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古装剧误导我们最多的一句话
[打印本页]
作者:
萧盛
时间:
2017-5-2 09:16
标题:
古装剧误导我们最多的一句话
◎莫阑珊
每个人应该都多多少少看过古装剧吧?尤其是喜欢历史的朋友们。
古装剧中,基本上都有宣读圣旨的情节出现,每当太监或者是钦差大臣们宣读圣旨的时候,前面都会加上这样一句话:“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才说出圣旨的内容。
虽然不一定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看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认为这句话是宣读圣旨时应当有的。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
如果你认为是的话,告诉你,那就是你被那些不够严谨的影视剧骗了。
其实,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被用于所有的圣旨中,而且,它的意思也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个意思。
不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其中亦有追赠奉天承运皇帝之号。皆已停废。则让皇帝之庙。不宜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废毁。沿情定礼。实为协宜。制从之。”
这段话选自《唐会要》中的卷十九,“让皇帝庙”这一条记载。
这是有关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早来源的官方史书资料。
当然,关于这句话最早来源的问题还有待考证,但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妨碍我们去理解这句话。
我们可以从文字中看到,“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其实是唐朝太子去世之后别人给追封的尊号,被用于加在称号前面,也就是说,他是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遵照上天的旨意而且承载运世之道的皇帝,是对于其人政绩和责任的一种赞赏。
这样看来,“奉天承运”这四个字并不应该是单独的形容词,它应该和名词连起来,用来表示一个有特别尊号的人。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知道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并不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应该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奉行天命的皇帝说的话,而不是为了奉行天命,皇帝这么说。
而且,这八个字,大多数的时候只用于被尊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的人颁发圣旨时候的前缀,更多的时候,皇帝颁发圣旨的前缀只用了“诏曰”,或者是“皇帝诏曰”这几个字。
看看吧,你是不是被古装剧骗了好多年?
朱元璋对“奉天”两字情有独钟
除此之外,也并不是每一个朝代对于这句话都有相同的用法。
《万历野获编》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继位之后,把自己称为“奉天法祖”,就连平时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拿的玉珪上都必须刻上“奉天法祖”这四个字,并且规定,今后所有的圣旨下达都要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作为前缀,太宗继位之后,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规定,并且将这样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一直沿用到后来清朝灭亡。
可见,朱元璋对“奉天”两字真是情有独钟。
所以,我们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明朝之前,原本“奉天承运皇帝”这个前缀并不是被用于圣旨上,而仅仅是对于皇帝的一个称号,或者是书写史书的时候,描写皇帝说的话所加上的前缀。
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由于朱元璋对于这个称号特别偏爱,所以,在圣旨的前面加上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影响后世。
也就是说,这八个字是在明清时期颁布圣旨的时候才有可能听到的,其他的朝代都极少会用。
如果在某个唐朝、宋朝的古装剧中出现了这样的话,很明显是不正确的。
圣旨的前缀,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其实,关于这圣旨的前缀,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比方说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中的“门下省”是为皇帝审核政令、复阅公文的机构,皇帝的圣旨,必须经过门下省的批阅才能够颁布,那么在唐朝的时候颁布圣旨,一般都是用“门下”两个字开头,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圣旨,开口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除此之外,还有些时候则会用“大唐皇帝令……”来作为前缀,《旧唐书》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总之,绝不可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再比方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元帝纪》中有“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的记载,那时候的圣旨,也是大多数以“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来开头,意思是“顺应天道时局,给你下达这样的命令”。
汉朝的时候,还没有“圣旨”的叫法,所以皇帝颁布政令的时候,一般以“某年某月某日”开头,比如刘备在颁布的时候就是:“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的误解还是很深的。
所以,下次,如果再看古装剧的时候,如果有太监或者钦差大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就可以很确定地说:“他这样的读法是错误的!”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