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对话蒋方舟 | 魔幻2020,现实和小说的边界破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笑似心酸jyb
时间:
2020-12-10 09:23
标题:
对话蒋方舟 | 魔幻2020,现实和小说的边界破了吗?
距离2020年结束,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年这个时候,我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未知的它,现在却只想尽快摆脱。摆脱这个黑天鹅起舞的一年,摆脱这个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的“最糟糕一年”。
不过,在回望2020年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也正因为它魔幻,才能在我们人生履历中留下独特的印记。十年或二十年之后,每个经历过这一年的人,在回忆往昔时,都可能为其加上独特的注解:“2020年啊……记得那年疫情很严重,我……”
那么作为生活、思想的洞察者,作家又会给这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一年做出什么样的注解呢?
作家蒋方舟将自己的注解附以推想,变成了小说集《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同时还将疫情期间人们常出现的孤独、疏离等情绪锁进了小说集里。
下面搜狐文化将邀请作家蒋方舟,和大家一起回望过去一年,用小说中的平行世界为魔幻2020画下句号。
我们为什么对世界的疏离感更强了?
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起,我们了解很多的社会新闻,其实都是从屏幕上,手机、电脑面前,通过各种媒体,通过各种被剪截过的短视频。所以我就会产生一种感觉,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就好像只是一个观众一样。我在《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里面写到女主角的丈夫。他每天就通过看报纸来了解世界上发生什么。这个是媒体的出现及发达带来的人们跟世界的距离的一种变化,就是你忽然发现,在所有的事情面前,当你关上电视或者当你调换屏幕、滑走手机屏幕的时候,你就跟一件事情没有关系了。你就直接跳转到下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不只是我,应该是当下的很多人经常会感觉到跟世界疏离的一个感受的原因所在。
当《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故事主角所处的国家(可能是某一个东欧小国)在打仗时,当前线上还在进行战斗,还有无数的士兵死去的时候,主角所生活的城市里面,人们已经开始看喜剧电影,开恶俗玩笑。人们不愿意提到战争,好像战争夺走了他们的平静,夺走了他们快乐的生活。你会发现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就是我们不自觉地会把视线从让我们难受的事情当中移走,就为了让自己感觉到不痛苦。但是我觉得这种不痛苦其实经常带来的是一种对苦难的麻木,我觉得这些是人性所导致的。
孤独可以被排解吗?
孤独还是难以避免的。无论说它可悲也好、可耻也好,你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其实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哪怕是在亲密的关系中,你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有张力的关系。他(另一方)不能感受你所有的感受,而且往往因为这种关系非常亲密,所以你的沮丧是加倍的,因为你会觉得为什么你最爱的人和应该最爱你的人不能够去了解你。
所以我觉得这是人们在恋爱关系、家庭关系当中经常感觉到巨大的可悲、沮丧和愤怒的一个原因。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意义上,可能人们会说孤独是可悲和可耻的,因为那种孤独是你在一个你应该不孤独的环境和关系当中,依然感觉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但是我自己可能更坦然地去看待这件事。一个是需要承认,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一定是能够理解你,而且他大概率是不能理解你的当下,理解你的变化,首先要承认这一点是常态。另外一点,虽然孤独是常态,但每个人都还是应该去走出自己的孤独。就像在我的小说集里,你看无论是第一个故事里那个凿石头的人,还是第二个故事里的天文学家,包括最后一个故事里的陌生人,其实他们都还是在不断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可能能回应他们的人并不生活在当下,也许是在未来,也许是翻这本书的读者。他们还是期待得到一种回应,而这种期待本身其实就是一件挺美妙的事情。
我觉得孤独是很难排解掉的,因为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只能说孤独带来的一种自怨自艾是可以排解掉的。可能通过写作的话,确实能像《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中女天文学家那样拥有跳脱的能力,能够挣脱出自己去看自己,能够分析自己悲伤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当你能够分析的时候,你就能够去摆脱这种自怨自艾了。
感情的阴差阳错大多源于什么?
