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知唯一某位角色的想法与他的视角(通常就是主角),等于只是把第一人称的「我」改成「他」而已,此法与第一人称的差异在于:角色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不比「第一人称」直接肯定(我心想→他心想),多了一点缓冲,实际写作中,作者常常适时在叙述意识时切换成第一人称,拉近距离。 D. 【第三人称「单一客观」观点】
仅能以唯一角色的视角看事情,但是却不知任何人的想法,除了角色说出口的话,其他的心事读者一概不知(角色极可能说谎),只能用角色的行为来解读角色的心态,这观点充满悬疑,但是也容易沉闷(因为视角锁定、不知想法),是种大好大坏型的写法,难度极高。
(, 下载次数: 1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E. 【第三人称「全知客观」观点】
不知任何人想法,却能任意转换视角,读者能透过「每一个」角色外在的行为去解读内心的想法,这种客观写法能很有效地营造悬疑气氛,但是长久使用容易无聊,因为读者不知道角色的想法,很容易产生距离感,像是一个纪录片而不是剧情片。 F. 【第三人称「全知」观点】
当然作者也可以选择向读者隐藏部分资讯,保留悬疑惊喜,这样便属于了「有限全知观点」。 G. 【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观点】
这是超长篇小说最常用的观点,折衷了全知与视角,金庸大师几乎都是这个观点,超长篇小说因为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时间漫长,无法用单一人物视角进行,这时有限全知便能将镜头在特定角色身上切换(不限一人),我们只能知道特定角色的想法,便于聚焦、投射感情,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会知道配角的想法(辅以全知),然后为主角担忧,但是作者也会适时保留一些资讯,塑造惊喜。这是最灵活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