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圈地自萌”的网络文学,何时变成了大众消费?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1-3-16 20:11
标题: “圈地自萌”的网络文学,何时变成了大众消费?
从早期改编如《何以笙箫默》《花千骨》,到稍晚的《琅琊榜》《陈情令》,女频网络文学IP改编一直节节开花。直到2019年的《庆余年》和2021年初的《赘婿》影视化改编,彻底让男频网文也成功出圈。曾经只是草根写手们“圈地自萌”的网络文学,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文学领域不可忽视的一种形式,并呈现出极其可观的商业价值。
生于草莽,行至弱冠之年,网络文学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正如何影响着当今读者的文化消费习惯? (, 下载次数: 9)
网络文学与纸媒文学有何差异
@船开来:网络文学和一般的文学体裁有什么不一样吗?仅仅是依托于网络平台这一点比较特殊吗?
王玉玊:我们现在所说的网文,一般是指在商业文学网站(比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上连载的超长篇类型小说。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叫做“媒介即信息”,简单来讲,媒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信息的渠道,媒介本身会型塑作品的形式,乃至影响作品的内容。
纸媒通俗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媒介是不同的,一个纸媒出版,一个是网络连载,这一媒介差异带来了文学形态的方方面面的差异。比如,最直接的,网络文学的按章连载、VIP付费阅读的形式,决定了网络文学超长篇+微叙事的叙事结构。作者每日更新,一般为一到两章,每章几千字,每天的更新都要有一个小高潮,留一个小悬念,这就是微叙事。一本新书需要连载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累计起稳定的读者群,所以写中短篇不如写超长篇来得划算。长篇小说是伴随着西方近代化的历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大多数的长度在几十万字,而男频网络文学则普遍可以达到几百万字的篇幅。这基本上已经冲破了长篇小说的容量极限,无法按照长篇小说起承转合的模式去创作。不少网络小说因而吸收了电子游戏副本、升级等叙事机制,以模块化的方式去结构一个更大规模的作品。网络写作相比于纸媒出版,成本要低得多,这也是支撑超长篇写作的重要媒介特性。
网络文学是在中国的网络青年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形态,它广泛吸收了日本动画漫画游戏,欧美影视游戏等全球流行文化的资源,因而也形成了区别于传统通俗小说的审美风格、题材类型和主题指向。而这同样受惠于互联网的文化生态。
再比如,相比于传统通俗小说以写故事为核心,网络小说常常更强调写世界,首先设定出一个与现实有着不同规则和逻辑的异世界,然后再讲述这个异世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故事。这和网络文学身处媒介融合的叙事环境之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凡此种种,无法尽数,总之网络文学不是纸质文学的网络版,它在自己的媒介环境中衍生出了独特的文学样式。
@柒星:网络文学的版权如何维护?
王玉玊:在文学网站上发表的网络文学作品,会与网站签订知识产权相关的合同,维权方式可参照一般出版物中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借鉴或者抄袭的判定标准的划定有它的困难之处,这不是网络文学独有的问题。
(, 下载次数: 10)
网络文学何时起发展为文化消费
@东家长2020:网络文学逐步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应该是一种营销手段吧?
王玉玊:2004年左右起点中文网就正式采用了VIP付费制度(逐章按字数付费),这也成为了此后各家文学网站普遍采用的付费模式。网络文学由此进入付费阅读的时代。付费阅读机制让读者可以花钱投票,作者能够直观地通过订阅量等数据看到读者对于当前作品或章节的喜爱程度。读者的充分参与,读者趣味的直接反映都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这也是网络文学能够蓬勃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之一种,必然既有其文化属性,也有其经济属性。这和纸质小说要看销量,电影要看票房,电视剧要看收视率是一个道理。营销(打广告、扩大宣传)是买方市场条件下一种常规的经营活动,就像电影、书籍、电视剧要打广告一样,网络文学的正当营销并不是坏事。当然,由于网络文学作品量极大,且本身具有较强的社区属性,网络文学读者可以通过各个文学网站的权威商业榜单,通过粉丝社群的安利推荐找到想看的作品,因而对营销的依赖程度没有影视剧等高。
近两年,免费阅读这种新的网络文学产业模式兴起,代表性的网站包括番茄、七猫等。这种商业模式主要通过广告投放来营利,读者观看广告,即可免费阅读小说。由于免费阅读模式的主要目标用户是原本没有网络文学付费阅读习惯的用户,也即通常所说的下沉市场,未能形成良性互动的读者社区,而且网站采用的是类似于抖音的大数据推荐机制,没有权威商业榜单,所以很难靠名作口碑出圈。这类网站为了吸引新用户,就势必要对平台本身进行营销。最近微博等平台常常能看到的网络文学平台广告大多是这种情况。来源:澎湃新闻,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