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风口之上的广播剧:资本争先恐后,抢滩“耳朵经济”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1-12-6 09:52
标题: 风口之上的广播剧:资本争先恐后,抢滩“耳朵经济”
如果说短视频是这个时代最显眼的社交媒介,那通过音频APP收听广播剧则是当下年轻人更隐秘的个人兴趣。细致的音效和配音演员充沛的情感表现,更沉浸更留有想象空间的体验,让人们在戴上耳机的那一刻,拥有小小的喘息。

广播剧在中国已有近90年发展史,在互联网蓬勃发展后,曾经受到冷落的广播剧逐渐成为音频市场的主力军。
(, 下载次数: 17)
(, 下载次数: 19)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三年音频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去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为5.7亿人,预计今年达到6.4亿,2022年将增至6.9亿。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20亿。这个百亿市场,必不可少引来资本关注,众多在线音频APP背后,也有腾讯、小米、创新工场、阅文、经纬中国、百度等知名机构的影子。资本市场上,前有荔枝FM在纳斯达克上市,9月13日喜马拉雅也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近日,蜻蜓宣布获新一轮融资,这也是其半年内获得的第二轮融资……

    站在风口上,作为“耳朵经济”的生力军,广播剧和广播剧的从业者,似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6.4亿规模用户 有广播剧有声书占比8成以上】

“我现在每晚必须听着广播剧才能睡着,这些声音让我沉静下来……”每晚睡前,小可都会戴上耳机,陪伴她入眠的,则是《雪中悍刀行》《三体》《魔道祖师》这样的小说。事实上,像小可这样听着广播剧、相声等音频入眠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三年音频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去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为5.7亿人,预计今年达到6.4亿,2022年将增至6.9亿。《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网络用户忠诚度调查中,音频节目的用户粘性相对较高,仅次于短视频。使用过网络音频的用户中,38.2%的人会每天都收听,其中14.2%的用户每天使用时长在3个小时以上,高于其他类别应用。
(, 下载次数: 17)
在众多音频类别中,有声书和广播剧的收听比例占到了80%以上。艾媒咨询的《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发展及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简称《报告》)显示,在线音频用户收听的音频内容品类中,有声书占比达到47%,广播剧则占到37.4%。配音爱好者张新介绍,两者区别其实不大。广播剧类似于电视剧录音剪辑,通常配备多位声优参演,通过对白、解说、音乐伴奏以及音响效果,帮助听众理解人物与故事。在题材上,近几年出品的广播剧较多改编自知名网络小说,每集时长大约为20分钟~1小时不等。有声书则是简化版的广播剧,通常为一人播讲,对音乐伴奏、音响效果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有声书较多改编自热门书籍,每集时长20分钟左右。

“开始是听相声,后来入了广播剧的坑,每周都有作品更新,这样能持续听到新内容。”小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些年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开始听广播剧,通勤途中、午休时、吃饭时、做家务时,相对于刷剧刷抖音,听的过程不受太多外界干扰,不需要死死盯住屏幕,听故事也不会影响到同场合的其他人。

【近百年历史的广播剧 在互联网上重生】

广播剧在英文中叫Radio Drama,公认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地区,在公共电台播放。在中国,第一部广播剧是1933年1月由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则是1950年2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在中国广播剧的历史中,不得不提王刚在80年代初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全国有100多家电台播出王刚播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听众超3亿。

录制小说的那段日子也令王刚至今难以忘怀,他曾多次回忆,当年每天在广播大楼录制,下班后揣着6元钱的稿酬,骑一辆自行车去和平门烤鸭店吃一份3.6元的烤鸭。从烤鸭店出来,已是华灯初上,王刚便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夜幕下的北京”大街小巷……

90年代中后期,由于使用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少,以传统电台为主的广播剧进入了低潮,年轻人逐渐抛弃收音机,转向VCD、CD、MP3等媒介。近年来,随着5G、智能音响、蓝牙耳机的普及,音频场景从移动端扩展至车载端、智能硬件端、家居端等各类场景,听故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过和90年代不同的是,收听的载体从收音机变为手机。
(, 下载次数: 17)
为什么选择广播剧?多位广播剧爱好者表示,相对影视剧的改编,广播剧能更原汁原味还原故事内容,同时保留了更多想象空间,“广播剧和小说一样,人物在想象中是最完美的样子,动画和真人就很破灭。”在采访中,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于影视剧,广播剧监管相对宽松,一些头部耽美作品如《魔道祖师》《将进酒》《天官赐福》《杀破狼》《默读》等被改编成广播剧,颇受女性观众欢迎。

