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 文化与科技的新认知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8-4-30 15:26
标题: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 文化与科技的新认知
“数字文化不是简单地把文化进行数字化或网络化,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如果真要取一个名字,那就叫新文创。”近日,腾讯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腾讯UP2018发布会上如是说。
什么是新文创?
程武在演讲中诠释了腾讯提倡的新文创概念:新文创是一种更系统的发展思维,希望通过更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复合化生产和IP构建。新文创的核心是内容升级到体验,即不仅要有好内容,还要有多元、受大众欢迎的形式,且其过程是可广泛参与的,是动态发展的。新文创的目标是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 下载次数: 7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新文创是从泛娱乐概念升级而来,较之泛娱乐,新文创更系统地关注IP的文化价值构建,更注重塑造IP的方式的升级。新文创的“新”主要在于四点:树立“新标准”,关注IP“产业+文化”的二元价值;建立“新共同体”,生态化地连接更多元的文化主体;打造“新体验”,构建更丰富立体的综合数字文化体验;探索“新可能”,对前沿科技进行紧密关注和前置准备。
从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的两个趋势:一是从娱乐到更加注重双效统一的文化内容生产趋势,二是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赋值的趋势。
从泛娱乐到新文创
泛娱乐是从传统单一产品运营上升到全产业链布局运营的思维转变。经过实践,基于IP的泛娱乐经济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领域产品经营的共识。
但现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中存在着太多“娱乐过度”的现象。“三俗”不必多说,更为隐晦的是对IP的不正当利用——借着“娱乐”的外衣,做的却是伤害IP与用户感情之事。近期,“内涵段子”的下架、快手的整改、微博热搜榜的改动、游戏防沉迷系统的上线等事件,均证明了过度娱乐不是文化产业的未来。
当下,泛娱乐正升级为新文创,这种升级体现了行业乃至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文化内容产业从过去单纯的娱乐感官刺激、追求“娱乐至上”的单一导向,转向、升级为文化内容产品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要兼具人文关怀,更具文化内蕴,更贴内心,更有正能量,更符合主流价值观。换句话说,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和经济效益并重,要能成为老少皆宜的绿色文化内容产品。
这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理想状态下,消费者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产品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反作用于供给方。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产业的消费能力不单考量支出多少、占比多少等经济指标,同时要考量文化消费的精神质量即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鉴别力,这就要求文化产业需要更多高质量、有意蕴、正能量、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来引导。
科技为文化价值赋能
新文创的核心基因还是科技与文化。我认为,科技的主要作用是为文化产业实现价值赋能,即过程赋能与属性赋能。
过程赋能是指科技在文化生产、消费过程中,促进创意实现与产品消费的顺利达成。在这过程里,要经历两个“惊险的跳跃”:一是作者将脑中形成的审美意象转化为实在的、可具体感知的作品;二是作品被读者接受,前者决定作品质量,后者决定了作品的价值。
科技促使文化产品的“惊险跳跃”安全着陆。科技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实用的物质媒介,提供了更为集中、快速、高效的分发渠道与平台,例如4G网络的普及,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即时性构建了基础。
属性赋能则要从文化产品的二元性特点看,文化产品从内容形式上可分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从价值效益上,可以分为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或为商品属性与公共属性)。科技为文化产品的物质属性予以赋能,文化艺术则为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赋能。最简单的,对于文化产品而言,科技往往赐予的是物质载体,而文化艺术则构成了这些产品最核心的内容。
“文化+科技”可以提升科技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内容,从而使科技从冷冰冰的工具变得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有高度。这也是新文创强化产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打造新体验,树立新标准,建立新共同体,探索新可能的逻辑起点,如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的技术基础,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数字博物馆、数字体验馆,在脱离时空束缚的同时,给予读者临场欣赏的体验,不仅使文化借助科技得到更广泛、更深层的传播,也使科技浸染了文化的底蕴与人文的浸染。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