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网络作家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24-7-12 17:55
标题: 网络作家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栏目主持:虞婧)

/

(, 下载次数: 20)

梨花颜,1991年生,网络作家,编剧,海外短剧平台ShortMax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东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开始创作,曾获海南文学双年奖新人奖、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优秀剧本奖,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文学IP奖等。代表作《匠心独你》《嗨,古建修复师先生》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微短剧作品《海上有春风》入选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

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2023年一部《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火爆全网,后续出现《无双》《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等破圈作品,网络微短剧进入爆发期,成为了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特征明显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

从题材上讲,微短剧流行闪婚、甜宠、马甲、逆袭、寻亲等题材,目前市面上爆火的微短剧几乎大半出自网络文学IP,当真正接触微短剧行业,更熟悉它的内容开发和运作流程以后,我时常庆幸我是网络文学作者出身,这让我更懂得如何设置卡点与爆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去保持文学价值等,并在后续的创作中,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迁移运用于微短剧剧本创作。

微短剧剧本创作的特点与难点

过去的十五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网络文学长篇小说,2017年在机缘巧合下开始进行剧本创作,这些年也陆续写了一百多集电视剧剧本、五六个微电影剧本等。曾经网络小说影改不是容易的事情,随着微短剧的兴起,大家的文字作品实现可视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 下载次数: 17)

这是一种机遇,也涌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以字数论,长剧45分钟一集,一般15000字左右一集,10-15分钟的短剧3500字左右一集,微短剧则是1-2分钟,500字左右为一集。故事体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密度和写法。微短剧要求作品短小精悍,人物要集中,戏要有张力,主线清晰的同时矛盾冲突要强,需要创作者集中精力去把主线做明,同时要深度挖掘主角身上可能出现的“戏”,在有限的时长里,用最容易落地的场景讲最好看的故事。

网络文学篇幅较长,所以从故事构架出发,创作者会下意识写长,尽可能多地设置能够支撑百万字的人物与剧情,而微短剧不需要“放”,需要“收”,尽可能收紧事件之间的长度,浓缩故事,基本上60-90秒左右就需要有一个爆点或亮点。

先定位,后细化

今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公布,我的《海上有春风》有幸入选重点选题作品。创作契机来源于我本身是海南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也越来越关注深度的题材。这其实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以海南在发展自贸港过程中吸引百万人才为时代背景,讲述一栋公寓里六位身份不同的租客的个人选择和命运变迁。接下来就以它为例,讲一讲微短剧剧本的构思和写作心得。

(, 下载次数: 14)

首先是定位。《海上有春风》写一栋公寓六个租客在海南自贸港奋斗的故事,那就是群像戏,需要想好做竖屏短剧还是横屏短剧,这会影响到剧本创作时对画面呈现的思考。比如,群像戏里一个画面镜头能容纳多少人,是否要刻意避免掉复杂的场面等。像这种多主角的剧,就要在大纲、分集构思的阶段,尽可能避免大群戏(主角同时出现)。人一多分不清主次,容易乱,很难把故事说清。如果是竖屏微短剧,六位主角全部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一是会很拥挤,影响视觉效果,二是如果每人都有一句台词,挨个特写一遍很占时长,观众不容易弄清楚这一集想表达什么。

所以我把原本想做成四十集的短剧改成了三十集,每集500-700字的篇幅,大概五集一个主要人物,这样在板块呈现上会更加平衡,故事也能够更加集中、更加精彩。

接下来是设计人物。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人物都是故事基础。如何做好人物前史和人物小传已是老生常谈,但写活生生的人,围绕人写活生生的事,仍是重心,这样故事才会有烟火感和生活感。关于故事的主线和小支线、主要的矛盾冲突,我也都会从“人”身上延伸,依据人物性格设置。比如《海上有春风》里的六个人,萧漳和父亲的矛盾其实是新老一辈人关于择业观念上的冲突,Allen身上的矛盾冲突是外国人在中国、甚至是在海南,中西方思维、语言问题、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赖雅和徐教授夫妻则是夫妻间沟通和相处模式的冲突,也是赖雅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换了新环境以后找不到个人价值进而引发的家庭矛盾;陈心是因为学历低而产生的冲突等等。

