很多人想象他因为工资低才写小说赚稿费的情况完全不同。写科幻小说能赚到钱的很少,在纸媒时代1万字的短篇作品也就赚个1000多块,一年可能也就只能写三篇左右。所以,科幻作者仍然是业余或兼职为多,写作的初心就是表达。

到了2012年到2015年的阶段,网络文学崛起,网络玄幻开始把科幻小说和武侠小说一并取代了,看小说的人基本上都去看网文了。这时候有一些所谓“大神”的精彩作品被投资方买走,改编成游戏或影视。网络文学给了很多青年作者一种赚大钱的希望,很多人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希望能复制前辈的成功,结果却被资本套牢了:写的东西没卖出去,所谓的“正经工作”也没有了,陷入了穷困潦倒的境地。

(, 下载次数: 27)

刘慈欣

danyboy:网络文学应该说是很长期以来业余写作的一个重镇。如果说网文调动了很多年轻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渴望,那么2015年、2016年左右兴起的“知识付费”则给了一些读过几年书的高校生以及青年教师一种近似学术写作的契机。

董牧孜:有点像新生代的民科民哲。能描述一下民间学者搞业余学术研究的状态吗?

danyboy:我们都知道读硕士、读博士时,因为论文生产的压力,你是没有时间看闲书的。我在博士毕业之后,被压抑的阅读欲望很快就释放出来,开始在豆瓣及媒体上写书评、时评和专栏。我会说自己走上了一条“民间学者”的道路,这既是一个自嘲,也是一个悲哀的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业余研究存在两种幻灭。首先,阅读或是写作书评和时评,实际上与学者或学术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即便你受过一定的学术训练,但如果长期脱离学术圈,接触不到最前沿的理论,无法与身边的朋友进行学术研讨,那么很快你就会被淘汰掉。如今已经不是古代士大夫可以白天审案上朝,晚上在家看书的时代了。我们可以批评或嘲笑今天学术生态不合理的地方,但对于个体来说,如果你脱离这个环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了。业余学术研究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其次,在知识付费大潮兴起以来,很多青年教师、学生、上班族为不同平台写作各种讲解书的文章,也就是“拆书稿”。这里也存在一种幻灭。这类文章哪怕是一篇长到一两万字,本质上仍然是短篇的,主要是满足书籍介绍、日常传播和热点回应,很难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新信息。

总的来说,业余写作者表面上是赚钱与爱好的双赢。但实际上不是的,它需要你克服巨大的心理虚幻和理想幻灭。

董牧孜:不过一些学院的青年教师反而会觉得在学院太闭塞了,羡慕业余写作的灵活视野和身份。

danyboy:在高校搞学术研究,就像是妖精在修炼,修炼的妖精一定会思凡,凡间很美好,但如果你还没有修炼成功就出来下凡,那么多少年里修炼的法力可能一下子就没了。不过文科老师会存在这种问题。比如很多商科教授,由于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对他们研究的东西可能缺乏真正的了解。

董牧孜:你觉得新一代“民间学者”会有什么不同?

danyboy:我觉得民间学者将来会有一种生态上的变化。随着就业难度越来越高,大量受过文科学术训练的人难以进入高校和研究所从事学术工作,而他们带着自己的爱好加入其中,可能会改变以前民间学者之中江湖骗子鱼龙混杂的状态。

03 技巧篇:如何高效地“摸鱼”写作?

暗号:相比于职业小说家,业余写作者缺少大块完整的时间去保证思维的组织。“亲王”马伯庸老师说过,他以前在施耐德电气工作时,在办公桌上写作最有效率。但事实上,可以一边上班一边“摸鱼”产出是很难的,尤其是很多工作都要求上班时精神非常集中。

为什么很多业余作家总是写短篇?因为没有时间写长篇,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大概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才学会如何平衡时间分配的技能,既照顾日常的工作,又能按部就班把头脑中想法写出来。最近写了一个不到15万字的长篇,主要是疫情期间闭门不出才有机会把它写完。

danyboy:实际上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摸鱼”写作。你的写作时间具体怎么安排?

暗号:个人经验是前期先把大纲写好之后,之后每天或每周抽出时间按照大纲规划写具体内容,是一个非常机械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操作上已经比较接近于职业写作的方法。不论你是在什么时间写作,都要保证与职业写作有同样的状态。

我有一些刁钻的“数码直男”小方法,比如走路时用手机连麦克风,用通过语音输入法去写。如果不是因为有语音输入这么高科技的现代输入方式,我的长篇可能到现在也没写完。

雅琴:说话和写作的逻辑会不太一样?

