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聊聊《后来的我们》,以及三观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8-5-3 10:01
标题:
聊聊《后来的我们》,以及三观问题
上次答应说要谈谈《后来的我们》,今天得空,就来聊一聊吧。
我是前天去看的,看电影之前并没有很期待。
然而看进去,还是被感动了,虽然有一些缺点,但确实是一部流畅的爱情电影。
至于后来吵吵嚷嚷的三观问题,是我一点也没有想到的。这个后面再谈,先谈谈电影本身。
一
(, 下载次数: 10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电影讲的是一场错过。故事的主要内容,就是林见清和小晓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暧昧,到热恋,到分手,中间夹杂着北漂年轻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父子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与情感。
叙事上,采用了两条时间线,一条是过去的娓娓道来,一条是十年后的偶遇。
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故事很好懂,也很平常。这里发生的不是一场多么伟大的爱情,只是一场错过。
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错过了,才懂得,才成长。但错过的终于是错过了。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最好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件极难极难的事。所以在这个电影里,有一个问题可以问:他们为什么分手?
很显然,不是不爱了。而是一些说不清楚的原因,回头来看可以轻描淡写,但在当时,就是过不去。具体到电影,是林见清的心理压力,说得俗一点,就是穷,因为穷,生活处处受限,看不到未来,对自己失望、生气,自暴自弃,似乎是逼着小晓离开了。
林见清的压力,当然有来自于小晓一直想要的房子。但是他不知道,在小晓那里,这件事远没有那么重要。
现在来分析,似乎是可解的,但在那个当下,没有办法。他们终于还是分开了。
那么,如果呢?如果他们事业慢慢好了起来,一点点站稳了脚跟,还会分手吗?
问出这个问题,可能是想要挽回。但世界上没有如果,就算旧爱重燃,也是一个新的故事,不是曾经的那两个人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一个挽回旧爱的故事。到头来,盖茨比会发现,他永远抓不到那道绿光。
对于人生来说,千万种错过,千万种相遇,重要的从来不是最后的是否善终,而是曾经有过的记忆。
《爱乐之城》也是一个相爱不能相守的故事,最后,你我都有了新的人生,但曾经的生命不是空的,正是曾经的你我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要说《后来的我们》有什么问题,当然不是什么三观不正。而是:一,为戏剧性牺牲了一部分真实感。二,伤感主义。
林见清的职业道路,一开始几年不长进,之后一遭跃龙门,总是不太符合现实的。更正常的路线是,先白领,然后一点点升职,跳槽。但那样一来戏剧性就没有这么直白了,剧情设置也需要更复杂。
不过,因为在大屏幕观看,故事并没有太突兀,只是事后回想,有些不恰。
真正的核心问题,还是伤感主义。电影整体弥漫着一种自我感动的气氛,这是格局问题,不那么好解决的。
但在这个格局下,这个伤感的故事,完成的很不错。至少会触动到我们心底里那些柔软的部分,想起我们曾经的生活。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多么高超的电影,也不认为它差到不值一看。
事实上,虽然有些伤感主义,但电影还是很诚恳的。正是因此,才能够感动人。
另外,井柏然的演技进步很大,表演没有问题。
二
(, 下载次数: 10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面来谈谈三观。
老实讲,这两年,“三观正不正”这个句子,简直像一把剪刀,毫不留情地剪向一切有“道德嫌疑”的文艺作品。
这比广电总局还可怕。
我很不清楚,这些卫道士是从哪里出来的,什么时候大家变得如此刻板,甚至容不下一点人性的复杂了?
之前我说过,文艺作品真正的好处,正是让我们去发现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他人的感受,从而扩大自己的生命。
大喊大叫,用三观正不正去剪裁每一部作品,而不是投入其中,那么,你亲近文学的意义在哪里呢?一旦遇到和你不一样的观念,就大肆讨伐,还怎么去探索这宽广的世界?
如果按照不知道哪里学来的,动不动就婊不婊的视角去挞伐人物,大概小说史上留不下几部作品了。《安娜·卡列尼娜》是婚外情,《包法利夫人》也是,幸好现在这些小说没什么人看了,否则肯定有人会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一样大叫:他妈的,原来安娜是个绿茶婊!
这真让人伤心。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公交车上,一个七岁的小男孩被一个成年男子狠狠地摔向地面,看视频,让人震惊。更震惊的是,评论区高赞留言全部是“熊孩子就该打”之类的话语,调侃,讽刺,玩笑,就是看不见一点人心。
我很好奇,这个时候,那些道德感爆棚的人都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摇身一变,反而为打手叫好欢呼?
也许,他们正是一类人。狭隘,自我中心,无法共情。
现在都不提倡读文学了,但文学,好的文学,真的可以治这样的心灵荒芜。
一部电影,多说了一点题外话,到此为止。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