不一样的角色凑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戏剧效果。人物和人物间有差异,才能碰撞出故事。所以人物要做出特质,可以参考的一个方法是“反差感”。比如说一位高知退休老太太,爱好唱京剧,生活里的她优雅爱美,可唱京剧时不唱青衣,偏偏爱戴假胡子,捋着胡须唱老生。简单几个细节,通过对人物做反差点设置,这个人物不一样的地方就立体起来了,变得更加生活化与有记忆点。再比如,一个众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叛逆少女,她其实每晚都在看自己珍藏的去世妈妈留下的错题本,这也是一些让人物不脸谱化、有记忆点、每一个都有特色且不重叠的小技巧。

最后就是剧本的落地创作。短剧的剧本格式和长剧差不多,同样都要在每场戏的最前面标明是哪一集哪一场,日戏还是夜戏,场景是在哪里,室内还是室外,不同只在于它的叙事节奏不同,体量也偏小。目前具体格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看编剧个人的创作习惯,重点是把场次信息、日夜戏、分镜、远近景、特写镜头标注清楚就足够了,便于剧组筹备和落地拍摄。在剧本内容层面,做到分镜清晰,台词简短有力,剧情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同时还能打动观众,就是一个合格的剧本了。

现在很多新人编剧都是依靠读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编剧作品入门的,慢慢摸索用空镜转场、用特写放大人物情绪、用字幕补充“xx年后”等信息,在实践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在剧本写作里,并没有规定环境描写和台词比重是多少,有时候还得看作品,比如悬疑作品在剧本呈现上为了营造氛围,可能会给到较多的环境特写,如果是言情向作品就会把较多笔墨放在主人公的互动上,着重描写对手戏。不同的作品因其需要而异。

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也要有独特风格和文学价值

就《海上有春风》而言,作为一个创作伊始就决定加入文旅元素的微短剧作品,怎么融入具有时代性的元素,表现地域特色也是构思初期就要考虑的。这能帮助剧本在一开始就有一个鲜明独特的风格。不过元素也需要用得深度融合而不流于表面,作者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实际考察过的内容。因为只有真正生活过、经历过,才能对这些元素信手拈来。

我本身就是一个吃货,海南也有很多特色美食,比如清补凉、椰子包、糟粕醋火锅、酱油蘸荔枝、辣椒蘸芒果等,都是海南人眼中特别好吃又“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旱稻酿成的山兰酒,一般人接受不了的又腥又臭又咸的鱼茶,这些都是特色。故事背景立足于我熟悉的地方,加上几十年的生活经历,非常有益于在创作中运用。并且,当我们写一个作品,连自己都不认为它是完全虚构的时候,它才足够真实。

《海上有春风》里写到的骑楼古街、海边赶海、黎族船型屋、椰子树、海岸线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写的时候,起初是考虑到取景方便,贴近现实能够降低拍摄成本;另一个是考虑到文旅因素,私心觉得如果一个讲海南的作品可以拍摄出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那或许能吸引更多人来海南。就像剧本最后一场戏Allen说的那句话一样:向全球传播海南的声音,向世界讲述海南的故事。这应该也是我作为一位海南籍创作者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剧本更直接对接市场、注重实际操作,但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文风。《海上有春风》完成以后,我给一位朋友看,她觉得这个剧还挺幽默的,比如写“人的理想不在远方而在眼前”这个小主题时,下一秒可能就发生了很搞笑的事。在一个“大格局”的剧本里能做到时不时搞笑一下,可能和我本人的幽默性格有点关系,也把自己“大事严谨、小事不拘”的生活理念悄然夹带了些进去,所以部分用轻松笔调写的情节,就难免透出一点点“喜感”来。用剧本语言来说,这或许又是一种“戏”。

好的剧本里不能缺少“戏”,但比看点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题。戏剧性决定它好不好看,而主题决定了它生命的高度和宽度。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作品中直接输出观念,想清楚自己想写什么,在呈现什么,针对这个题材最原始的“表达欲”在哪里。当清楚了自己的创作初心在哪里,那么在写作中便也就能牢牢握住这个核心了。

于我而言,很多时候我们在写时代,更是在写人,写人的同时无意中呈现了时代的一角。正如《海上有春风》中,无数不同身份背景的“我们”,才是自贸港成功的关键。这或许就是我想探索的现实题材剧本写作的意义。

来源:中国作家网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