在书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说人们的热情总是有时差的,所以世间的事总是这么阴差阳错。这是女主角在小说当中遇到的关系的一个写照,她和她初恋的爱,她发现是有时差的,当她发现自己在爱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她和她丈夫的爱,也是有时差的,她丈夫离开的时候,她才发现她对她丈夫的一种依赖其实是很强的。
不仅在小说当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很多时候,当你意识到你真正的情感时,可能就已经物是人非,或者是时过境迁。可能对方意识到他其实是爱着你或者是爱过你的时候,可能这段感情也已经过去了。所以我自己也会觉得,有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感情中所谓的阴差阳错或者遗憾,并非是因为一方爱,一方不爱,而是因为两方的爱情有时差。
两个人能够同时,以同样的分量去爱对方,是一件非常稀奇和一件非常珍贵的事情。
新书为什么没有腰封?
对我的书熟悉的朋友应该可以看到我的书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腰封。即便像上一本书的腰封也是一个行李卡,这更多算是一个装饰性的元素。因为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只有我自己的文字在上面。
另外其实我希望读者能够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做任何的预设。有时候腰封其实是提示读者该怎么看这本书,然后它畅销了多少册,谁推荐或者是它感动了多少人,或者是很烧脑等等。
我觉得这可能会让读者带着先入为主的意见去看这本书。但是我会希望这本书其实大家能够不带任何的预设去看,甚至大家看完之后都没有觉得是蒋方舟写的或者也不知道蒋方舟是谁,依然觉得这本书很好。这也是我想达的目的:回归文本本身。
在近乎魔幻的2020年,小说和现实的边界在哪?
我写的这一类小说或者《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这本小说集里面的小说,如果一定要归类的话,它其实是属于一个非常特定的一个分类,叫做“推想小说”。就是你设定一种社会模型,这种社会模型也许很夸张,不那么真切,然后你就推想它所发生的可能性。
被大家熟知的推想小说可能就是《使女的故事》,作者设想了一种极端的情况,然后人们在这种情况当中,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的小说其实也是设置了一种极端情况:瘟疫导致了世界性战争,战争导致各个国家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甚至敌对的状态。就像天上的星星忽然之间都不发光一样,不让彼此找到彼此。
你能说我们的社会会这样发展吗?我觉得也不会。但是我觉得,至少它提出了对于社会的一种警醒。如果我们按照某一个路径或者某一个模型往前走的话,可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可能会成为那样,就像《使女的故事》里面那样,女人都变成生孩子的机器,这可能吗?其实也不太可能,因为人还是有一些准则和基本的良知、底线。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些极端的事件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想到那本小说? 因为我们看到他揭示了人性当中最不美好的一面。这不美好的一面,如果你不及时扼杀的话,就会导致我们走向一个毁灭性的后果。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多虚构小说存在的意义,它所设想的情景虽然不可能发生,但是它能够提示我们,如果我们不用小说来提醒自己的话,或者不用虚构来提醒自己的话,我们可能变成什么样?
“过了30岁之后,我决心忽略天赋这件事”
这也是来自于对自己变化的观察和阅读过很多作品的感受。你会发现有的作家20多岁的时候就出道,出道即巅峰,有一些作家到后期越写越好,后来我发现,区别是什么? 是对自己天赋的依赖程度。那些越写越好的作家,很多都是30岁之后才开始非常认真地(创作)第一部作品。但是我们社会对一个人年轻就获得成功的这种渴望和这种没有耐心其实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宣传中,包括大众媒体的宣传中,也过早地夸大了天赋的重要性。这其实也是人性里面对天才的一种渴求。但是我后来发现,其实在文学上,很多人都是到30岁之后会越写越好,所以我自己也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虽然出道比较早,但是30岁之后也越写越好的作家。
我希望自己之后的写作,依赖的是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毅力、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判断,自己经验的累积,我觉得它可能就是可以被转化为这样的一句话。所以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时间上面的投入,然后对自己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加强,通过这些非常具象的自我训练去实现。
破次元!小说竟能变成建筑被观看!
故事《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变成了一个文化空间,在我的家乡湖北,现在正在施工。如果顺利的话,可能明年可以跟大家见面。因为这个故事是关于瘟疫带来的人的关系之间的改变,那么这次疫情其实跟湖北也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我自己作为一个湖北人,会希望能够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因为我觉得整个湖北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团结,包括钟南山院士所说的这种壮烈的英雄气概里面,真的也让我很受触动,所以我也希望这样的一个文化空间,能够成为我跟家乡小小的一些连接。
故事《在威尼斯重建时间》呈现的建筑之前在威尼斯有展出,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有展出,但是可能目前来说来到国内展出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但是也在努力当中。
首钢威尼斯展 图自筑境设计
撰文 | 张露曦
监制 | 任慧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