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万万没想到,皇帝的伙食也是食堂水平 [打印本页]

作者: 萧盛    时间: 2018-4-2 13:10
标题: 万万没想到,皇帝的伙食也是食堂水平
[摘要]可怜的皇帝,连自己喜欢的菜都不能多吃,吃个饭都不安生。
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叫什么?看过电视剧都知道,御膳房啊!
为什么宋朝皇帝爱吃羊?御膳房做饭好不好吃?清朝国宴吃的是不是满汉全席?
(, 下载次数: 109)

皇帝的御膳都吃的是什么?宫廷生活总是很神秘,然而越是神秘,大家越想知道。
于是电视剧里有了这些画面:银针试毒、太监传膳、妃子到御书房送汤羹、宫廷内宴上各种暗潮汹涌……
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
为什么宋朝皇帝爱吃羊?御膳房做饭好不好吃?清朝国宴吃的是不是满汉全席?
这些,都是皇帝餐桌上的小秘密。
宋朝:羊的灭族之灾
当了皇帝,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
这句话跟妈妈说“考完试想玩多久玩多久”一样不靠谱,宋仁宗第一个跳出来不同意。
《宋史》里面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仁宗半夜肚子饿了,想吃烧羊,却不敢让御厨去准备,是因为之前从未有过夜间宰羊的先例。仁宗怕一旦自己破了这个例,御厨从此每夜都会杀羊,以备皇帝要吃,反倒成了惯例,白白地杀了许多羊,所以宁愿自己忍着点饿。
(, 下载次数: 90)

宋仁宗赵祯

当然,仁宗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宋朝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喜欢霍霍羊。
羊大为美,宋朝宫廷喜欢吃羊,不只是因为羊肉软嫩细腻,还因为羊肉性温,补中益气,比保温杯里加枸杞还养生。还有一点就是,宗室饮食多少有“以形补形”的讲究,羊是温顺,安静的动物,是以皇帝吃羊,是表示皇帝宽厚仁慈的意思。
于是羊被奉为“肉中至尊”,皇室祖法也给吃羊肉亮了绿灯,于是宋朝宫廷吃起羊肉来,更加肆无忌惮。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期“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就算是上面提到的“不宰羊忍饿到天明”的仁宗,每天御厨房也要宰羊280只;到了神宗朝,御厨账本上记录一年的羊消耗量达到了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
羊听了只想拖家带口地逃跑,晚跑一秒那就是灭九族。这就难怪仁宗不愿意再过度杀羊。
(, 下载次数: 93)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当然,神宗朝算是吃羊的“巅峰时期”,是因为那时宋朝还没有南迁,陕西的羊被称“膏嫩第一”,不间断地做着宫廷的“羊肉供应商”。然而南迁之后,落入金人手上的可不只是原来北宋的土地,还有那些鲜嫩肥美的羔羊。
于是羊肉的价钱开始飙涨,以至于要九百钱才能买到一斤,一位叫做师鲁的官员甚至还写了一句诗,抱怨如今的羊肉是吃不起了:
“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这位大人就别抱怨了,毕竟这时宫里很难再“日宰百羊”了,中宫里勉强能维持每日一羊。继承了赵家人“爱吃羊”基因的宋高宗心里也苦啊,但他不能说。
绍兴二十一年,宋高宗亲临清河郡王张俊府上赴宴,那可是无上的荣耀。清河郡王也是为此下了大工夫,准备了高宗最喜欢的羊肉:羊头菜羹、烧羊头、羊舌托胎羹、铺羊粉饭、烧羊、斩羊、羊舌签等,其中羊舌签是把羊舌头切成极小块,熬成肉粥,用鸡蛋做卷,包裹碎肉,味道香甜可口,寓意能言善辩。羊舌托胎羹则用羊舌二枚,羊皮二块,羊肾四枚,蘑菇、糟姜做羹。
(, 下载次数: 92)

高宗如此给面子去赴宴,难道是冲着羊去的?
明朝:御膳房堪比学校饭堂
给皇帝做饭的地方叫什么?看过电视剧都知道,御膳房啊!
一不小心被清宫剧洗脑了吧?要知道御膳房是清朝才有的机构。而早在明代,御膳房叫做“光禄寺”,和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称“五寺”,是明朝的五个职别的衙门。
没错,这是政府机构,不是寺庙。
(, 下载次数: 94)

明光禄寺位于北京东华门外,到清朝时曾做为英亲王府后又改为光禄寺。直至后来变为北京孔德学校时,还留有光禄寺的影壁,现为北京第二十七中学。
光禄寺不但要管皇帝的饭,还要负责操办宫宴,大到正旦、冬至、万寿节,哪个小皇子满了月、哪个公主被尚了驸马举办的庆宴,小到皇帝赐给大臣的立春春饼、正月十五元宵、端午粽子等,也是由光禄寺来办。
而且不但要管活人的饭,还要办祭品:各种祭祀仪式上用的果酒、先帝寝陵的三牲祭品……
然而明光禄寺的饭有个不得不提的硬伤:难吃。
不只难吃,还难吃到在整个京城都出了名。《戴斗夜谈》里面写了京师在民间相传的“京城十可笑”:
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枪,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
“光禄寺茶汤”稳居榜首,这样的“不败”地位,放到现在能跟它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学校饭堂了。
别不信,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写《五杂俎》时就曾说:
“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
意思是御膳并没有什么珍奇食材,也就是大鱼大肉,然后大开大合地炒、煮,然后大撒调料而已。
永乐二年间的一场庆成宴上,菜色是这样的:
(, 下载次数: 90)

