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写作技巧|这五个亮点亮出来,不愁作文不高分 [打印本页]

作者: 乞丐8乞丐仔    时间: 2020-7-18 12:11
标题: 写作技巧|这五个亮点亮出来,不愁作文不高分
作者:星麓教育

(, 下载次数: 5)

画人像,眼睛很重要!轮廓具备,只有眼睛画得像了,那人物才活得起来;写作亦是如此,如果同学们作文仅满足于不跑题,没语病,那就像一个挺帅气的人,一直闭着眼睛,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精气神。请张开你那漂亮的大眼睛吧!它会给你的考场作文平添一份灵气,陡增几许姿色,带来许多魅力。那么怎样才能“张开你漂亮的大眼睛”呢?一句话,就是在作文中展示自己“亮点”。


何谓“亮点”?“亮点”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深远、精湛的意境,一个巧妙的、多少带有几分“俏劲”的构思,从小的方面说,它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可以起到“一语扛起千斤鼎”的效果。


作为考生,此时此刻,最应该想的就是,在考场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思维活跃的,使之工于构思;语言丰富的,使之精于表达;思想深刻的,使之开掘内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最适于发展的“亮点”是语言,高考作文阅卷,就十分重视考生们的语言功力。有的考生善用生动的词语和灵活的句式,使人读来眼睛一亮,这就是亮点,亮点多了,就容易获得加分。


亮出题目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一个亮丽的题目给人以悦目之感,给人以击节之叹,给人以回味之思,会让评卷者对尚未谋面的文章顿生好感。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四种最容易操作,绝对可资参考的方法。


(一)适当地运用某种修辞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拟题。如话题为“依靠”,一个学生就就运用比喻把题目拟为《翅膀下的风》,很耐人寻味。再如话题为“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就运用比拟的把题目拟为《焕发生命的色彩》,很醒人耳目。其中,利用修辞是一个巧妙方法。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修辞会让题目异彩飞扬。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就运用以物拟物的方法将题目拟为《“良心”的味道》,很启人心智。等都用了修辞格。


(二)适当得采用主谓倒装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拟题。如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若改成《司徒雷登,别了》,就软弱无力。再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在面对下面的一个高考作文材料,在写作文时,就有意识地将已拟好的题目倒装了一下,立刻就获得了让人眼前一亮的第一感觉。那材料说的是:“某杂志社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做?’结果是,回答悄悄走开的占绝大多数。”笔者的学生将文章的题目《社会需要你,别走开》,倒装了一下,改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立刻就引起了阅卷老师的关注。再如话题为“良心”,一个学生把题目拟为《《归来吧,良心》,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三)化用前人的名言名句、诗句词句作为题目,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古人有“又是一年春草绿”,笔者在为自己写的一篇专为考生们写的文章拟题时,就化用过一次,将题目拟为《又是希望与焦虑相伴时》,好像够醒目的。笔者曾经写过一篇知道学生们应该敢于忍痛割爱要学会剪裁的文章时,题目拟为《留一把金剪给自己》,一个学生在写“距离”这样一个话题作文时,仿拟了一下,将题目腻味《留一片飘渺给自己》,好像也够抓人的。


(四)利用自己文章中最得意的一句话作为题目,是一种最便捷也最能获得效果的方法。



(, 下载次数: 18)



亮出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去弃。”文章开头一般要“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或引用经典诗文,或采用含蓄隽永语句。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距离高考时日已经不多了的今天,介绍两种最容易操作也最能获得好的效果的方法。


(一)采用“排比句式切题法”,或“设问切题法”。如一个学生的作文《百家争鸣的辉煌》的开头,就运用了“排比句式切题法”:



(, 下载次数: 7)







“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岁月的车轮在无休止的旋转,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折射出多少华夏文明千载的辉煌。在如此丰厚的历史财富中,什么才是真正的辉煌?”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同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他怎能不“惊”呢?

再如另一个学生的作文《拥抱自己的生命》的开头:










“一片枯叶坦然地随风而逝,不留恋枝条那份厚重的承载,飘出落叶流转那一刻恣意地飞扬。一颗流星执意要转瞬即逝,不期望众星般在天际永恒地闪烁,划下流星飞逝那一刻动人的闪光。一轮烈日坚持每日西落,不贪图高空悬挂那种醉人的高高在上,留下落日残照那一刻无与伦比的辉煌。当个性与世俗有违,不必过分地对自我约束,张扬一份个性,我要拥抱我自己的生命。”

读这样的开头,真的就有如展示给阅卷者第一个微笑,他怎忍“去弃”呢?

