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句话就是:用最简练的话把一件有价值的事说明白。如果说,怎样把句子写漂亮,需要能力和积累;那么消除冗余的原则,我相信人人都能掌握。
也许「武林秘籍」都是这个德行,残本都是真经。正如王烁在译介总结中表达的,从小我们学作文时,学的都是要加入什么元素,要有什么套路,而《经济学人》写作手册传授给我们的却是减法:不要写你不懂的东西,不要过分修饰,不要故作高深,不要用少数人才懂的词,不要用不确切的词,句子不要太长,实在要长也绝对不要绕……
① 绝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② 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③ 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④ 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⑤ 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科学术语和行话。
⑥ 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这个写作准则,和汉语写作从某种程度上相悖。因为汉语自带大量比喻和意在言外的表达。但这6条仍然可以给中文写作提供指导——
王烁:奥威尔和Economist都反对用那些既没有新鲜感,又没有彻底成为日常用语的隐喻。对于滥用的隐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系主任苗棣曾有精准界定。他说这些叫“俗典”。“俗典勿用”。举个例子,不要用“游人如织”。隐喻要少而精,要用也尽量用沦为日常用语的隐喻(死掉了的隐喻)。注意,这里不是说创造性的隐喻不能用。隐喻用的好,可以点睛,可以升华文章,但前提是要用的少才能有这种效果。隐喻,一定要惜。
王烁: 今天上午一个朋友跟我说,讨论一下“Modern Sex”问题吧。等我明白过来,大家一起放声大笑。Modern Sex者,现代性也。这是对作为后缀的“性”的嘲弄。“某某性”在当代汉语中实在太多见了,好文章不能让它出现。 革命性就是革命。观赏性就是好看。为什么要用“性”呢?如果想不出哪个词可以很好地代替现代性,那是因为你不明白现代性讲的是什么。
王烁:另一个让我深恶痛绝的词是“进行”。我有绝对的把握,所有“进行”都只是加长了句子,没有带来任何含义的增量。将革命进行到底,听起来很铿锵吗?比革命到底如何?我们准备进行一次考试。何如直接说考试?!每次写完文章,应该全文检索“进行”二字,然后全数删掉。你不会有任何损失。“通过”这个词,也几乎一样。
王烁:还有一个字,“的”。十余年前我进《人民日报》国际部夜班编辑部的时候,听老编辑们说,绝大多数“的”字可以删掉。我一试,果然。你们也试试,很棒。这里我要提一句,和菜头曾有篇文章说,写完文章之后,用搜索功能搜一下“的”和“了”这两个字,然后把不影响表意的、能去掉的全都去掉。我在上一篇写萨特导读的文章里就采用了这个做法,最终删掉20几个“的”和几个“了”。
王烁:我遇到的英文写作老师和书本都要我避免被动语态,用中文说就是不要用“被”字。我从不理解到理解,是因为了解用“被”的句子往往隐藏信息。如上所述,A打了B总是比B被A打了更清楚,但不止此。后一种句式出现时,很多时候只有B被打了,也是语法正确的句子,但A就消失了。同事张继伟说,政府文件里多见被动语态,无论中外。这里说的是尽量少用被动语态。除非你觉得这里用一下很增色,或者你就是想隐藏信息,那不得不用。另外,王烁还在本书开头提到说,像“被自杀”这种创新用法例外。
王烁:金融报道里有大量的术语,有时很难避免使用。但你不能有可以任意使用术语的心态。使用术语就有责任解释这些术语。如上所说,如果能解释清楚术语,你多半用不着这些术语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术语,很可能你没有搞懂你在说什么。这就不是术语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7. 不要用太多俚语
行文不能有太多套路。故事的开头通常是这样:“首先是好消息”(First the good news),那么肯定接下来会有“现在是坏消息”(Now the bad news)。然后会插入一段来自某位行业分析师(one industry analyst)的话,这句话里多半会有“假如,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假如”( If, and it’s a big if)。到文末的时候,假如作者承认自己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那么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One thing is certain), 最后则以“正如某人所说的那样”(As one wag put it)来结尾。
时髦的词和词组令读者生厌。我想这句话打了很多自媒体创作者的脸。最近什么词比较热?pick?skr?对对对,就是你从诸多网文标题里看得心烦的那些词,是不是一股浓浓的氨水味……
王烁:第一,不要养成用俗套的习惯。俗套所构成的文章节奏,无不在读者算中。很多人说一部俗套电视剧让观众产生智力上的优越感,不要让同样的悲剧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来一套“总有一种什么让你什么”?或者来一套“有一种某某叫某某”?谢谢你,我够了。
王烁:第二,要用确切的词而不是万能的词。如果你在某个词(如文中提到的技巧、环境、资源)前面加上不同前缀就能适用于一切场合,这不是好词。要动脑筋,找到适用于特定场合的特定词汇。专名比通名更准确,更有力量。不光名词如此,动词也是一样,少用“应对”,少用“运行”,多用脑子。9. 句法不要复杂,要简洁易懂
长段落与长句子一样使读者迷茫。《简明牛津字典》编者Henry Watson Fowler说:“段落本质上是思想而不是文章长度的一个单元。它应与文章主题一致且与上下文保持连续。”除了偶然情况,一段不要只有一句话。现在大家用手机阅读越来越多,段落太长的话,阅读体验很糟;许多知名公众号都喜欢用一句话作一段,阅读体验还不错。在我看来,段落变短甚至出现许多一句话一段的情况,是一种趋势。但是,上面这段话传达的精神要领会:段落是一个思想单元,一个好作者应该让一段话表达清楚一个思想,滥用长段和短段,都不好。
王烁:从外语中生搬硬套而来的句式在当代中文写作中无处不在,像恐龙一样碍眼,而且还活蹦乱跳。看看有多少句子以“作为”“通过”开头!再看看以“作为”开头的句子,有多少在经过一个长长的定语后丢掉了主语!没有必要生硬地复制西式句法结构,绝大多数情况下,把一个长长的复合句拆成两个短句,不仅表达得更清楚,还更有力。10. 少用形容词
王烁:启发之一是,形容词是简化的表达方式,它总是可以还原为一系列事实的描述。如果你说孔雀美丽,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眼前有孔雀在开屏。把形容词还原为这些事实描述,文章会更有力。 启发之二是,不能不负责任地运用词汇。作者不能把一个词拿过来用一下就抛下,有责任把词汇放在错落有致密切相连的序列中,完整的信息才能由此呈现。文章在汉语中的本意就是织出来的,不要让线头裸露在外。11. 不要随意省略
王烁:(上面)这个句子像大肚子孕妇,身材全没了。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首次出现的时候如果该机构为人熟知则可用简称,但随后就要另起一句注明其全称。想法是共通的:要准确,也要顾及阅读顺畅。12. 对人的称谓要得体
王烁:首要的原则是平视和平等对待你在文中提到的任何人,无论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请直呼其名)。13. 靠内容致胜,而非靠语言讨巧
王烁:减法做到头,把一切不需要的东西都去掉,剩下来的就是合格的文章。它有多好,取决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本身有多来劲。罗丹说过类似的话,雕刻不是去雕什么,而是把不要的东西去掉就行了。Economist写作手册,从头到尾在教我们怎么做好减法。文当载气,宜惜字如金;文以致胜,而不是言以致胜。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