《礼部志稿》卷三十九

上桌: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烧煠五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钟;
中桌: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
随驾将军: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猪肉饭、酒一钟;
金鎗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
教坊司乐人:按酒一般。
看起来实在是寡淡得很,明皇帝们还得每天吃,心疼一秒钟。
到了明中后期,万历皇帝终于忍不了了:我不要吃光禄寺做的饭!我要换厨子!公公你来想法子,给我弄点别的吃食!
这就是为什么《明史》里面记载:
“帝常膳旧以司礼轮供,后司礼无人,乾清宫管事牌子常云独办,以故侦卒稀简,中外相安。”
到万历中后期,皇上终于逃脱出光禄寺的魔掌,御膳从此由乾清宫的管事公公们一手包办。
菜单上的选择顿时变多了:
面食:八宝馒头、攒馅馒头、蒸卷、海清卷子、蝴蝶卷子;大蒸饼、椒盐饼、夹糖饼、芝麻烧饼、奶皮烧饼、薄脆饼、灵芝饼;枣糕、白馓子、糖馓子、芝麻象眼减煠;鸡蛋面、白切面、水晶饭。
肉食:凤天鹅、凤鹅、凤鸭、凤鱼、棒子骨,烧天鹅、烧鹅、白煠鹅、锦缠鹅、清蒸鹅、暴腌鹅、燌鹅、锦缠鸡、清蒸鸡、暴腌鸡、川炒鸡、白煠鸡、烧肉、白煮肉、清蒸肉、猪屑骨、暴腌肉、荔枝猪肉、燥子肉、麦饼鲊、菱角鲊、鲟鳇鲊、饷鱼、蒸鱼、猪耳脆、暴腌肫肝、煮鲜肫肝、玉丝肚肺、蒸羊、燌羊。
汤品:牡丹头汤、鸡脆饼汤、蘑菇灯笼汤、猪肉龙松汤、猪肉竹节汤、玛瑙糕子汤、肉酿金钱汤、锦丝糕子汤、玺珠糕子汤、木樨糕子汤、锦绣水龙汤、月儿羹。
冷饮:酸甜汤、蒲萄汤、柿饼汤、枣汤、豆汤、蜜汤、炒米汤、浆水、牛奶。
所以说,电视剧里“皇帝吃不高兴,一怒之下把御膳房的人拖出去全斩了”这种事,都是骗人的。
清朝:众筹来的“满汉全席”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满汉全席=皇帝+山珍海味+珍奇餐具=皇帝一个人享受一大桌子菜。
清皇帝不想说话并且朝你翻了个白眼。那么是在什么时候吃?吃的什么菜?都有谁在吃?
其实满汉全席=满席+汉席,是两种不同的宴席。比如在太和殿前的国宴,那设的是满席;如果是皇帝赐宴给臣子,用的则是汉席。而满席和汉席又各自分了六或五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前四个等级的国宴,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的,最高级别的头等席,是用于帝后死后的随筵,二等席则是皇贵妃死后的随筵,以此类推。
所以说为活人所设的最高待遇是四等席,也就是每年过年、冬至、皇帝生日、皇帝大婚、公主成婚的时候,在太和殿吃的国宴。
(, 下载次数: 102)

光绪皇帝大婚时的宴席

元旦是一年之始,自然要大摆筵席庆贺。每年元旦皇帝都会在太和殿设国宴,请来所有王公世爵,还有品级比较高的大臣。乾隆三年规定太和殿国宴规模是二百一十席:身份高的人,一人一席;身份略低的,二或三人一席。这么算下来,一场国宴大概是三四百人的规模。
当然,最重要的是看吃什么:
四色印子四盘,四色馅白皮方酥四盘,四色白皮厚夹馅四盘,鸡蛋印子一盘,蜜印子一盘,合圆例饽饽两盘,福禄马四碗,鸳鸯瓜子四盘,红白鏾子三盘,干果十二盘(龙眼,荔枝,葡萄干,桃仁,榛仁,冰糖,八宝糖,大缠,栗子,青梅,红枣,晒枣)鲜果六盘,分别是苹果,黄梨,红梨,棠梨,波梨,鲜葡萄,还有一盘盐。另有小猪肉一盘,鹅肉一盘,羊肉一盘。
也就是猪鹅羊各一盘,然后其他全是瓜果蜜饯?
没错,满席都是吃点心配奶茶,又叫“饽饽宴”,四等以下的宴席才有酒席宴,即一边吃肉一边喝酒。
王公大臣:千辛万苦进宫吃席,就让我嗑瓜子吃水果?
(, 下载次数: 98)

《甄嬛传》中的宫宴

这还不算完,宴上吃的猪羊,不要以为是皇帝自己掏国库的钱。
按照规定,除了饽饽宴上面的点心是内务府备办之外,酒席宴吃的羊和酒,还有所用的银制餐具,都是由王公们按品制进献。比如说,亲王要进献八席,贝勒就只用献三席,无一例外。
这也可以?难道这是传说中的“众筹”?
皇帝微微一笑,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大清江山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们要和我同心同德,这是同为皇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知道吗?
王公们只能保持微笑,反手就……献上了肥硕的大蒙古羊。
延伸阅读:《天子的食单》
清朝皇帝连吃饭也要严格遵守规矩:每天早、晚膳两顿正餐,早膳在早上六七点钟,晚膳在中午一两点钟。
这“晚膳”吃的确实有点早。所以在早膳前晚膳后,皇上可以向御厨“点餐”,当做小吃夜宵来吃,不算做正餐。
吃早晚两膳的时候,种类虽多,但是规矩更多,比如说皇帝不能吃同一道菜超过三勺,以免别人知晓了皇帝的喜恶,有了加害之心。如果连舀三次或者连吃三口,那么太监就会立刻将这个菜撤下去,而且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见到这个菜了。
可怜的皇帝,连自己喜欢的菜都不能多吃,吃个饭都不安生。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