【市场规模百亿 资本争先恐后进入】

王冠华在2019年从互联网行业切入音频行业,他所创办的成都万物声学已是业内知名的声音产品孵化工厂,制作了《西行记》《斗罗大陆》《天子传奇》等知名广播剧,并联合《科幻世界》推出了多部科幻类的广播剧。“我自己是深度的音频爱好者,特别是听小说,会有瘾。”王冠华介绍,在2019年的时候,他敏锐地发现线上娱乐发展和音频技术革新,使得线上音频受到越来越多广大年轻用户关注,相关在线音频平台也是遍地开花,“用户增长大概是从2017年开始,每年呈20%~30%增长 。”

事实上,音频市场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百亿市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音频市场从2019年开始就呈现翻倍增长趋势,2019年的市场规模为75亿,2020年达到131亿,预计2021年达到220亿,2022年市场规模达312亿元。
(, 下载次数: 18)
从2011年开始,各种音频APP在资本助力下,如雨后春笋般开始争夺用户耳朵,蜻蜓、喜马拉雅、荔枝、酷我畅听、懒人畅听、猫耳……占据市场第一梯队,平均总月活跃用户达到2.6亿的喜马拉雅融资已经完成12轮,估值240亿,早在2018年就传出上市消息,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荔枝FM捷足先登,于2020年1月17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开盘涨幅超10%,背后则是经纬中国、晨兴资本、小米等。

不久前的9月,喜马拉雅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腾讯、阅文、百度、小米等为其战略投资者,主要财务投资者包括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挚信资本、高盛、兴旺投资等。11月22日,蜻蜓FM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文在线领投,战略股东小米、瑞壹投资、普维资本跟投,而这已是蜻蜓FM于今年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

今年1月,腾讯音乐集团以27亿元交易金额收购懒人听书100%股权。仅3个月后,“懒人听书”与“酷我畅听”宣布合并为新的品牌“懒人畅听”,与喜马拉雅、蜻蜓等争夺广播剧市场。

【从版权费到制作费 一路看涨】

资本的进入,让整个行业的成本越来越高。王冠华回忆,最早的时候一部网络小说有声版权根本不需要版权费用,但如今头部的网络小说,版权费在十万到二十万,有些网络小说的有声版权一年一签,不仅有版权费,还要分成,一些头部作品的独家版权费高达百万以上。

晋江文学城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11月,有30部作品被改编成有声小说和广播剧,占了改编总量的30%。事实上,最火的广播剧、有声小说大都来自头部网文,如《雪中悍刀行》《杀破狼》《默读》《魔道祖师》《赘婿》《庆余年》《三体》……这些作品大多来自于网络文学,都先后被改编成影视剧、漫画、广播剧,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现在IP都是全产业链开发,有些网文可能先进行广播剧开发,效果不错再影视化。也有的是先有剧,再开发广播剧。如播放量超5亿的广播剧《魔道祖师》,也正是沾了《陈情令》爆火的光。”一位业内人士称。
(, 下载次数: 23)
在王冠华看来,和影视剧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相比,广播剧的制作成本更低,普通的制作大概在15~30万左右,当然,如果是头部IP,再邀请顶级配音演员、知名歌手唱主题曲,制作成本可能高达百万。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投资最高的广播剧之一是根据刘慈欣《三体》系列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全6季80集的体量投入高达千万,筹备、创作就花了一年多时间,由中国顶级配音团队“729声工场”演播录制,配音演员们参与过《古剑奇谭》《妖猫传》《流浪地球》等影视剧的配音。

“现在制作一部广播剧,其实和拍影视剧差不多,我们要用声音来演。”王冠华介绍,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配音演员,还需要配音导演、编剧、后期特效参与,前期需要编剧根据小说改编,将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和旁白展现,台词必须要有画面感,让听众不看画面都能懂人物、背景;配音导演要对剧本有深刻理解,能对配音演员的气息、感情等作出直接有效的指导;后期将干音制作到一个音频里,加上音效和背景音乐。除了内容制作,包括海报、推广、发行也有专人负责。
(, 下载次数: 18)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今的广播剧也是越来越内卷,一些头部制作会邀请知名音乐人制作插曲、片头片尾曲,还要花重金邀请头部歌手演唱,如毛不易、周深、周笔畅等都曾为广播剧演唱主题曲。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

编辑|段雪莹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