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打破纪录,SCI论文从写到发一个月 [打印本页]

作者: 囡栗    时间: 2023-4-4 21:50
标题: 打破纪录,SCI论文从写到发一个月
作者:知乎
发一篇SCI需要多久,发一篇2区需要多久,3个月、5个月、还是一年两年。
我们最新的记录,从写到发:1个月。
原始数据,不是网上爬数据,分析+写作+投稿+接收。
搞科研的人三六九等:
千万别学死读书的人皓首穷经,日以继月,年复一年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抠,抠了两年,别人都见刊了,他才出初稿。
千万别相信辛苦就能换来成果,千万别相信时间能够换来价值,没有的事,你花1万元测几十个转录组,别人花100万做个大群体,你以为你真的是找到窍门了吗?最大的窍门是没有窍门,经费决定一切。
如果才开始做项目,那就做好从头设计;如果数据都出来了,那就需要超强的写作能力;如果都没有,那就需要其他方面来弥补,哪些方面?往下看。
记住一条铁律:
设计第一,数据第二,写作第三,技巧第四。
现在我就通过1个月SCI的案例,给你拆解发文的每个过程。

(, 下载次数: 24)
首先实验设计

90%的人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成败,如果你不会,我们可以从头帮你策划(SCI-papers)。实验设计不合理有以下几类问题。
1.不知道需要多少样本
典型的比如测两个单细胞转录组就想发表文章,殊不知现在单细胞测序已经如此内卷,等你发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至少3×3了,样本量太少是硬伤,你看到别人能发,因为那是5年前的文献。
我们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高学历的傻白甜,十几个小基因组,无创新无差异无尿点,上来就要发2区高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的人测上百个重测序,看起来是挺大的样本量,然而他有几十个群体,每个群体只有几个样本,代表性不足。采样并不是难点,特别是农业相关的样本,为什么非要整成样本不足。
能不能在做实验之前设计好样本数量?

(, 下载次数: 24)
2.不知道该做哪些检测
有的人看见别人做外泌体检测,也跟着照做,殊不知一个转录组测序就能解决问题,几百元就能解决的问题花几千元,不要跟风,技术仅仅是个技术,你要研究的内容才是重点。同样的偏头痛,可能从转录组水平就能说明问题,何必非要深入到microRNA。
有的人花几十万做个重测序,然而其他生理指标性状数据不足,导致本来可以做个大文章,或者多发几篇,结果只能发一篇小文章,投入产出比极低。科研也要讲成本收益啊。当然这个问题不是硬伤,硬伤是浪费钱。群体结构、基因组选择、GWAS,都可以独立成文,你却把自己当大款。
3.不知道需要哪些资源
说白了,就是没有准备好。
病理样本来了,赶紧抓住样本做个单细胞测序,测了一堆数据,结果后续分析能力不足,没有相应的分析团队,没有服务器,当然这种事情可以找我(V:SCI-papers)。
有的做了重测序,转录组,却没有任何验证实验,甚至连样本都没有了,高通量虽然是灵丹妙药,但是至少做个qPCR验证,或者至少保存样本,为后续实验留点余地。
记住这个公式:组学研究+生信分析+基础实验=高质量论文
说到这里,还没开始讲如何1个月发SCI这件事。
第二看数据

1.数据质量
正如前文所言,没有好的实验设计,肯定就没有好的数据。
再拿单细胞测序说事,有的数据测了200G/样本,20000细胞,数据量够大了吧,然而一分析、一过滤,能够用的细胞所剩无几,这种结果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前文说到,有的人测了几百个重测序,然而群体几十个,看起来数据量大,其实单个群体数据不足。
这些都是数据质量的问题,基本上我们拿到数据稍作评估,就知道能不能发文章,需要补充哪些数据。
数据质量很重要,对数据的挖掘也很重要。

