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幅图片是我早上起来,去拿柴准备烧火看到的,天蒙蒙亮,可是这条印记已经存在了,可能,有的人这时候还在睡梦中,有的人也许醒了,但是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正孜孜不倦的揉搓着指尖温柔(上网)。我以非专业的角度看了一下,这个印记,应该是五点左右留下的,那一刻是一整夜最黑的时候,黎明前的黑暗。留下这条印迹的,是一个曾经腿断了好几截的邻居,现在走路仍是一瘸一拐,骑着车在二十公里以外的矿山上班,,早起晚归。这样的场景可能很多见,也很平常,但是就是这么多的平常,有时候让那些徜徉在伦理与道德观念横行的今天,有了些许感恺,能做和想做。
烧着了火,想着那条印记,觉得看什么都很美,决定到山上拍几张雪景,给大家欣赏一下。
炊烟很懒散,像是配合这样不是很犀利的冬天,又像是不舍曾依偎在檐下的逗留,漫无目的的将思绪,飘向了无痕,,,,。
老话总是说得很诚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当下民族背景日趋成熟的映衬中,婚姻已经沦落为成就某种利益和目地的产物,你在大街上看到熟人,不再是以前那种很随意的问候:“好多年不见了,结婚了没”?而演变成如今这般:“好多年不见了,咋样,离婚几次了”?。。。。。。。
这不是个案,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一个家庭的建立,如果只是把责任.义务和谐成对各自的负担,那么,可想而知我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到底能把这份行囊扛多久。————“为了孩子”,是我们总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只是为了传承某种意义上的孝道,我们把自己的骨肉带到了这个世间,可是,在他(她)还没来得及享受到,什么是人间真情的时候,我们又亲手把孩子最初的纯真扼杀在摇篮里。
那么,责任和义务到底有多少斤两呢?让我们都努力的去追寻撕破在红尘里的箴言,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把果断当成果敢,因为我们要去适应这个社会,要不然就无法洇染新的文明,从此在一个盲目的遵从当中,堕落了所有可以付出的情怀,也然乐而不疲的奔波着,:聆听着祖训,亲手打造着下一代的基石,为了延续这段文明的堕落,总是在黄昏里默默守候着孤独的夕阳 。但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总是很难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喜欢迎着阳光微笑,却不习惯背对着温暖思考。
家——这个可以有着万千意义,又可以不具有任何定义的介质,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茫茫千百载到悠悠儿女情,谁?还挂念着那一砖一瓦。谁?还会去掸拭落在青石脚下的雕花。伦理,让我们从道德的角度去善待世间美好,但是,我们决不要把衡量温情的标杆,雕琢的像四季那样分明,如果,我们可以扛起一个平凡对家庭的责任,自然就会承载起一个平和对民族的热爱。逗留在每个角落的庄严,依旧在传唱着不朽,那段被沦为风尘的缅怀,我们不是记忆犹新,而应该是感同身受。
你的肩膀或许没那么宽阔,你的胸襟或许没那么伟岸,托举起一个不可撼动的尊严,你,只需对自己一个承诺,只需对人生一个信念。(这是季候鸟的诉说)
这张图片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本质, 在我们注重仪表和外包装光鲜亮丽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去理解一下物质本身的感受(前者之鉴,后者之贱),当我们缺乏能力行走的时候,是否就要 依靠不固定的枷锁和束缚,来打造一个近乎完美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存在价值。我在山顶踌躇一刻,听到了喧嚣中的木鱼声,,,
走在阳光里,我们向往和平, 走在风雨中,我们期望感动,走在无助与惶恐间,我们给自己脚下的路定义成——修行。
那时几度飞花竞雪月,望尘,情切切,意真真,多少期许,隐瞒了梵唱给万物的箴言,徒留剪落一缕残照傍凄楚。
一个落寞的黄昏,一次平静的对答,,,,,,,
“你信佛”?“我信自己”。,,“那你为什么而修”?,,,“为行”。简单的不再多一点修饰,就像从高处落下的瀑布,从来不会去修剪因为落差而产生的飞溅,随意间,洇染着空灵。“既然是修行,为何又执着于为什么而修呢”?,“这,,,难道是疏漏?我涉足红尘,却努力的想要飞升极乐,虽然我不想遗弃什么,却凭白辜负了世间的眷恋,我执还是佛执”?
一曲将罢高山流水,鹊跃千里踪,白莲花,仿佛厌倦了对世俗的牵挂,努力想挣脱一切束缚,呈现出更多的完美——出淤泥而不染,这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那些文人墨客只道渲染了清秀,笔下却忽略了泥土的无私和宽广。
身在万物丛中,每个生命都是孤单个体,都在圈点着梦里梦外的轮回,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为了佛而端正自己,而是,为了心而树立信念,不再为了修为而行道,而是,为了道德而规范行为——极乐。就在身边。
走在俊峰迭起,我们不够伟岸,路过花香四溢,我们不够蹁跹,不过,我们手握着挚诚,足可以敲响沉淀在淤泥深处的尘钟,那是包容,慈悲,感恩,佛竟然笑了:他期望的不是大家都去模仿他,而是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去创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作佛很重要吗”?佛在问我,我也笑了,“做真实的自己,更重要。”
这样来点缀,我们得到了完善,努力的结果竟然不是圆满,因为,在追求里面,不允许脚步停止,倘若微风轻荡,我便唐突自我。
从这个角度去揣摩我的位置,会有很多层面的答案,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会迷茫,又何必执着于他人的观点呢?因为在这种天气里,从任何角度看,思索能感召的,无非是那一凛 浅淡的光
曾经听说过不朽的忠贞,也在茫然中以搜索的姿态,删除或者屏蔽了许多过往,站在蔚蓝下的苍白,正一点点诉说着,,,,,。
当美好开始的刹那,我们的人生观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你有什么?到了你不能没有什么。这就很难想像,如果有一天,房子不在按平米折价,汽车不再是时代标志的步伐,我们,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自己的价值呢?是否会用那些光鲜的包装,继续掩盖自己因为贪婪和欲望,而把自己的幸福彻底转变成了性福呢?
