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从凡尔纳到刘慈欣,硬科幻小说在写法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打印本页]

作者: 据善于思考    时间: 2020-5-13 20:52
标题: 从凡尔纳到刘慈欣,硬科幻小说在写法上取得了哪些突破?
作者:文学之新

引言:凡尔纳和刘慈欣是硬科幻的两个代表性人物,前者是硬科幻的开山鼻祖,后者则是以硬科幻著称的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凡尔纳的作品早在晚清时便被译介引入中国,启蒙了我国几代科幻小说创作者,生于六十年代的刘慈欣亦在此列。但相比凡尔纳,刘慈欣在具体创作过程中亦有所突破。

(, 下载次数: 8)

刘慈欣

一、当刘慈欣遇上凡尔纳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的数据显示,凡尔纳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被翻译次数高居第二,莎士比亚则屈居第三。如果考虑到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诞生至今不过两百年,而科幻小说作为一个被正式定义为文类的时间距今甚至不过百年,这个数据将显得更为震撼。凡尔纳的作品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跟他本人天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关,也跟科幻文学与科技时代的强关联性有关。

(, 下载次数: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

早在晚清时期,凡尔纳就被梁启超等人当成启蒙者引入中国。凡尔纳的小说被当成是“科学小说”,晚晴文人欲“借小说以发明哲学及格致学”,试图让国人于“不知不觉中,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可见当时的救亡者虽然功利性比较强,但也注意到了科幻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只是,此时的凡尔纳在中国的定位并不是一个科幻作家,而是启蒙思想家。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凡尔纳在中国被正式确认为经典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开始被重译、续译,这也是刘慈欣能看到凡尔纳作品的重要原因。在《最糟的的宇宙,最好的地球》的序言中,刘慈欣交代了自己初次读到凡尔纳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大人们都在屋外乘凉,只有刘慈欣大汗淋漓却浑然不觉地在看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年幼的他原以为书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父亲告诉他里面都有科学依据的幻想。

(, 下载次数: 9)

《地心游记》

当年刘慈欣父亲肯定不会想到,这简单的一次对话竟奠定了未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核心创作观。正是在凡尔纳“有科学依据的幻想”的引领下,刘慈欣爱上了科幻,渐渐走上了硬科幻之路。当然,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刘慈欣更多地受到了黄金时代经典作家的影响,再加上个人结合时代的创新,这又使得刘慈欣的硬科幻在写法上和凡尔纳式硬科幻有些不同。

二、刘慈欣对凡尔纳乐观主义的继承与突破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南特是法国内陆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为“西部威尼斯”。那时卢瓦尔河畔的港口汽笛日夜轰鸣,这在年幼的凡尔纳心中埋下了扬帆起航征服大海的种子。此外,蒸汽机广泛地运用于航海和机车,铁路的铺设、运河的开通,凡尔纳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自然感受到了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 下载次数: 9)

凡尔纳

于是我们看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选择了乐观作为基调。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福格先生在旅途中遭受到了许多波折,如暴风雪、铁路中断、桥梁倒塌等,每一个波折都可能会是致命的灾难,但故事最后却有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在《神秘岛》中,主人公和伙伴们流落太平洋中的荒岛可谓陷入绝境,但他们依靠智慧和勤劳创造出了各种工具,甚至是电报机。《海底两万里》极力渲染海洋的神秘和大自然的深邃,但凭借着大机器“鹦鹉螺号”的先进,主人公却能跟随船长自在漫游。

凡尔纳的这种乐观主义被不少人批评为“傻乐观”,但刘慈欣却认为:儒勒·凡尔纳的大机器小说,粗陋而笨拙,是现代技术世界童年时代的象征,有一种童年清纯稚拙的美感。事实上,刘慈欣本人也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主义者和科幻乐观主义者。

(, 下载次数: 16)

海底两万里中的大机器

在《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一文中,刘慈欣直言不讳道:有人说科学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因为科学有可能造成一些问题,比如人性的异化……如果技术达到那一步,我想不出任何问题是技术解决不了的。同时刘慈欣还提到:无论悲观还是乐观,其实都是表现手法的需要。所以虽然刘慈欣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他的作品却没有呈现出凡尔纳那种“傻乐观”。

我们看到《流浪地球》中人类凭借着行星发动机使地球踏上漂泊旅途,逃离太阳这个灾难之源;看到《乡村教师》中孩子们凭借老师临终前教授的牛顿三大定律,使得地球免受高等级文明战争的波及。但我们也看到《白垩纪往事》中,两个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的文明毁于自身的猜疑;同时还看到《三体》中地球文明先是被三体文明碾压,后来更是几乎完全被毁灭了。

(, 下载次数: 12)