(, 下载次数: 28)
2.数据挖掘
为什么老师拿到数据一头雾水,我们拿到就能够如鱼得水,很简单,数据要经过深入巧妙的个性化分析,才能够说明问题。现在大多数测序公司为了简化服务,都不搞个性化分析,然而个性化分析才是发文章的关键。公司是需要盈利的,做标准分析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是你千万别天真的以为,跑个标准结果出来,圈图、热力图、曼哈顿图,GO、KEGG搞两下就完美收官。标准流程能发文章,那还读什么研究生,直接当个采样民工,往测序公司一送就搞定了。没有的事。
我们1个月发SCI,毫无悬念,高级生信分析工程师对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
第三拼写作

1.故事力
做实验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说明研究价值,这就需要“故事力”。和大课题组不一样,大课题组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价值论证和基础研究支撑。
要让别人看你的Paper,首先要激发别人重视你的研究价值;然后才是展示结果的显著性,然后才是论证的前后完整性、严谨性。
我们1个月发SCI,就是写好了论文的故事,一种昆虫的嗅觉系统,有什么用?看起来是个屁用没有的研究,然而详细了解你会发现,昆虫嗅觉关系到他们如何寻觅花花草草,如何进行信息交换,还可以人为的干预,非常有意思。

(, 下载次数: 28)
2.文字力
写作是一个综合水平的衡量:英文能力你的英文过关吗?你的写作能力合格吗?文献读的够多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都需要去润色,想明白这个问题,评估自己的实力,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写作、还是社交,我说这个并不是空穴来风,有的人天生对论文不感兴趣,却非要搞一篇Paper,那就去搞社交,拿到项目再发文章呗。
某些机构专门帮别人搞灌水论文,这种大家一定要注意,贪便宜真的吃大亏,他们的学历还没你高呢?凭什么能够帮助你?一篇2区3区,一篇SCI,正常情况下至少消耗副教授级别的工程师2~3周时间,一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至少消耗副教授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脑袋高速运转,头发都会变白,完全是用生命在写作。
第四拼技巧

为什么我们能在1个月内从写到发?一路写到这里,最关键的技巧出现了,前面的都是常规操作。我先问几个问题:你对杂志期刊了解吗?哪些是专业相关的杂志?版面费多少?审稿时间多长?如何选择?
大多数人都没发过几篇文章,没什么经验,而经验丰富的人一年至少发几篇,熟悉了才知道门道。
1.选对标的
通常大文章没得选,小文章可选的期刊杂志就多了。我们的工程师只要我报出论文方向,他立刻就能说出可投的目标期刊,不得不佩服,很多人找我们进行评估,内容如果SCI都够不上,那就赶紧停止吧,花时间写作就是徒劳更多的沉没成本(免费评估找:SCI-papers)。
要知道,论文和杂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不是CNS牛逼,是大家都把牛逼的文章发到CNS,所以它就牛逼了。一篇大牛文发到犄角旮旯的杂志上,可能会顶起杂志的分量,但是大概率会淹没。CNS也不是篇篇都是经典,有时候被大佬的光环蒙蔽造假也很可能,典型的比如日本的小保方晴子。
最近几年大家都流行中科院分区,而不再计较SCI,因为中科院分区更硬,再过几年中国科研如果引领世界,中科院说啥都会让人趋之若鹜。
2.大佬坐镇
如果你写了论文去投稿,结果编辑偏偏邀请你作为审稿人,你会怎么办?
答案是:直接过。对不对?
此处并不是说有什么内幕,而是自己写的论文,整个实验细节都清楚明白,在自己水平范围内当然是认可的。科研领域就是如此,大多数专业就那么几个人推荐作为审稿人,大多数大佬既是投稿人也是审稿人。
在如今海量的论文面前,同样的内容,要发文章,要么写作实力刚刚,抓住编辑胃口;要么大佬坐镇,降低信任门槛;要么认识门卫,直接进门再说。
所以为什么1个月发SCI?
天时地利人和。
课题本身的设计没问题,深度进行数据挖掘,充分展现研究价值,前锋和守门员是同一个人,直接审稿过关。
论文并不是写得好,而在于研究本身。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