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新时代写作的变与不变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8-8-27 15:33
标题: 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新时代写作的变与不变
8月2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和《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承办的“网络文学VS传统文学六家谈”第二场活动在北京十月文学院举行,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名誉主席王蒙与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青年作家大头马、网络作家管平潮、乱世狂刀、疯丢子围绕“网络文学路在何方”主题展开讨论。
(, 下载次数: 43)
回顾网络文学20年

对于网络文学20年来的发展,王蒙坦言了解有限,但是他一直认为网络是文学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他表示,虽然网络文学算是新生事物,但其中涉及的武侠、仙侠等创作题材他并不陌生,因为在年轻时他就喜欢阅读此类作品。“1949年以后很多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故事特别吸引人,在各种报纸上连载,包括神怪小说数量也非常大,所以我并不陌生,我都看过。”他举例当时印象特别深刻的有郑证因的《鹰爪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等。

邱华栋则回顾和梳理了网络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出现为标志,第二阶段则是奥运会以后,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写作上都出现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融合趋势。他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做红》为例,这部作品其实这也是一部侦破小说。邱华栋认为,网络文学更重要的意义是释放了中国数百万写作者的热情,工程师、药剂师、大学教授等不同职业者的加入也让网络写作更加多元。

管平潮则回忆了当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出现对他们这一代网络作者的冲击,“他居然能够这样写,居然还有这么一种活泼的文学。”于是从那时候就开始看网络小说。另一位网络作家疯丢子说,那个时候小说的门类太多,脑洞被打开了就怎么也收不住,于是自己也变成了写作者中的一员。

作家是各式各样的,文学也是

王蒙指出,除了网站的签约作家、大神级作家,网络上还有数百万业余作家,他说自己很多亲友的孙子辈也有写网络文学的,最后也出了书,但是都属于那种并不畅销的类型,点击率也不算高。

他认为,网络文学的好处和坏处都在于更自由的“审稿”机制,所以它很宽泛,但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是希望自己写的好,而不是越写越烂。

所以王蒙强调,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你只要能写得好,没什么是不可以的,他回忆有一次参加科学院院士的会议,所有人都说很喜欢看小说,“结果我一问喜欢读什么,他们都说是金庸的。”王蒙说,如果作家能写成金庸那样,也值得热烈祝贺,但如果写得不好,不管用什么平台都不行,“中国写得好的还是不够多,太不够了。”

今年85岁的王蒙仍然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平时每天坚持游泳、走路、爬格子、追剧、看电影,年轻人的爱好一样不落。他还透露,自己最近刚刚完成一本爱情小说《生死恋》。王蒙说,自己创作时,从来不是“我选材,而是材选我。好事不糟践,坏事更不糟践。好的经验可以写,坏的经验也可以写,所以题材每天都在环绕你。”

网络文学作家畅谈影视改编

谈到网络小说的影视化,王蒙认为只要有好戏看就好,如果网络文学能改编成好看的影视作品,他也十分支持。“以前我觉得自己老了不爱看电影了,但最近特别爱看电影,很多电影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布达佩斯大饭店》《飞越疯人院》《忧郁的星期天》太好了。”

管平潮则谨慎地向影视行业提出建议,“我代表网络文学作家呼吁一下,要相信那些能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网络小说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但是经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因此,他希望改编可以尽量尊重原著。

大头马也指出在国外类型小说进入影视工业是非常成熟的,但是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还很短暂,而影视工业依然在作坊阶段,所以这就导致了大量劣质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大部分的影视公司以盈利为导向,对网络文学进行收割,他们只是看到了网络文学的“注意力经济”,把粉丝直接转换为流量。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疯丢子则回顾了自己的作品被改编的“心路历程”。她说自己有两部作品被改编,其中一部改得“连亲妈都认不出”,却得到不错的反响;另一部比较尊重原著,反而挨骂了。因此她反思说,影视公司不是为作者而拍的,而是为了市场,为了收视率和观众,“所以什么时候作者可以和影视公司达成一致,并且能够融合成1+1大于2的效果,如果哪一天做到了,对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唐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