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两种写好小说开头的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1-3-4 10:24
标题: 两种写好小说开头的方法
想要写好开头,有两个百试百灵的方法。

一、“惊雷式”开头法

平地起高楼,需要像一个惊雷、一次晴空霹雳一样,极具爆炸性。

往往一个开头调动不了读者情绪,后面再让人感兴趣的难度就会成几何级式增大。

但是如果写出了一个“惊雷式”开头,后面再稍稍给点力,能在同类型作品榜单中留下你大名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惊雷式”开头法比较典型的例子有《鬼吹灯》,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下。

我主要阐述这种开头的具体方式。

顾名思义,“惊雷”在于一个起步就燃起读者的兴趣,也即,在开头的五、六千字之中,写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这里的完整故事可不是说直接写完长篇,而是将该长篇的开头情节(你之前拟定的)写成一个短篇故事。

大家都知道,短篇小说篇幅短小精悍,节奏紧凑,剧情紧张,故事推进极为跌宕起伏,我们就是要完全吸收这种短篇故事的优势,用它来吸引读者眼球。

以爱情故事为例,普通的小说作者在全篇开头时墨迹拖沓,男方家里几口人,几头牛,几亩地,男主母亲还在天天唠叨着让男主好好学习,女主这边费老大劲才从远方的路边走来;而你的故事开头直接把男主写成失心疯死了,女主立誓要让男主的仇人陪葬,于是杀出江湖,血雨腥风…

哪个故事更刺激,更吸引人?

这就是“惊雷”的效果。

PS:注意捕捉眼球和后续剧情并不冲突,一个极大的矛盾就是,很多作者总想追求那种大师级开头的随意感,但他的文笔还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整部作品的质量只属于中等,这样最容易扑街。

只有实力到达一定地步之后,才不用在意开头的好坏,因为自己总能写回来,而且往往世界级大师的开头怎么随便都写不坏,所以作为成长中的我们,要获得眼球、名气和money,就老老实实写好开头,别听那些人吹逼说开头不重要。

二、“预告片式”开头法

大家都看过很多电影、电视剧什么的,一般在正式播出前,这些影视剧都会放出预告片来预热,往往越好的剧,其预告片就会越吸引人,最后的票房或者收视率就会越高。

我们的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说简介、封面、名字就是一张名片,很重要,不过这是我们在完稿后才需要考虑的。写作过程中,开头也是一个妥妥的预告片功能。

比如说《生化危机》第一部的预告片,2分钟,一个地下建筑物的电梯失控、人工智能主机主动杀人,然后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出发去关闭该主机的情节就映入眼前了。

这个电梯失控、主机杀人(原本人工智能是用来服务人类的)的画面极具冲击性,能瞬间吊起观众的胃口。

然后电影正片才是慢慢地一个常规镜头,白领们正常上班,推进了好一段时间才进入剧情突变环节,如果没有预告片,那么仅看开头部分,能勾起的好奇心可能就会少很多了。

我们就要模仿这一手段,先挑出具有冲击性的情节部分作为开头,然后再慢慢展开描述。

口说无凭,我们举个名著的例子:

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娶头房媳妇时他刚刚过十六岁生日。那是西原上巩家村大户巩增荣的头生女,比他大两岁。他在完全无知慌乱中度过了新婚之夜,留下了永远羞于向人道及的可笑的傻样,而自己却永生难以忘记。一年后,这个女人死于难产。

——《白鹿原》第一章,陈忠实著

《白鹿原》是我国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之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该小说就是典型的预告片式开头,全书第一句话就来了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直接告诉我们主角之一的劲爆经历,然后后面再展开鹿家、白家以及后面的一系列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开头法的巨大威力。

总的来说,开头往往承担起一部小说,特别是网络小说的“吸睛”任务,也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不能火起来。所以,好的开头也是极为重要的。祝大家都能写出超棒的开头!

最后再附上一些经典的小说开头供大家参考: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很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

不注意分析,你可能还不会发现,这里一开头就是倒叙(写作技巧),回忆是由上校本人展开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开篇,用一个家族长达一个世纪的兴衰来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

《白鹿原》和《百年孤独》的开篇有一定的相似性,一个是国内的本土名作,一个是世界名著,在这里一起拿出来方便对比。

《局外人》加缪著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局外人》

荒诞是这个开篇里深刻的灵魂,你可以在这个开头里得到很多信息:

母亲住在养老院;

“我”与母亲的信息有隔断,或是关系问题,或是在外工作;

“可能是昨天死的”,并未展示出悲痛,或是先抑后扬;

发生在工业时代——“一封电报”

但是你有很多是不知道的,甚至迷惑不解,这就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

《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著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索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翻来覆去,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警察与赞美诗》

一个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为了过冬而主动犯罪,扰乱治安,调戏妇女,以求进入监狱吃牢饭。这样一个开头,又有谁想到他本身不是坏人,只是来自求生的本能?

《平凡的世界》路遥著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平凡的世界》

娓娓道来的魅力,就像一个一直关心你爱护你的长辈,正在和你促膝长谈。和读者沟通,可以惊叹、勾引,也可以真诚、谈心,一个难忘的开头,变化千万种,核心只一种:从心出发。

《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洛丽塔》

从大环境看,纳博科夫到美国之前,《洛丽塔》的种子已经萌芽,后来美国的生活和经历为《洛丽塔》的成长提供了背景、人物、发展线和结局。我们要研究的是小说开头,如果看过这部小说就知道,这个开头其实就对小说的线索人物洛丽塔进行了最高度的概括,而骨头也抛出来了——罪恶、欲念。

《尘埃落定》阿来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

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尘埃落定》

研究过的经典开头越多,你就越能发现,勾心夺魄在那不经意间。一百个读者心里有一百哈姆雷特,但是任何精彩开头的共同点很简单,那就是极具想象空间,又似乎板上钉钉。

作者说了一些,但又没有说完;作者给了很多,但又保留更多。于是读者也想知道那剩下的“更多”…

《变形记》卡夫卡著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变形记》

《变形记》的开头很有特色,他以主人公的自我想象开始,也许是梦境,也许是事实,读到后面你才知道隐喻这个手法从一开头就出现了,且贯穿了整本小说,不是真的变形(物理上),却是真的变形(人性上)。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厄内斯特·海明威著

“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

“真是这样吗?”

“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

“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实际上判断开头好不好有一个办法,就是那些盘桓于你的脑海、让你产生共鸣的作品,那些当你第一次读到它们时感觉被吸引进去的作品。

《挽歌》狄兰·托马斯著

当我还是个追风少年

曾目睹礼拜堂信徒口吐黑痰

(严守清规的老头子叹息道,他渴求女人)

在醋栗丛中我踮起脚羞涩前行

——《挽歌》

【内容转发自网络,侵删】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