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荐书人读书心得分享(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拜仁2005    时间: 2021-4-27 18:29
标题: 【文化育检】我和书的故事:荐书人读书心得分享(二)
作者:驻马店检察


(, 下载次数: 6)

为加强学习型检察机关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干警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及个人修养,4月23日上午,市检察院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读书荐文交流会。来自市院各部门的同志共推荐书籍(文章)10本(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后5位同志都分享了什么书吧!
第八检察部推荐

赵一曼《赵一曼家书》

推荐人:许晓松


(, 下载次数: 5)

读书心得

赵一曼家书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赵一曼烈士牺牲前写给儿子的家书,以此来纪念赵一曼烈士!并向千千万万个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立的先烈们致敬!
赵一曼,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考入武汉黄埔军校六期,1927年9月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奉命回国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调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被日本侵略军二次捉捕。1936年8月2日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赵一曼烈士牺牲后,朱德、董必武、聂荣臻、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2010年赵一曼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下面这封家书是赵一曼烈士于1936年8月2日牺牲前写给儿子的,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歉疚和期望。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革命烈士赵一曼,为了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利益,把青春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族抗战中,不幸被捕后,他依然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就义之前,给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留下了如上家书。
今日读来,字里行间依然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每当读到这段文字,我们禁不住泪流满面,我们被这位伟大母亲的大爱感动着,教育着。
从古至今,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疼爱着自己的子女。赵一曼烈士,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水火之中的劳苦大众,舍小家顾大家,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战之中。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赵一曼烈士用朴实无华,但包含深情的话语,告诉他最亲爱的儿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烈士是一位伟大母亲,他对儿子的爱已经超越了千千万万个普通母亲的爱。他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食粮,却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食粮,值得我们后辈们敬仰。
当年,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赵一曼这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盛世。我们作为父母,要时刻教育子女,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今天,我们学习怀念赵一曼烈士,正如聂荣臻元帅评价的那样,赵一曼烈士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他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
法律政策研究室推荐

胡天翔《避雷针》

推荐人:赵祎


(, 下载次数: 6)

读书心得

避雷针

《避雷针》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检察作家胡天翔的第一部长篇反腐小说,这是一部反映检察题材、倡导反腐倡廉,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好作品。
  这是一曲为检察工作点赞,向检察官致敬的颂歌。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的内敛性,宣传工作又侧重城镇,乡村的很多群众不了解检察院是干什么的。在《避雷针》中,“举报宣传周”检察官到乡镇宣传,有的群众就认为检察院是检查身体的;而在“检察官送法进农村”时,有的群众甚至只知反贪局,不知检察院,更不知道检察机关其他的法律监督职能。基于这点,作者不惜笔墨全方位“艺术化”地对检察院的职责和检察官的工作进行“普法”。在小说中,一批栩栩如生的检察官形象呼之欲出,不但有控告申诉、反贪反渎、侦查监督等主要检察业务部门的检察官,还有检察文秘、检察宣传等综合部门的检察人员,彰显他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写:“《避雷针》写了检察官群体,写他们走田畴、访街巷,撕开乌云、烟幕,让贪婪者颤抖,麻木者惊醒;写他们一腔剑气激浊扬清,还煤以黑,还雪以白;用笨拙的笔记录下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事迹,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力量、奋勇前行。《避雷针》的创作,也是我以自己的方式向人民检察官致敬。”
  这是一幅描摹惩治贪腐渎职,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画卷。在当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避雷针》以检察官王小石、官员秦士礼、村民杨一民的活动为线索,关注农村低保、生产安全、群众信访等社会热点问题,对部分基层官员贪污受贿、恃权压民、滥权渎职的丑态进行了形象刻画,对勤劳善良、敢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村民给予同情与关注,也塑造了勤于学习、无私无畏、清正廉洁的检察官形象,主题鲜明地抨击假恶丑,饱含深情地弘扬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阅读起来,就像在读者面前徐徐打开一幅世俗的官场人物画卷:抱着“在退休前捞一把”思想的秦士礼、想给自己找个“避雷针”的王怀新、肆无忌惮贪腐渎职的曹立宏等人纷纷粉墨登场,代表着不同的贪官类型,但他们也有显著的相同点,就是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做的违法犯罪的事情不会被追究,却不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小说以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和某些官员心中所谓的“避雷针”相寓,警示部分官员要把对法治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遵法守纪,尽职尽责,才是党员干部的“避雷针”!《避雷针》还用较大篇幅来关注环保问题,探究法治、环境、权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记录野蛮开采对生态家园的破坏,用文学的方式唤起人们的绿色和谐意识,希望用法治力量来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家园,体现出作者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使作品充满质感和痛感,凸显了作品的厚重。
  这是一个结构新颖、人物丰满、情节曲折的故事。《避雷针》向我们展示“中国法治故事”的一种讲法,小说以检察官王小石、村民杨一民、官员秦士礼的活动为三条线索,先平行发展,后两两交织,在一个个悬念中,慢慢汇聚于检察官和被查官员的斗智斗勇,将情节推向高潮。在这样的架构中,时间和空间被分成若干小块,场景随着章节的变化而变化,如电影中转换的镜头,于读者无意间抛出悬念,逐渐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随着情节的发展,再将“包袱”猛然抖开,让读者恍然大悟,顿觉酣畅淋漓,又感回味无穷。就塑造人物来说,作品中的王小石、白露、杨一民、秦士礼等都是立体化的,有血有肉惟妙惟肖,表现出了作者的艺术勇气和构思上的素养。检察官王小石这个人物有很强的鲜活性、当下性。王小石不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也不是反贪局长反渎局长等指挥案件侦破的领导者,而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小检察官”;当然,对法律的信仰,对人生价值底线的坚守,也让这个有趣的、艺术化的检察官形象得以提升,写出了人物复杂性,勾勒出一个真实丰满、亲切可人的检察官形象。小说对秦士礼在人性、情感和欲望面前的挣扎与纠结,身陷囹圄后的反省和忏悔的描摹,也使情节跌宕起伏,故事近情入理。
  总之,《避雷针》将“主旋律”和“大众化”很好地融合起来,文笔细腻清新,主题意蕴多重,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性格鲜明,显得厚重而生动。
检务督察处推荐

