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散文集《回忆找到我》出版 张抗抗倾诉真实生命感 [打印本页]

作者: 萧盛    时间: 2017-4-24 09:40
标题: 散文集《回忆找到我》出版 张抗抗倾诉真实生命感
著名女作家张抗抗近日推出了散文集《回忆找到我》,她用当今文学图书市场上稀有的文学体裁和稀缺的优美文笔回忆并记录了她难忘的青春岁月。读者从中可以看到她对亲情、友情、乡情的思考,也可透过她个人的回忆看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张抗抗在记者采访时说:“希望大家在我的散文里看到真实的生命感。”
新书回顾“漂泊的青春”
在《回忆找到我》一书中,张抗抗回顾了自己漂泊的青春岁月。18岁时卷入时代洪流,成为“老初三”,丢失了心爱的日记本;19岁时,离开出生地杭州,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处于青春年华的张抗抗无比忐忑,她日夜思念着故乡,把自己定义为“流浪者”。
她这样写道:“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浪漫移民。”这段经历成为她文学创作的富矿,在她的众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当时历史环境的底色。然而经历了半生沉淀,书中回忆起的“北大荒”虽然艰苦,却是最美的地方——“那种真切天然、朴实无华的美,常常在梦中和遐思中,将我完完全全地笼罩包容,并与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张抗抗坦白:“‘北大荒’的风云,‘北大荒’的悲壮,曾是浇灌我们这代人青春的泉源,我知道自己的笔永不可能穷尽它。”
想传递“真实生命感”
久远的北大荒生活虽然艰苦,但却留给张抗抗不可磨灭的记忆。在今日看来,这些记忆中饱含着当下时代稀缺的宁静和情感。
张抗抗回忆说:“我在北大荒时除了读书就是读信。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逝去的书信》。同学的信、亲人的信,等待家信。我们连队有个女生是宁波知青,她家父母每天给她写封信,我们特别眼红。她每天收信,回信,形成不断的链条。这种亲情到这么严重的程度。我父母给我写信,我都会在灯下给他们回信。我对生活的关注很自然,书本是固定的文字,我们还有活的生活,那时没有丰富的生活,不像今天有太多选择。我们就会移情到比较容易生长和接近的物体,就是植物,是自然。这种自然也不是太远的自然,也就是北京郊区啦、杭州钱塘江的钱江潮啦、黑龙江大江逆行啦,也有写花草的散文,一草一木皆世界。这就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我无意批评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有一次聚会,同桌的人全都在低头看手机,中间是没吃完的饭菜。我路过他们的卡座,就怀疑他们是来吃饭的吗?都在玩手机。你在我身边,但我们之间隔着一个手机。很多人都说:我们就微信联系吧。希望大家在我的散文里看到一点真实的生命感,真实的存在,无论一朵花还是一棵草。”
当“北漂”是个人选择
张抗抗笔下的北大荒生活是艰苦的,也是诗意的,如今已经很少有作家再用如此精细的文笔去描述一代人经历的另类青春。
张抗抗管自己叫“北漂”,“北大荒的漂”。她的青春时代和如今年轻一代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但张抗抗却不这样认为,她笔下的北大荒生活,其实也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产生共鸣。“我就是一北漂。北大荒的漂,漂到北大荒去了。我19岁离开杭州,到北大荒,80年代以后才到北京定居。从南到北的空间,延长的时间感,这些大家今天都是能感同身受的。当时是时代洪流推动我们走向北大荒的,但其中也有我个人的选择。当时,我是在农场开始读书和写作的。我在书中强调的是自我选择的态度,我想对今天的北漂朋友说,你有选择,就有主动权。”
“离开”才觉故乡美好
为什么这本书名叫《回忆找到我》?“回忆找到我”和“我找到回忆”之间到底有何不同?
“我们都是在离开故乡后才会有思恋之情,生在其中都会有很多抱怨和厌烦。你离开它才会获得第二次生命。年轻时你会抱怨生长的地方如此没有生气,想离开,但离开后你会想到它的种种的好。你和它有割不断的感情,饮食、乡音,让你想到它的好。回忆是很沉重的话题,而这本书里的回忆是主动找到我的,它们都是快乐的、美好的。”张抗抗说,“如果是我找到回忆,是我去寻找我们将会遗忘的历史,那成文和这样的散文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将是沉重的或者是忧伤的。回忆不会都像这部书这样美好和轻松的。”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