(二)类比切题法。

在2003年前曾经接待过一个外班的学生,高高大大的一个大男孩,见了我浑身得瑟着。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写作文。”我安慰他:“没事,老师就会写作文。”我又问他:“最怕的是哪?”他说:“开头。”我又安慰他:“没事,老师最会的就是开头。”于是我就对他说:

“文章开头,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突破了,就看看窗外。天是蓝的,树是绿的,草是青的;如果幸运,兴许还会有一队白鸽响者鸽哨滑过湛蓝的晴空……看到这一切,你至少会知道:‘真好,我还活着!继而,你就让它们作出点‘牺牲’;说这些还不够,你还完全可以由眼前的“蓝天”、“绿树”、“小草”,推而广之,联想到了“高山”、“小溪”、“森林”、“流泉”、“飞瀑”、“雄鹰”,多着那,让它们作为类体,他们是很‘乖’的,是从来也不会反抗的;采用‘类比切题’的方法。”

他懂了。于是在那年的高考,面对着“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时,他就这样做了,于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太阳的心中没有亲疏,把它的光辉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幽兰的心中没有亲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同样要跋涉到深谷,才能感受到它的芬芳;博爱之人的心中也没有亲疏,亲疏关系也不能影响到他们对忍知的判断,于是人们称他们为智者为圣人。

那一年他的高考作文,得了58分,事后他告诉我:这是他的作文分数的最高记录。


(, 下载次数: 13)

亮出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材料。准确、得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材料,才能构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有人认为自己语言平淡,没天才。这是借口。其实每个人平时无拘无束地同父母亲友同学聊天的时候,语言都比作文生动。而面对试卷就放不开了,越拘谨越没词儿。文采不是花里胡哨,不是胡聊乱侃。文采是从心里流出来的真诚、自然、优美、机智和幽默。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怀而已。在你记叙、抒情、议论的时候,你的学识、见识、个性、修养、趣味、神韵也同时往外流,这就是言为心声,这就是文采。










“于是,在盈盈月光下,我掬一捧最轻的;在灼灼红叶间,我拾一片最暖的;在萋萋芳草处,我摘一束最灿的;在漫漫人生中,我取一份最重的——个性!”

多么富有灵性的文字!让我们都来感谢自然,热爱自然吧,要知道最蹩脚的景物描写也比枯燥干瘪的议论更加能够扣动人的心弦。“盈盈”“灼灼”“萋萋”充分利用叠字的表达效果,音律和谐,耐人寻味;“掬”“拾”“摘”等动词的选用简单而又生动、传神,不失生趣,令人浮想联翩。透过纸背,似乎看到了一个用“不约束的心”“采撷霞光”的掩卷遐思的少女形象。这种非常自然的语言不仅有了情感,有了意蕴,而且有了品位,有了亮点。

回味咀嚼一下历年的高考佳作,我们不难发现,其语言往往有整散结合、蕴含哲理、融入真情、长于修辞、巧用诗文名句等特点。

如《一路前行》中有这样一段:










“挫折与痛苦结伴而来。然而这痛苦,不仅仅源于挫折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对待它的态度与意志。一次轻创,可以摧毁怯懦的人,‘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丧失坚持下去重新来过的勇气,也同样可以成就顽强的人,‘水激石则鸣,人激志更宏’,点燃勇往直前、厚积薄发的斗志……”

再如《自由》一文中小作者在文章的关键处这样写道:










“这正如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弋,但始终逃不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物圈;花儿在春天恣情的绽放,但始终摆脱不了凋零的命运。真正的自由要建立在合理的规范之内,这规范是法律法规,是传统习俗。它看似束缚了人们的自由,实际上却是自由的守护神。” 可见,语言美而并不漏雕饰的痕迹,人人都能做到,只要你用心去琢磨,!