邓子滨《斑马线上的中国》

推荐人:张雪可


(, 下载次数: 7)



读书笔记

斑马线上的中国

《斑马线上的中国》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邓子滨老师,是其十年法律评论文章的合集。网上对这本书的主流评价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普法读本,用语温和、说理透彻、言简意赅。
该书选取了酒驾入刑、医患关系、孙志刚案、呼格案、许霆案等热点事件,讲述了普通人鸡毛蒜皮的日常事务,针对十年间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法律的解读。正如代序中所说“斑马线上的中国”并非某种隐喻,而是以法律规则的眼光,参照斑马线上的乱象,解说对中国法治的十年观察。
在探究中国法治来龙去脉中,带领读者超越有限的个人经验,审视时代积弊根源,探索法治生活的种种可能。正如书中所言“斑马线上遵守规则的程度,代表了国民尊重法治的程度。揆情度理,凡是以法治为核心价值、为生活方式的地方,国民井然有序、守信有礼;凡是崇尚机变权益的社会,只要人群聚集,便犹如流民般蜂拥挤占,先得为快。”
用斑马线与中国的法治进程做一种比较,十分贴切,具体而生动:斑马线已经画好,而行人和驾驶者却总是为自己的便宜随意践踏,行人放着百米开外的人行横道不走,偏要翻越隔离栏杆,冒着车辆贴身呼啸而过的危险,也要在马路中央等候良久,驾驶者则赶着最后一两秒绿灯,轻点油门瞬间冲过斑马线,降低自己空间和时间成本,礼让行人变成一纸空谈。这背后的“拉锯战” 般的博弈过程,按照囚徒困境理论,不遵守交通秩序,个体收益都会变大,于是大家都不愿意遵守交通秩序,最终导致交通混乱,安全事故频发,反而没有大家都遵守交通秩序时的收益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约定规则来保证每个人的最终决策,从个人最优的纳什均衡点转变为集体最优点。
按照这个理论,在如此完备的交通法律规则之下,我们斑马线上的中国特色就应该所剩无几,但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只能说明,规则被人为破坏,违规行为未受到应有的处罚,导致规则不受人待见。书中精辟的总结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一万次法治宣传,也禁不起一次对规则的凌驾。”提出要想整饬斑马线上的乱象,必须持之以恒的严格执法。在作者看来,国家机关在法治图景中承担着较个人更为重大的责任。
因此“司法机关的忠诚应该首先献给法律”。这种忠诚,作者作了两方面的解释:一是要对司法机关有合理的期待,不能赋予其太多与法律无关的使命,社会效果虽不得不考虑,但首要考虑的还是维护法治;二是司法机关不能随意突破法律,让人们觉得善举比法律更重要,从而动摇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忠诚。
检察技术信息处推荐

