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之家

标题: 《柯莱特》:想成为一个独立女作家没有那么容易 [打印本页]

作者: 写手发布    时间: 2018-11-6 11:02
标题: 《柯莱特》:想成为一个独立女作家没有那么容易
  最近在美国上映的新片《柯莱特》(Colette)中,英国著名演员“女神”凯拉·奈特莉扮演了法国著名女作家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

(, 下载次数: 61)


  茜多妮·加布里埃尔·柯莱特出生于1873年,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最擅长写爱情小说,1944年的《琪琪》是其最知名的作品,1958年被好莱坞改编成歌舞片《金粉世界》,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此外她的另一部小说《谢莉》(Chéri)在2009年也被史蒂芬·弗瑞尔斯(Stephen Frears)改编成电影,由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主演。 柯莱特同时也是一名哑剧演员和记者。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几十年来,这是她最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的时期。她的作品背景大都设定在美好年代时期的勃艮第或巴黎,主题围绕婚姻生活和性。小说经常为半自传性质。在此期间,柯莱特经常被誉为法国最伟大的女作家。此外,她也被公认为女性写作的重要声音。


  柯莱特于1954年8月3日去世,因为她离过婚,天主教会拒绝为她举行宗教葬礼,但法国为她举办了国家葬礼,这是法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作家,她被埋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茜多妮·柯莱特的个人生活很曲折,曾和一个比她大十四岁的男人、笔名为威利的出版商结婚。威利是巴黎著名的浪子,他不仅自己生活风流,而且还鼓励柯莱特探索女性恋爱世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年代,女作家地位很低,而柯莱特还是双性恋,在保守的社会风气下,她的生活充满磨难。


  电影导演沃什·韦斯特摩兰非常明智地摘取了柯莱特18岁到34岁的人生,从她初到巴黎到和丈夫决裂这一段人生轨迹来进行创作。

(, 下载次数: 47)


  “田园风+作家+独立女性”是凯拉的菜


  让英国人(电影导演和主演都是英国人)来演绎法国人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故事,说来也算是一大趣事。


  大概因为凯拉女神的英伦气质过于强烈,加上全片说英语,以及那些美丽的乡村景色、画面构图、服饰、对话和场景等,除了换了角色和故事线,《柯莱特》真的跟凯拉之前出演的诸如《傲慢与偏见》《赎罪》等英伦年代戏有些类似。


  我跟网友“一苁二白”感受一样。虽然电影里的场景是法国的,你可以看见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法国的街道和建筑;电影的服装也是法国的,你可以看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装风格。电影中出现的文字是法语,你可以看到流畅优美的法语拼写,但两位主演用的是一口悦耳的英伦口音念出来,“但是如果抛开字幕提醒的年份与地点,我会以为我看了两个小时的简·奥斯丁的作品,或者其他一部BBC出品的年代戏”。一些观众感觉自己实在无法被说服这是一部关于法国作家的传记电影。这或许是这部电影的遗憾之一。


  不过,因为有凯拉的支撑,电影并未跌破期待值。“田园风+作家+独立女性”也是超级适合凯拉的戏路。凯拉有一种古典之美,这也是或许只有她才能演绎出这位法国作家柯莱特的气质的原因。柯莱特多才多艺,既是作家也是记者,既能写作又能进行舞台表演,凯拉在该片中也贡献了自己婀娜多姿的舞姿。


   (, 下载次数: 51)
凯拉·奈特莉



  女性从大自然获取勇气和灵感


  柯莱特出生于法国勃艮第大区约讷省皮伊赛地区圣索沃的一个乡村,于花园和图书馆之间,大自然使她陶醉,她善于表达芬芳、滋味和各种感觉。她对大千世界和人的心理都极为关注,怀着赞叹不已的心情观察爱情的种种表现:心动、激情、忌妒和折磨。这个家庭起初很富裕,但到了柯莱特上学年龄的时候,糟糕的财务管理大大降低了她父亲的收入,她从6岁到17岁只能在一所公立学校就读,但这对这个时代的女孩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教育了。


  在电影的开篇,女主角柯莱特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巴黎乡下姑娘,她热爱自然,认得森林中的每一棵树。她习惯安静和孤独。不像她的城市人丈夫,害怕夜晚一个人睡觉,害怕夜晚的寂静。


  女主角能够从大自然中汲取克服现实困难的勇气,在大自然中她的内心才能获得安宁和放松,甚至能够静下心来专心写作。这一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有一个专业的学术性专业名字:“生态自然主义”。在简·奥斯汀的诸多小说中,《傲慢与偏见》的伊丽莎白等女主角也总是从大自然(大海等)中获得勇气和灵感。