(, 下载次数: 9)

亮出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泛泛的叙述而没有细致的描摹,那么往往是无法触动读者心灵的。也许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图景的刻画,都会成为文章的最动人处,就像是“张开了漂亮的大眼睛”。

一个学生在《依靠》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个小孩子,都是乘着小船来到世上的。乘着梦的小舟,半梦半醒,摇晃摇晃漂洋过海渡过忘川,来到世上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是放声啼哭,两只小手紧攥成拳,似乎想握住什么,手舞足踢的姿势传递出心里的不安。年轻的母亲把孩子拥入怀中,小小的生命有了依凭,哭声渐止。

细腻的笔触,瞬间便把生命与“依靠”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把阅卷着的心紧紧扎住了。


(, 下载次数: 8)

亮出材料

在议论文论述中,要做到“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必须要有充足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有人问:写议论文,是否举的事例多就叫材料丰富?不是。如果论证过程是层层推进,步步加深,每层都有事例做论据,不嫌多,因为每个事例各司一职。如果为了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却举了一大堆同类的例子,大同小异,作用雷同,这不但不叫丰富,反而让人觉得重复,罗列,堆砌,既单薄又肤浅,甚至给人以凑数的感觉,不如只留两个精品为好。熟、俗、怪、僻的材料要尽可能地避而远之。但旧材料也还是可“以旧翻新”,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的;所谓“旧瓶装新酒”,指的就是这吧。

如一个学生在《拥抱自己的生命》一文中,论述个性需要张扬时,就选用了看似很旧很旧的材料,他这样写道:










总是想起阮籍那旷世的狂放不羁,令古今多少人慨叹!它在乱世昏君征召时连醉数日不醒,他为母亲守孝时不戒酒肉,却在陵前号啕大哭以至人事不省。他跳出世俗的泥淖,任自我个性张扬,然而谁又能说他仿佛很猖狂的行为没有令他坚守自己的节操,没有尽释那至纯至真的爱母之情?总是想起李白在朝上伸脚向前,要高力士当众脱靴的一幕。他没有约束自己对小人不屑的心,傲骨一挺,任谁能使其不得开心颜?他们任自己的个性张扬在不受约束的心海之上,于是坚守了自己的本性,拥抱了自己的生命。”

再如一个学生在写由下面的一则材料而引发出的思考时,选用的材料可以说都有点“老掉牙”了:李素丽、袁隆平、陈景润。甚至有人还会说:“都啥年月了,写他们还能写出‘花’来吗!”笔者要告戒考生门的是:能!先看材料:


诗人马力华在藏北旅行,她借住在仓姆决家。仓姆决家生活很苦,在这样的环境中借宿,诗人有许多的优越感,她很可怜仓姆决。可诗人错了。在她们的交谈中,仓姆决拉着诗人的手,连连说道:“可怜的!可怜的!”她认为一个到处奔波的女人是世上最苦的女人。诗人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可怜的标准。


再来看看学生,是如何运用被许多人“鄙夷”的材料,编织出来的美文吧:










幸福与可怜,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不会有通用的标准。老话讲得好“天子永远也感受不到平民百姓的快乐”,说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幸福也好,可怜也罢,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觉得“值”,就“咬定青山不松口”一直幸福下去快乐下去好了。陈景润欣赏不了流行音乐,也体会不到迪斯高那高亢旋律带给人的刺激与欢乐,那又怎么样?他的生活照样是凝重的是充实的!李素丽从没有过诗人将一腔激情铺展在纸上的那种成就感,也感受不到白领丽人们生活中的那种端庄与优越,那又怎么样?她的微笑照样是甜蜜的是温暖的!袁隆平一定不会有自己驾车去兜风去郊游过一个与蓝天白云对话的周末的感受,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西服都没有,但那又怎么样?他的忙碌照样有收获照样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活法;再也不要以自己的快乐去低估别人的生活与追求,也不要以别人的优越轻觑自己的奋斗与拼搏!

由此可见,写散文化的议论文,议论文散文化,并不在于材料有多么多么的新,多么多么的奇,多么多么的“冷”。要知道“透彻本身就是美”!古罗马的哲学家朗加纳斯曾经讲过:“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他还曾讲过:“思想宏通的人,语言自然宏通;卓越的语言永远属于卓越的心灵。”尽快地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吧!在自己原有的思维层次上,尽可能地多想想,力争在考前的最后冲刺中使自己早日拥有了一颗“透彻”的心灵,于是,在考试的最后一搏中,将“透彻”的心灵中必将散射出来的“特有的光辉”铺展在稿纸上!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