刘慈欣

程心和关一帆还活着,或许是因为刘慈欣当时在哲学上还没做好让人类整体消失的准备。

三、刘慈欣在创作手法上取得的进步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刘慈欣本人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主义者,但最终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却不一定是乐观。这其实并不矛盾,只是表现手法的需要。由此也可以看出刘慈欣在创作时,相较凡尔纳会有更多对科幻小说这个文类本身的思考。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刘慈欣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1. 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种族形象

在凡尔纳的作品中出现了地心和海底等神秘世界,但那完全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视角呈现的。也就是说,虽然凡尔纳创作了《从地球到月球》这类试图进行宇宙旅行的小说,但他的思维却还未真正的离开地球。因为时代因素,远在十九世纪的凡尔纳还未意识到:地球只是小小银河系中小小的一员,人类只是在地球上生活了极短岁月的一批居民。

(, 下载次数: 14)

宇航员比尔·安德斯拍下了地球从月球边缘升起的标志性照片《地出》

到了刘慈欣这里,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刘慈欣在创作时的重心,也由塑造人物形象转为了科幻种族形象。《三体》中的三体人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个体,即使在描述三体内部关于智子的讨论时,也仅仅以较为抽象的身份指称人物。智子虽然被塑造成为一个日本女人的形象,同时也具有思考能力,但她整体来说还是三体文明的一个代表,而非个体。

面对三体文明,整个人类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个整体。智子会注意到罗辑、程心和维德之间的差别,关注点也不是他们的性格的可爱或可憎之处,而是他们作为执剑人代表地人类文明时所拥有的威慑度。而在《白垩纪往事》中,人类文明还未开始存在,此时的种族形象成了蚂蚁和恐龙。前文已经说到过刘慈欣还未在哲学上做好让人类集体消失的准备,于是在这里他选择的是人类出现之前的时代。

(, 下载次数: 12)

《三体》智子

2. 从传统叙事到宏细节

凡尔纳是一个文学大师,小仲马在看了《桑道夫伯爵》后惊叹凡尔纳比自己更懂大仲马,列夫·托尔斯泰也不吝赞叹道:凡尔纳的作品简直奇妙无穷,使我大开眼界,他的构思非常新颖,情节十分引人入胜,他是一个天才的大师。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能得到主流小说家这样的赞叹,说明了凡尔纳无与伦比的文学才能,但同时也说明凡尔纳的科幻其实并不那么硬。

(, 下载次数: 16)

与凡尔纳同时代的大文豪托尔斯泰

事实上,凡尔纳的小说中虽然有大量关于技术和机器的细节描写,但它整体上采取的却是传统的浪漫主义写法。在叙事手法上,凡尔纳传承的是欧洲传统的冒险小说和骑士小说。而到了刘慈欣这里,随着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的大幅增长,我们看到了一种在传统文学中几乎不可能看到的写法——宏细节。

何谓宏细节?在《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刘慈欣曾拿克拉克的《星》举了一个例子:它最后那句“毁灭了一个文明的超新星,仅仅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是科幻小说的千古绝唱,也是宏细节的典范。通过分析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宏细节”指的其实是一种大时间大空间上的细节,以传统文学的眼光去审视的话它根本不能成为细节,但在科幻小说中却可以成为细节。

(, 下载次数: 8)

超新星爆发,宇宙的烟花

《黑暗森林》中章北海在太空中射击出三十发陨石子弹的场景可视为宏细节和细节的融合:三十枚陨石弹头正在飞向目标……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间,爆发出了一团更大的白气……陨石雨!在写章北海准备射击的时候,一切描述都是传统的细节。但在陨石离开之后,细节渐渐变成了一种整体表象特征。而在五千米之外的人们看来,这三十枚陨石子弹成了一场陨石雨。

在水滴进攻地球舰队时,宏细节的手法更是运用到了极致:每艘战舰在被穿透后现实变成了红炽状态,然后被核聚变火球吞噬,火球熄灭后,被熔化的战艘便化做百万吨发这暗红色光芒的金属岩浆爆发出来……水滴离开了它的杀戮战场,掉头向太阳方向飞去……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 下载次数: 14)

《三体》水滴

在传统的文学中,这样的写法只能称之为一种场面概述。但在以太空为背景的战斗中,这些宏大场景描写其实都是细节描写,科幻的美感也由此展现出来。

结语

凡尔纳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似乎都显得不那么硬,但他作品中的科学乐观主义情怀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细节描写,足以使他成为得以流传千古的硬科幻开山鼻祖。刘慈欣作为当今中国科幻的第一人,已将硬科幻带到了一个新的天地,期待他能创作出超越《三体》的作品!

参考文献


2.期刊类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