现实:性与爱并存,但是很难融合为一体,原因很简单,大多数的爱建立在性基础之上,而大多数的人错误的把性当成了爱。其实,性爱并不是爱,只是不同生命体生理或者心里的一种满足感,而真爱是不需要任何辅助因素,因为在真爱里不只有责任,更多的是包容和慈悲。如今的社会,你想得到所谓的爱很简单,只要你有足够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不论男女,你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选择你的商品,这是灵魂与实质的结合体,因为的确有大部分人愿意用自己的灵魂,来换取自己认为等价值的人生观,可怜那些因为传承轰轰烈烈耳熟能详的凄美,竟然演变成现实与幻想不同版本的典藏,毕竟总得给自己一些理由,否则倒不如把自己直接陈列在商场。
生活总是在给于我们去创造和容纳的空间,而我们,也没有让时间太多的失望,大把的年华都奋斗在我要更强(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别人有尊严,别人有责任,别人有担当,别人有爱心,,,,,,,,,。在最茫然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思考,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到别人眼里的智者:我,到底需要什么?当你自嘲的摇了摇头,然后又奋不顾身的跳进现实以后,你会发现,你要的其实,就是吃顿饱饭,睡得踏实,要是可能的话,笑的时候在有些阳光。然而这一切显得十分的奢侈,因为总结的时间,远远模糊在梦的另一边。
假如这个世界上不需要虚伪,就可以得到善良,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无法判定这份善意,到底属于哪个范畴,真实不虚?还是虚而不实呢?就像前面说的性与爱可以并存,但是很少可以真实有效的结合(古时候可能有,不过也跟时代背景有关),这不能说明,生命体都具有多变性,只能说,我们给自己定义的狭隘无形中没有束缚了,解放了人格,相对就少了些品格,从道德角度去衡量世态炎凉,或多或少我们会对自己说:这就是人生赋予我们的。——我们又将怎样回馈人生呢?掉过头来在自己走过的脚印上踩一脚,你会知道,自己懦弱的扶不起半点胸襟。
什么都可以有价值,但是人格不可以有,什么都可以没资本,但是品格不可以没有,我们可以不去崇尚道德和伦理,但是,我们绝不要被责任所遗弃,你可以不去理会什么叫做功德,但是我们绝对不要放弃孝道,我说的话不会成为经典,不过没有人会阻止我说话的权利,珍爱生命,不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奇迹,命运,在你手里。
其实美丽就在身边,只是我们眼睛一直看着远方
当我扫雪到这里,才真正懂得了暖冬的意义,门口的这条小溪,竟然忘了结冰。我真不知道是庆幸它,乐此不疲的依旧体现价值,还是让思索蔓延一下,把那些什么雾啊,霾啊,空气变暖啊,环境污染啊,,,等等结合起来,重新修订一下自己的观念,那时候,我想,我的空间里将不再只有空洞,或许都会有黑洞。
我家门口的百年核桃树,从夏季里走来,它最有发言权:”曾经意气风发,枝繁叶茂的我,凭着满腔热忱,一无反顾的自我鞭策成长,总是在炎热和风雨中,惬意着付出的呵护与凉爽,虽然,此刻我沾染了苍白,但是生命,何尝只是洒脱。“
我回头看了看,无论怎样清扫,始终会留下足迹,如果想让沧桑止步,那么,势必要让千古在迂回中丢了记忆——
寒暄过后
撕扯再次从落幕里爬了出来
成长让它更加肆无忌惮
面对丝丝愁暮 落落凌絮
顿觉无繁衍可待
顺势将不前拍打在悄无声息
将至不渝
满亭花败残叶覆履
雕其棱角分明如轩澈劲犄
风韵捻碎了斑斑踉跄
竟然还夹杂着千疮百孔荡涤天地
尽情漂泊的那断歌舞
染了粉黛 醉了涟漪
平心静气的把自己圈点在默默里
守着空洞
朝落成夕
花甲斑白处是霜染的痕迹
我在迂回中
只因
丢了记忆
这就是不忍心触碰的花絮,谁会妥协到这种不为人知的酸楚,奉献出沁入骨子里的清纯。
我竟然没有它们洒脱,它们看到我如此执着这条浅痕,好像是把广阔,留在了无声,,,,。
没能忍住内心想要释放的一段言语,就当是在句号前加一个感叹号吧:
许多年以后,曾纷飞那一抹芳华独自老去,而你我又会在哪一世镌写浮沉?你若如期而至,我便不会姗姗来迟,一袖云逸,偏惹红尘碎风醉雨,满池月影,竟无一涟漪,风嗜夜露,独为晨泣,如此一搭,我,无声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