  如果一个人对看似静谧而简单的大自然都能分外敏感,她对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权力和政治、社会、文化等上层建筑也会分外敏感。所以,她笔下学校里女同学、青春期的女孩子之间的鸡毛蒜皮但是格外鲜活的故事写出来后,引发很多女性的共鸣,并开始引领一种时尚。到后来,她经历了婚姻生活,参与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当然会体察到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巴黎这个男权社会对女性写作和女性意识觉醒的桎梏和压抑。


   (, 下载次数: 51)

  引领巴黎时尚 却没有经济收益



  柯莱特现在越来越被公认为女性写作的重要声音。在影片中,女性主义思想也可以从细节中窥见一斑。


  例如,结婚后不久,柯莱特在得知丈夫背着她在外面养女人时,非常愤怒,回到娘家,她问她的母亲:你是否觉得自己是在扮演妻子的角色?母亲回复她:“有时候是的,但是我从来没觉着自己是在扮演母亲的角色。”然后母亲拥抱着哭泣的女儿。这一处对我而言,颇为感人。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好的母亲,将会受益一生,母亲是女儿最坚强的精神后盾。


  柯莱特有一位“女扮男装”的“密友”Missy,这位密友告诉柯莱特,她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写作,而且赞赏她最了不起之处是创造了一种风格(style)——巴黎城中的每个少女都希望自己是柯莱特创作的三部曲小说女主人公克劳丁(Claudine),她们穿跟她一样的黑色白领学生裙,用与克劳丁同牌子的香皂、香水和糖果罐……


  然而,《克劳丁》系列小说及其引领时尚的风靡,并没有让柯莱特从经济上受益,因为版权属于他的丈夫威利。在真实生活中,作家柯莱特直到1912年在法国各地的音乐厅里演舞台剧,有时扮演她自己的小说中的主角克劳丁,才能勉强生存下来,但经常挨饿和不适。片中,有一段喜剧高潮,凯拉饰演的柯莱特用一气呵成地快速语速指责他的丈夫“如此自私、愚蠢与急功近利,把她的一切视作理所当然”,这也是她对男权社会对一个女作家不公的控诉。


  在1880年代和1900年代的法国,社会风气仍旧守旧。女性的传统角色还是家庭主妇。一个写作的女性仍旧被男性社会视作“洪水猛兽”。丈夫仍旧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角色。女性写作,男性给出指导意见,然后男性以榨取女性的文学创作才华获得经济收益——这一点也是女主角离开男主角的重要导火索。卖了书的版权得了5000法郎,却没有跟女主角分享,在女主角跟同性“男友”Missy离开后,丈夫要求收回“送给”女主角的乡间别墅。


  不过,在女性主义批评家眼中,这部电影过于“女性主义”,也存在很多刻板印象。例如 ,坏人就是丈夫,就是男性。丈夫不忠,同时也售卖了柯莱特视为“孩子”的《克劳丁》系列小说。


  又如,跟很多年代戏里的桥段一样,一个富有的美国女人通常很放荡,白天跟女主角幽会,晚上跟女主角的丈夫云雨,最后因为自己被写进了《克劳丁》小说,怕名誉受损,则由其富有的丈夫出面,将已经出版的《克劳丁》系列小说付之一炬。

(, 下载次数: 52)


  作为禁忌的性表达


  有人说,法国女人眼里不会永远带着笑的,所以博她们一笑的强烈欲望才使她们如此迷人。最近在美国跟一位法国女同学相处,对此也深有体会。法国女人别有风情,或许也只有平胸也能把深V长裙穿出风情万种的凯拉女神能演绎出她们的谜之风采。


  而且,这一次凯拉尝试突破,演绎了双性恋题材。这个电影文本本身就有对女性友谊和女性爱恋的探索,以及对性文学表达的革命性突破。


  作家柯莱特在当时社会下的所作所为,以及《克劳丁》小说中对同性爱恋的涉猎,可以说是对“异性恋正统主义的打破”。当片中的富有美国女人要求她删除关于她们的同性恋情,以免损坏她的名誉时 ,柯莱特坚决拒绝。


  此外,柯莱特和她的同性“男友”(女扮男装)一起跨越了性别的藩篱。柯莱特离开丈夫后,跟自己“女扮男装”的“密友”Missy一起生活。两人一起创作了女性主义的裸露女性身体的戏剧,到处巡演。在真实的生活中,1907年1月3日,Missy和柯莱特在名为Rêved'?gypte的默剧中的亲吻引起了近乎一场骚乱,结果她们不能够再公开生活,尽管她们的关系持续了五年。在电影中,她们仍旧在一起,巡演着,相爱着,生活着。




欢迎光临 写手之家 (https://xs91.net/) Powered by Discuz! X3.5