暗号:语音输入比较适合列大纲或是写POV

(Point of View)

,所谓POV就是从某个人的视角去叙述他所看到、所经历的事物。你要清楚自己写作时的状态,是在做机械罗列或整合,还是在用灵感写作文学性的内容?只要明白了这一点,就能选择合适的输出方式。比如我给杂志写科普文章的时候,用语音输入的效率会非常高。

danyboy:语音输入比较适合小说或虚构性写作,记录突然的灵感。但是对于非虚构或者知识性的写作,你可能更需要的一张桌子和一大堆摊开的资料。

04 越来越难以定义的“业余写作”

雅琴:如何平衡工作与写作的关系?

danyboy: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意识到,工作本身对我的写作没有那么强的负面影响,更多的只是时间上的捉襟见肘。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特别是人到中年之后,形势会更加严峻,更加悲苦。这种悲苦的来源,恰恰在于你越来越不把“业余写作”当成一个业余爱好,而是越来越把它职业化。一个业余写作,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把写作的过程变得像一份工作。你对待写作的态度,分配给写作的时间和力气,会越来越职业化。你会想写更长、更好的东西,把它当成很重要的工作去完成。

其实,工作对一个人写作的职业态度是有训练的。我每天6点多起床上班,8点多到单位,每天下午5:30之后下班。这提供了一个高度规整的作息,下班后我会一个人在工位上待个一到两个小时,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写作。我主要做一些项目管理类工作,这对人的细致性和逻辑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这些品质在写作上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卡夫卡不是从事高度体制化的工作,他可能也写不出《审判》这样的作品。

(, 下载次数: 25)

卡夫卡曾是保险公司职员(电影《卡夫卡》剧照)

到了今天这个阶段,“业余写作”越来越难以被定义,它跟你的生活和工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恰恰是因为有一份工作的压力,才促使你更珍惜时间。以前读书时觉得自己很忙,但把大量时间花在了玩游戏上,而工作之后却觉得还是能挤出时间来写作。

雅琴:今天有这么多业余写作者,是不是也与被人看的途径更多了有关?网络很容易让人找到自己的读者。如果没有读者的话,很多人还会坚持写作吗?

暗号:渠道肯定是扩宽了的,但每个写作者的体感不一样。在博客时代,一篇文章可能才一百多阅读量,但是你的交流可能会非常充分;在微博时代转发动辄几千,但却没有之前那种交流的深入了。有写作冲动,你就会期待什么样的人会读到你的作品,但是我的建议是不要这种期待。

董牧孜:互动性恰恰是今天网络写作最显著的特征。今天业余写作的光谱扩大化到了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程度。一个小学生可能也在搞业余写作,网文下面有很多粉丝催更。数字出版让作者身份变得更普及化,很多知识付费课程迅速转化成了出版物。

暗号: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互相成全的过程。传统出版虽然在专业性上做到了最高,但它的效率也是最低的。何况高门槛的特权未必就一定是好的。

#本期节目将聊到

02: 24 野生作家“这辈子不可能全职的”

06: 23 作家如何变成了一份职业?

11: 05 暗号老师的业余科幻:从纸媒到网文

18: 30 大白老师的民间学者之路:知识付费与“新生代民科”

26: 11 专业学者的围城与“思凡”

29: 14 技巧篇:如何高效地“摸鱼”写作?

41: 53 业余写作的悲苦:本职工作如何平衡?

46: 40 我的朋友们如何业余写作?

48: 15 越来越难以定义的“业余写作”

52: 55 数字出版,催生野生作者

55: 31 民间学者是一种自嘲,也是一种趋势?

- END -

反向流行往期推荐

当代女性的处境,变得更好了吗?

文科博士太难了,为什么我还要读?

山东“地域黑“的前世今生:今天你鲁性大发了吗

饭圈十万个为什么:偶像为何不能谈恋爱?

看电视购物长大的一代人,如何迷上了网红直播带货?

今天的恋爱约会节目,不过是偶像剧的变种?

当年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喜欢周杰伦?

有猫的后现代生活

和周云蓬唠嗑儿

当代油腻图鉴:社会人的清明上河图

买书如山倒,做书如抽丝:图书编辑生存报告

本文作者|董牧孜

编辑|林菁文;张婷

校对|何燕
作者: 自己也能做到    时间: 2020-5-3 17:46
现实总是雨打风吹去。。。
作者: jimmycheng    时间: 2020-5-3 17:46
你怎么看阅文的新合同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