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是时候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萧盛
时间:
2017-9-21 09:35
标题:
是时候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了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到了可以提出其“中华性”的时候了。
(, 下载次数: 4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为什么这么认为?这要从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来讲。可以说,网络文学既是一种根植于当代改革实践和中国民间及传统文化的创作混生体,也是越来越强烈地反映着全球化语境下中华主体性确立的敏感区。
时代的势能,给了这个伴随新媒介崛起的草根事物成长契机。而这恰恰由于它既是世界的又是本土的,既是传统的又是时髦的,既是大众的又是部落化的,既是发达的又是发展中的,既是作品又是产品,既是它自身又是辐射文化产业链的IP(知识产权)。它在集中体现全球化和“互联网+”所有特质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呈现出沉淀于广大网络作者、读者的中华文化基因。而且,3.53亿人次规模的网文读者以及影视、动漫改编的用户群体,开始不简单满足于早期普遍认定的娱乐(“爽文”)诉求表达,而选择在阅读、体验中寻找生活参照、精神动力、价值关怀和家国情怀。
也许,仍然有半数以上的作品在快感模式中满足低水平重复的惯性,但已经不难看到,借由脱颖而出且广受欢迎的精品之作,网文世界正呈现出作者与读者共同成长、建设想象共同体、再造中华价值系统、确立国家民族认同的趋势。无论历史文、幻想文还是军事文、都市文,都有“我是中国人,我在世界中如何建立自己及其身份”的表达。这种表达可以理解为处于全球地理中的“我”反观自照的文化心理自觉,即越是国际化越有中华意识,也可以理解为随着中华崛起的外部环境变化,一些精英的网文作者、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网络文学“中华性”的建构之中,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阐释他们对中华历史、人生哲学等的理解。
当一种大众文艺载体成为时代的强势,引发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后,势必带来“文脉与国脉相连,文运与国运相牵”的社会性、政治性、历史性赋格。固然,商业规律依然左右着平台运营、作品创作等诸多特点,但只要作者能够平衡其中的关系,并不断提升创造性转化的本领,剩下的关键就是如何通过大众的文学叙事机制完成合理合法的“中华性”网络文学经典。近20年,网络文学代表作家的一些有效努力和显著流变,让我们对这一点更有信心。
2016年完结的《将夜》和《雪中悍刀行》两部小说,就是构建并传播中华精神认同的佳作。大量的古代神话、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典章名物、闲情雅玩等中华审美元素借由网络小说这个载体被“另类唤醒”,和《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文化综艺节目一道,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认知,凝聚着海内外华人的文化意识。
网络文学的“中华性”既是它自然而然形成的精神质地,也是当下以及未来需要阐释和研究的文化根性。这项工作将汇入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接榫的世纪性使命之中。
(光明日报,作者:夏烈,系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学院教授)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