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不被大风吹倒》莫言给全国青年写的信被刷屏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2-5-6 08:48
标题:
《不被大风吹倒》莫言给全国青年写的信被刷屏
5月3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写了一封特别的信,分享了在艰难时刻给他带来力量的两个故事,回答了“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再次刷屏朋友圈。
“不被大风吹倒”,或许是当下生活中,莫言带给我们最朴实的启发。
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
这不是莫言第一次和年轻人对话,也不是B站第一次推出五四青年节演讲。从《后浪》到《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不被大风吹倒》,B站的五四青年节短片已成为“哔哩哔哩们”的节日仪式感。
近两年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只此青绿》等文化节目在青年群体中屡屡成为爆款,在这些背后,年轻人的内容需求和文化消费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充满文化感、具有年轻视角、创意的国风文化正在成为新趋势。
莫言:“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向年轻人学习”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几天前,有年轻读者在莫言的公众号中留言提问。
网友留言异常踊跃。
面对年轻读者的疑惑,莫言用一封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这样写道:“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与一个人。”
这本书是《新华字典》,这个人是狂风中使劲拉车、虽然没有前进但也没有倒退的爷爷。
“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演讲视频中,伴随着莫言娓娓道来,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真的很感动”;“重新获得了面对艰难的勇气。”
(, 下载次数: 1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当下,许多年轻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到迷茫和焦虑。《不被大风吹倒》,这封信的题目,恰恰是莫言想说给年轻人的。
在B站的采访中,莫言回忆起他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的发言,坦言道:“我的这样一封信,为了就是能够唤起你的记忆,让你在人生走过的道路上回忆下,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如果你也能够写出来,不仅让年轻朋友也能让我这样的老朋友们受到启发,我想这也会让你满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发挥它的直达人心灵作用的时候。”
这并不是莫言第一次和年轻人对话。2021年8月9日,66岁的莫言宣布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号“莫言”,公众号的slogan是:“我想和年轻人聊聊天”。通过公众号的一篇篇文章和一条条语音。莫言会跟年轻人分享他对文学和人生的看法,也会发布最新的创作信息。
莫言曾在谈及开公众号的原因时表示,最想对年轻人说的一句话是“向年轻人学习”。
充满文化感、年轻创意的内容成为年轻人新追捧
莫言和这封《不被大风吹倒》,对于B站的年轻人而言,在意料之中却又有些“小惊喜”。
从前年何冰的诗朗诵《后浪》,到去年收集全国955位初中生的演讲《我不想做这样的人》,B站两次五四青年节特别演讲的成功“破圈”,让看B站的五四青年节短片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仪式感”。
不过,相比《后浪》曾引发的争议和讨论,今年B站的五四青年节特别演讲,虽然依旧是熟悉的演讲形式,但没有说教也没有刻意讨好,尤其是在内容上文学性十足。
作为“Z+世代”高度聚集的平台,2021年第四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2.72亿,移动端月活用户达2.52亿;日活用户达7220万,同比提升34%。庞大的年轻用户,让B站的跨年晚会、元宵节晚会、五四青年节特别演讲频频出圈。
B站越来越多年轻人文化消费的背后,也反映出年轻内容的新变化。传统印象中,年轻人的标签为潮流、时尚、新鲜、快节奏,但当传统文化遇上年轻人,经典、历史、厚重、有内涵的文化同样是他们所追捧的。
B站此前发布的《BILIBILI读书生态报告》显示,在国学热的影响下,古典文学内容开始广受年轻人青睐,18岁~30岁年轻人占比达到72%。在B站最受关注的书籍TOP10中,60%为古典文学。
无独有偶,近两年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只此青绿》《上元千灯会》等文化节目也在青年群体中屡屡成为爆款,在这些背后,随着新世代成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的内容需求和文化消费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充满文化感、具有年轻视角、创意的国风文化正在成为新趋势。
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卫视、平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视、演出,重新定义文化类节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民族乐器、戏腔、原创国风舞蹈、非遗手艺等内容正在逐渐流行在各个节目中。
曾凭借“中国节日”系列成功破圈的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也推出特别节目,节目以《觉醒年代》为序篇,并加入国风、国潮元素,通过XR、多维空间、沉浸式舞台等技术,将厚重的历史感与青春的活泼力相碰撞。
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正在崛起,传统的文化表达和历史搬运,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只有不断创新,用年轻人更易于接受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才能让传统内容真正“活”起来。
来源:红星新闻,编辑: 魏官红 记者: 温梦华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