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读教育名著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丶小新哥哥
时间:
2020-8-6 13:19
标题: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读教育名著有感
作者:家庭教育漫谈
近日宅在家中,有一段空闲的时间,便静下心来认真读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更深的了解,阅读带给我满满的愉悦,阅读名著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掩卷沉思,今天我们阅读名著,应该向这些大家们学习什么呢?我想,要学习他们的创造精神、开辟精神、无私奉献精神,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
(, 下载次数: 2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一、爱满天下,无私奉献
1927年,陶行知先生
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他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
(, 下载次数: 2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陶行知先生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以推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他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的教育原则,闪耀着真善美的智慧光芒,令人景仰,是我们从教者的楷模。
如果一名教师理想信念丧失,那就不可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就会侵蚀学校教育一方净土,教坏莘莘学子。
二、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教书育人,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 下载次数: 1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陶行知先生曾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给予学生充分的爱与尊重,激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下载次数: 2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尤其在当今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更显重要和迫切。
三、学为人师,具有良好教育素养
(, 下载次数: 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酷爱读书,学识渊博,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这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学校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对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课程标准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名师、名家。
真正教育的能手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他对课堂上自己所教的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至于处在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的脑力劳动。
(, 下载次数: 1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
在我们州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于当教师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
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有法:
教和学是有一度的规则的,教学要有方向和目标,不能偏离。
教无定法:
教的时候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方法,只要能达到教的目标和学的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合法的、合理的方法。
贵在得法:
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象不同,方法不同,结果肯定不同,达到最好效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找到最好的方法才是得法。
那我们怎样看待教学法?
(, 下载次数: 2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张圣华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写道
:其实,我们过于功利地学习陶公的教学法,并不是“善之善者也”。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才是陶公精神的本源,
没有这些精神,所有的教学法都是苍白的。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
这个方法能对儿童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取决于教师本人。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
(, 下载次数: 5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
也谈到过向名师学习教学法的问题,他认为,名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 下载次数: 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向教育大家学习,是学习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理念,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公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鞠躬尽瘁、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积极践行,辛勤耕耘教育这片沃土,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用爱浇灌,静待花开芬芳时。
作者:
钟楼矛盾
时间:
2020-8-6 13:20
谢谢太晚了,保重身体
作者:
rebelsa
时间:
2020-8-6 13:20
学习了,谢谢您
作者:
ID太短我忘了
时间:
2020-8-6 13:21
转发了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