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为什么说《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是一部注定失败的电影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8-9-12 21:04
标题: 为什么说《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是一部注定失败的电影
《乌龙院》是一部勾起大家童年回忆的电影。释小龙的故作老成和臭屁文的机灵可爱造让很多人爱上这部电影。
最近,导演导演朱延平表示, 原版电影的续集《新乌龙院》于去年9月开机,今年年7月13日上映。除了已经逝世的“长眉大师”外,和没有档期的释小龙之外,电影汇聚了原班人马,还加入了曾志伟、宋小宝和感动了全国的小姑娘李欣蕊。
电影据说是延续之前的内容,并且“加入许多笑料”。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注定失败的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给您唠唠。
(, 下载次数: 51)
港式喜剧已死
随着大陆电影市场的发展,香港导演们大部分都一路北上来捞金。但是真正挣到钱还留下好口碑的,只有陈可辛之类的,已经逐渐把电影风格融合到成内地口味的导演。但是喜剧电影不行。这几年,无论是原汁原味的港味喜剧,如《越光宝盒》、《大内密探灵灵狗》《笑功震武林》都是票房口碑双扑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川菜,但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因为川菜很容易改良,变得符合本地口味,虽然还叫川菜。但是全国的粤菜都是一个味道,因为粤菜只是为广东人量身定做的,如果改了口味,就不叫粤菜,不改口味,就无法融入其他地区。香港喜剧电影就陷入这这种两难的境地。
导演朱延平和王晶是好友,两人风格类似,素有“台湾王晶”的称号。但是反观其最近作品,除了尴尬只有尴尬。2009年的刺陵、2010年的大笑江湖就代表了他的真实水平。不得不说,香港导演对于大陆观众们的胃口已经越来越难以把控了。
连“鬼才王晶”本人都已经吃不开大陆市场,靠着卖情怀来圈钱了,所谓的“台湾王晶”只怕是更难融入了。

观众对炒作情怀已经厌倦

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融入我们。香港导演们一个个开始了“炒冷饭”的行动。最具代表的就是王晶。拍了《澳门风云》又接着拍了第二部、第三部,一部比一部烂,拍完这个又瞄准了老版《跛豪》,这次算拿了个不错的票房,但是制作仍然让人失望。

对观影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最近几年,90后们成了观影主力。他们从小接触的就是网络,对于电影的鉴赏能力也比上一代提高了很多。

而且随着近几年国产片的各种狂轰滥炸,尤其是所谓“大电影”们的一次次圈钱捞金,他们已经对国产电影有了一定的防范能力。在这种形势下,制作水准达不到标准的电影,一旦口碑下滑,肯定更加没人买账,也一定会让观众们用脚投票。

没有流量明星造就粉丝经济行不通

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跑男大电影》这些烂片开始,他们甚至称不上电影。国产电影陷入了一个“粉丝经济”的怪圈。就是只要有“流量明星”们加入,电影一定会有不错的票房。

虽然这样的行为让人不齿,但是没有“流量明星”在前期拍片的时候,会因为竞争不到资源而吃亏。从这点上看《新乌龙院》前途堪忧。

还是要有好电影

文末,笔者想说。随着观影群体的逐渐成熟,那些招摇撞骗的电影注定会被市场淘汰。这两年电影市场成了一块香饽饽,于是各路人马开始“跨界”当导演。演而优则导的如赵薇、姜文之类的无可厚非,人家有艺术功底,可怕的是诸如韩寒、郭敬明这样的一些作家也来当导演,更可怕的是诸如何炅、刘若英甚至郭德纲也当起了导演。

这些人的加入扰乱了本就不太平的电影市场,影迷们在吃过见过以后再也不买“粉丝经济”的账了。《煎饼侠》就是个例子,大鹏凭着多年积攒的人脉和观众缘骗着我们进了电影院,观众们感觉被宣传欺骗了。所以等到还不错的《缝纫机乐队》上映的时候,大家不再买他的账了。《后来的我们》会成为下一个《煎饼侠》。要知道,新锐导演和百年老店一样,一旦招牌坏了,再支起来就难了。
该在回忆里的东西,就让它沉淀在回忆里吧。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