徐若央《枕上诗书》

推荐人:刘畅


(, 下载次数: 7)

读书心得

枕上诗书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闲适的时光来读书,也是充满无限的惬意。本书的内容精选《中国诗词大会》经典诗词。说起这本书真的是“始于颜值(书皮精美)忠于才华,陷于经典”。很喜欢的一本书,每首诗后面都有一段详细的典故娓娓道来,让人更容易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值得回味!
阅诗词,忆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落魄书生,股肱之臣,看他们笔下的诗词,或温暖,或哀愁,或旷达,从入世到出世,或遇形形色色的人,多变的世事,一切皆有因果。
本书开篇以先秦诗歌《氓》从感人的爱情故事开始,却逃不出昔日浓情今已变的结局为引,而《采薇》是诉说着边塞将士思乡恋家的深情,铁血男儿驰骋沙场,他们赤胆忠诚,将一身正气于江湖之中,看尽江山好风光。《易水歌》是荆轲的壮士断腕,是高渐离的决然相随,流传千古,悲壮难忘。《垓下歌》独属于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她一舞倾城,他气盖山河;她舞剑断颈,他乌江自刎,空留奈若何!《白头吟》中的“愿得一人心,从此不相离”是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一片情深,更是承诺,是愿望。他们最终隐居山林,远离红尘。
想起上学时背诵古诗词,最喜欢的就是婉约派李清照的词,像《如梦令》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藕花丛中少女的天真烂漫的笑脸,调皮嬉戏的打闹跃然纸上。还有电视剧《知否》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位倚窗望向海棠花片片飘落,眉宇中略带几分忧思的女子,闯入眼帘。虽然不懂她词的意境,就是觉得写的好美,闭上眼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感觉她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随着对古诗词的不断理解,会发现自己刚开始可能只是了解诗词的表面,但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发现在这些诗词里除了词句押韵,用词巧妙外,每首诗的背景故事,作者当时的心情,仔细回味每句话真正的含义。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藏了一些荡人胸怀的故事,每一句诗词的背后都藏了千丝万缕的感情,需要细细品。在诗里读到了我脑袋中乱如麻的历史,读到了理想的坚强不屈,读到了爱而不得的无奈,读到了美中藏着许多不幸,读懂了很多当年不懂的美。
很多东西,不懂也不影响生活,不影响我爱生活。但懂了之后,会让我更爱自己。诗词就是其中一种,也许读懂了诗词,甚至背了几百首诗词,也并不会有什么不一样,但在这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认识会变得不一样。这是一种一句话说不清,千言万语也道不明的感觉。
书中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人的心从未变过,追逐梦想,渴望爱情,有些事情明知无法改变,还是一意孤行,这就是人类,是感性。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寻觅觅,到最后,我们早已忘了自己最初的样子。不妨静下来,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读一首诗,听一段故事。一首诗,一段情,一生梦。”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首诗词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首。
机关党委推荐

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

推荐人:李晓飞


(, 下载次数: 7)

读书心得

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特别是在现阶段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特殊时期,再看这本书感觉更有意义。
本书是韩毓海教授继《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出版并广受好评后又一部扛鼎力作,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初联合出版。作者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和解读角度,让你从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出发,真正了解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理想与追求。
该书采用问答体的行文方式,以17个关键问题为线索,串联起毛泽东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构思巧妙,深入浅出地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娓娓道来。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几个章节,比如毛泽东心中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把毛泽东从一个温和的改良派推向了革命派?毛泽东和马克思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其实与我们一样,也都有青涩年华时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与抱负,只不过在当时那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上拯救全民族的艰辛道路。毛泽东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他一举抓住了中国与马克思所处的西方世界的重大区别。他运用马克思的学说重塑了中国各阶级,把中国由一盘散沙凝聚为一个整体,缔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所担忧的共产党执政与人民权重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当今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习主席告诫我们应该做到的“不忘初心”,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保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主席去世的几十年里,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灵活机动的工作方法,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锤炼意志、丰富知识,把身体和意志都发挥到极致,将自己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建设和个人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实现中。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